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内地漫画改编电视剧发展策略探析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女郎漫画受众

先 勇

(作者单位:四川师范大学影视与传媒学院)

1996年,中国内地第一部漫改电视剧《三毛流浪记》登上电视荧屏。随后,《风云》系列和《粉红女郎》《地下铁》《网球王子》也纷纷从漫画文本跨媒介呈现于荧屏上。其中,不乏口碑和收视双收的漫改电视剧文本。在此“红利”驱动下,漫改电视剧文本同质化现象越发严重。2010年后,进入了相对“休眠期”。随着IP剧浪潮袭来和视频门户网站的飞速成长,漫改电视剧在2017年逐步复苏。无论是电视平台还是网络阵地漫改电视剧都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本文意欲为漫改电视剧提供思考和发展方案,为其打造漫改电视剧精品献计。

1 走出人物脸谱化桎梏

漫画中的人物都具有鲜明的脸谱化特征。脸谱化常常应用在当代文学批评中,表现为塑造出的人物简单易辨别,一眼知好坏。漫改电视剧继承了人物符号化的特征,例如《深夜食堂》三姐妹篇中,时髦、独立的爱马仕,迷糊、傻气的伊丽莎白,学历高、性格顺从的Miss芸,通过一出场的穿着和言谈举止就能直接分辨出来,这有利于演员塑造剧中的人物形象。搜狐视频平台推出的《端脑》,外表轻佻内在可靠的孟秦,性格古怪的博卞通过服装造型、所处环境和人物动作轻易就能辨其性格。

爱德华·摩根福斯特在《小说面面观》一书中提出扁平人物这个概念。17世纪时,扁平人物称为性格人物,而现在有时被称作类型人物或漫画人物。福斯特认为扁平人物有两大长处:一是容易辨认,二是容易记忆。虽然脸谱化扁平的人物形象可以使演员在饰演人物时更容易,但也容易出现观众知晓人物性格特征之后就会带着固定眼光,从而忽略演员演技和故事情节铺陈。简单来说,就是符合剧中人物所说所做的,观众都能接受。脸谱扁平化的确对漫改电视剧的人物角色塑造起到了一定作用,但这也会让漫改电视剧陷入桎梏中。

主要人物必须得到深刻描写——他们的内心决不能和表面一模一样。最优秀的作品不但揭示人物真相,而且在讲述过程中表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1]。这也恰恰对应了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圆形人物。这类多重意义和变化的人物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漫改电视剧文本中,一个“坏”角色通过一系列经历由“坏”入“好”,缘由无论是周围人的精神感化还是自身的意识升华都能会给观众一种良好的精神传导。2003年播出的《粉红女郎》,四个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鲜明深刻。剧中,反派于露在经历一系列事件后感受到了温暖和真心,由恶转善,不仅主动为希望小学出谋划策,最终自愿成全男女主角。这样具有“人物弧光”的角色应是漫改电视剧所塑造和打磨的。

2 文本精品化创造

“受众在长期的观赏过程中对某类题材或某种风格的电视剧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欣赏趣味,由此形成了潜在的市场,电视剧制作者根据市场的需要制作出一定数量内容或风格相类似的投合受众趣味的电视剧,并形成相对成熟的创作模式,这就意味着类型电视剧的形成。”[2]而这种创作模式一旦形成,制作者往往不会跳出这个藩篱,在之后的创作中依葫芦画瓢,或者某一电视剧成为爆款后,相关题材或剧作内容便会迎合市场蜂拥而至。这一点在综艺节目中也是如此,自从《歌手》《中国好声音》火爆之后,音乐节目又迅速占领各大卫视。2003年,《粉红女郎》播出引发收视热潮,接着相同类型,相同作者改编的电视剧《双响炮》《醋溜族》《摇摆女郎》纷纷登上荧屏,导致观众审美疲劳。求新求异是观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漫改电视剧要不断开拓新题材。电视剧具有商品属性后,多种多样的商品才是电视剧市场应有的格局。

其次,避免表皮改造。2017年播出的中国版《深夜食堂》在开拍前,由于原著漫画IP和大量明星参演而备受期待。然而,在豆瓣上,102087人次给中国版评分为2.8,相比日版的9.2分,中国版《深夜食堂》本土化没有取得成功。从造型上,剧中黄磊饰演的老板身穿一件与中国厨师不相符的衣服,却不做日本料理。从故事上看,有网友在微博吐槽:“中国的深夜食堂难道不是只卖馄饨、烤串、麻辣烫吗?就算戴十个银镯子的女子也点不出鱼松拌饭这种东西啊!”

最后,运用视觉奇观。当前,视觉理解变成了我们认识世界的主要方式,也自然占据了审美对象的主导地位[3]。中国内地在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猛,随着现代科技日新月异,视觉效果基于荧屏上的呈现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也助推了漫画和电视剧的融合。有的漫画类型玄幻、具有未来感,当下这样的超现实时空和高难度的动作都可以通过特效呈现出来。如《端脑》《镇魂街》,大大弥补了中国科幻题材的电视剧的空缺。

3 打造经典音乐

音乐不仅能渲染情绪氛围,还能成为构建主题表达的因素之一。一部让人印象深刻的经典电视剧往往也是一首让人吟唱心间的经典歌曲。《粉红女郎》中,《一辈子的孤单》在方小萍每次恋爱失败时响起,营造着要孤单、寂苦的氛围。《滚滚红尘》《成全》《爱的代价》都为《粉红女郎》增色不少。

随着唱片行业开始走下坡路,电子唱片成为实体唱片的另一种销售商品。单就经典歌曲的数量就比千禧年前后锐减许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电视剧中的音乐难以出彩。电影《我的少女时代》中插曲《小幸运》,据KKBOX华语单曲榜4月第1周榜单公布,《小幸运》上榜145周依然坚守榜单。《小幸运》不仅把电影中的青春悸动唱了出来,也通过Hebe的演唱起到了宣传电影的作用。无论是漫改电视剧还是其他类型电视剧都应树立打造经典音乐作品的意识。

4 精准定位目标人群

日本作为漫画大国,按照读者客层细分漫画有:儿童漫画、少年漫画、少女漫画、青年漫画、女性漫画、成人漫画。这些漫画领域的分级加上电视播放的具体规章,使得日本漫画改编剧有较清晰的受众指向。但在内地,与电影一样,无论是漫画生产还是电视剧播出都缺乏细致明确的分级制度。所以,电视剧制作者只能通过群像式人物塑造在剧作上做文章。在新媒体时代,细分受众成为获得良好收视的条件之一。

广播从音乐和交通频道中重辟新路,迎来新的发展。漫改电视剧除本身自带的原生读者外,也应精准定位目标受众。讲述职业电竞选手的《全职高手》,有关推理烧脑闯关解谜的《端脑》,因为题材原因都极大地吸引了受众。《端脑》作为付费会员才能观看全集的漫改电视剧,截止2018年6月播放量已经达到4.5亿次,每集都有上千条弹幕。诸多弹幕都是有关当集中呈现的游戏的解析和思考。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端脑》对网生代喜爱解谜烧脑推理人群的精准受众定位,于是,出现了大量类似“我投资1个亿拍摄第二季”的弹幕内容。

当前,漫改电视剧迎来了新的发展前景,这一电视百花园的新枝丰富着电视剧类型。上述列举的漫改电视剧谋略最终还要依靠漫画产业链的健康发展。不断鼓励原创漫画,提供创作平台,不仅能促进动漫产业发展,也势必为漫改电视剧注入新的活力和魅力。

猜你喜欢

女郎漫画受众
再论“声无哀乐”——嵇康笔下的声音与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涩女郎
涩女郎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沙滩女郎
韩剧迷受众心理解读——以《来自星星的你》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