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路在何方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3期
关键词:电视新闻受众时代

刘 连

(作者单位:德阳市广播电视台)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和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新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如何在新媒体时代赢得电视新闻的收视率与影响力,值得新闻人仔细思考。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人们利用网络及时了解国家大事,在网络中,每一位上网者都可以成为新闻发布者,尤其随着微信和微博的日益流行。那么,电视新闻如何守住阵地,发挥自身优势,赢得观众喜欢呢?下面笔者谈谈自己的粗浅想法。

1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所面临的困境

1.1 电视媒体的平台优势开始被新媒体弱化

近几年来,随着新媒体时代的来临,微博、微信等众多新型的社交媒体也开始得到很大的发展。这些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也大大地扩展了受众的信息渠道。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这些新型媒体也在一定程度上促使受众的信息获取方式发生变化,许多企业、机构等也开始利用这些新媒体来开展一些业务,政府部门也可以通过这些渠道服务普通人民,可以和人们实现线上的及时交流与互动。所以,在这样的背景下,就需要传统媒体对此形成关注,了解当前的困局,及时改变发展的渠道和方向。

1.2 电视媒体的内容资源正向新媒体转移

在新媒体时代,电视媒体面临的压力在不断增大,电视媒体依据城市的分布而处在不同的地方,而且由于发展时间很长,也具有很强的内容生产能力,具有一批专业人士。然而,由于目前的版权保护工作还不够全面,再加上部分新媒体逐利思想严重,导致传统电视媒体的不少内容资源在没有获得授权的情况下,被新媒体进行利用传播。而且,由于新媒体本身的便捷优势,一些传统资源也在主动向新媒体转移,这就进一步阻碍了电视媒体的发展。

2 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发展对策

2.1 立足本地抓热点重服务

相比卫星频道,地方新闻有自己的优劣,国际新闻再火爆,老百姓肯定更关心身边的大小事,抓住身边的热点事件,就抓住了地方新闻的“牛鼻子”,就能得到受众的喜欢。火爆新闻不可能天天有,但老百姓的诉求就没有断过,为老百姓做好服务性报道,让老百姓得实惠,更能赢得老百姓的忠诚度。

2.2 电视新闻表达方式和渠道不断创新

电视新闻的传播需要考虑受众的接受情况和接收方式。观众守在电视机前等新闻已成为历史。从日常生活中可以得知,手机和电脑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要想把观众拉到电视机前,犹如逆流行舟。不过,作为电视机构,可以开创新的平台,便于观众收听收看,这就要求电视新闻在表达方式和渠道上创新,让观众更感兴趣。

2.3 提升记者综合素养,提高电视工作人员的服务意识

好食材更需好厨艺,这样才会变成美味佳肴。要出好的新闻作品,自然需要高素质的新闻记者。高素质不是先天生成的,需要在记者岗位上摸爬滚打,不断总结,不断提高,不断积淀。在新媒体时代,既要娴熟运用网络技术,又要争当新媒体传播先锋,让更多观众看到喜闻乐见的新闻作品。

2.4 巧妙利用媒介平台,创新网络传输方式

在网络技术飞速发展以及媒介环境不断融合下,随着电子产品等多媒体设备不断推陈出新,巧妙利用这些设备提高新闻的传输效率,做到与时俱进。另外,电子产品、数码产品也可以实现对新闻素材的实时记录与收集,增强电视新闻的丰富性。

2.5 对新闻进行有效筛选,专注有价值的新闻

新媒体时代,新闻的发布变得非常容易,几乎人人都可以成为新闻的发布者,导致新闻的发布种类各种各样,新闻的数量也特别庞大。相同的新闻被一直发布在各个新闻平台上,甚至有人为了博得关注,捏造虚假新闻进行发布,这些都不利于新闻行业的持续发展。因此,在新媒体时代,要对新闻加强筛选,注重有价值的新闻。专注有价值有意义新闻的发布,同时加强人们之间的交流,实现新闻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新闻传播模式的创新对新闻节目非常重要,提高新闻节目的创新性,提高电视节目人的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新闻编辑方式,改变以前的思维惯性,对传统电视形式进行创新,这些都是提高收视率和影响力的有效措施。作为一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电视创作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创作、为谁创作、谁在创作的问题。而专业思维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核心。

(1)专业思维的首要特征就是“连续”“动态”“组合”的画面思维。看起来,不易理解,但是联想到我们每天看电视节目,画面都不可能单独存在,都以连续的画面形式存在,而每个画面定会传达出一定内容或意义,还可以把某些抽象的概念转化为具体的形象表现出来,而最考验手艺的是找准最具表现力和说服力的典型形象。

(2)专业思维的第二个特征就是多手段运用,多元素表现的立体思维活动。多手段包括的内容就是景别、技巧、角度、装备等。而多元素是指画面、解说、音乐、同期声、字幕、动画、色彩等。大千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的思想也是丰富多彩的,表现这些内容的手法也应是多元素的,而往往在我们新闻节目的拍摄制作过程中,相对采用的也就两三种手法,比如同期声,往往注重人物采访的同期声的运用,而对现场同期声、背景音乐的运用则较少,这是应该提高的着力点。同时,画面景别的变化也相对单一,长期惯性思维对会议或活动性的采访很自然地以惯有的形式去表现内容,缺少创新性,缺少能抓住眼球、打动心灵的地方。

(3)专业思维的第三个特征就是超越时空、超越现实、超越自我的超越性思维活动。超越性不等同于天马行动,而是在现实基础上的大胆设想,敢于在现实创作中加入意想不到的元素,让现实题材创作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实现新的突破。这种超越性在实际工作中也是我们很缺乏的一种东西,套路不仅束缚了我们的表现手法,更禁锢了我们的创作思维,超越性正是对陈旧落后思想的一种升华,对经典的一种放大,我们要在日常工作中把这种思想融入进去,跳出传统的条条框框,继承经典,多手段、多元素、创造性地做好新闻节目。

(4)对于电视新闻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可以从具体的反馈评价中对受众需求实现了解,明确其不同的需求,从而针对性地调整节目的内容与模式,确保和新时期受众需求相符合。不仅如此,受众群体也可以通过这些平台,对新闻电视节目的内涵和价值形成更加深入的理解。因此,便需要和受众进行有效交流,获取受众的评价反馈信息,因此可以借助新媒体渠道开设反馈专栏,与受众进行互动。还可以设置有奖评价的活动,让受众反馈意见或是提出建议,对于采纳者送上一些小奖品,这样可以大大提升受众的积极性。

3 结语

当前要做好新闻报道工作,一定要尊重新闻规律、坚持与时俱进的前提下,还要精心策划,坚持本地特色,坚持为民服务。做到百姓有诉求,记者在倾听;群众有困难,记者在呼吁;焦点事件,记者在现场。这样才能自豪地说我是一名新时代的新闻记者。

猜你喜欢

电视新闻受众时代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电视新闻评论发声三策
电视新闻的三大功能性硬伤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
电视新闻解说词发展三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