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世纪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叙事研究

2018-02-21李雪娇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绿洲民俗题材

李雪娇 吉 平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

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五十年发展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以解放为主题的“十七年”时期、以复兴探索为主题的“改革开放”时期、以多元发展为主题的“新世纪”时期。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反映那个社会时代思潮的经典代表作,“十七年”时期的《冰山上的来客》《天山的红花》《阿森和加米拉》,“改革开放”时期的《火焰山来的鼓手》《阿凡提》《阿曼尼萨罕》,“新世纪”时期的《美丽家园》《吐鲁番情歌》《鲜花》《大河》《驯马手》《永生羊》《胡杨人》等。每个时期的电影在展示新疆异域风情和地域魅力这个层面都做出了极大贡献,在致力于宣传新疆美丽风光和独特民俗的同时满足观众对不同民俗文化的审美需要。尤其是新世纪以来,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创作风格更具有当地的民俗特色,新疆本民族的导演对本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拍摄和创作更富有激情与热忱,充分发挥了他们的艺术表现能力和创造力,将新疆的壮丽景色、民族风情、生活习性等以影像的形式展示给观众。本文从“叙事”的角度分析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探讨研究该题材影视作品独特的叙事创作方法。

1 民俗叙事

新疆少数民族的广袤地域衍生出的民俗文化成为影视作品中最有张力的视听语言,“由电影制作者创造或选定的、经过处理的、用以承载所要叙述的故事或事件中的事物的活动场所或存在空间,它以活动影像和声音的直观形象再现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1]民俗符号对少数民族文化的传递是潜移默化的,“民俗历来都是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相结合的产物”[2],民俗“符号化”使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内容更富有层次性,影片的叙事内容既有以草原沙漠为代表的自然景观和以建筑服饰为代表的民俗实物,亦有以地方语言、观念精神和思维方式为主的民俗观念,并共同构建了具有新疆异域风情的叙事空间。新疆民族题材影视作品中的实体民俗包罗万象,生态风貌、建筑、服饰、舞蹈、音乐等民俗符号都作用于影片主旨,服务于影片内容,使影像更具有表现力和张力。影片《鲜花》以广袤辽阔的草原、白雪皑皑的高原为叙事背景,将“女歌手”鲜花的坎坷又励志的人生经历与民俗文化相融合。影片中描绘的哈萨克族“葬礼”场面震撼,导演对鲜花父亲的葬礼处理都隐含了民俗文化,深化了影片的主题情节,让观众通过镜头画面深刻感受到影片渲染的悲悯氛围。高耸的雪山、荒凉的草原本就是新疆地区特有的生态地貌,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民俗符号。鹰击长空、哀鸿遍野,送葬者拉着雪橇踽踽前行,镜头由远及近,使画面更具有冲击力,烘托出一种寂寥悲壮的送葬氛围,使观众体会到一种悲悯、崇敬的情感,更有利于体现族人对鲜花父亲的敬仰之情,烘托鲜花父亲高洁的品格。民族音乐、民族服饰、民族建筑参与叙事更有利于观众产生心灵共鸣,推动情节发展,加深观众对影片主旨内涵的理解。

2 生态叙事

少数民族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多采用生态叙事的方式来升华主题,通过象征主义的表现方式,突显人与生态环境的矛盾关系,进而将影片的现实意义展现在观众视野中,引发人们对自然与生命的敬畏之情。反映甘肃裕固族逐渐被历史遗忘,家园被现代工业替代的影片《家在水草丰茂的地方》,以生态叙事的手法将曾经丰茂的水草家园日渐被现代工业文明所侵蚀的现实以艺术化的表现形式予以展现。影片《大河》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和90年代的水利工作者为治理塔里木河付出的艰辛努力,大坝淤积、塔河断流、生态恶化这些人与自然的矛盾都以生态叙事的方式呈现,影片通过描摹人与大河的关系,展现出人类生存发展的艰难性。同时,人与生态自然的矛盾,将人类自身的利益价值和内心的情感融入到叙事中。生存在绿洲上的人想要获得长远发展,必须要从绿洲上获取能源,“在绿洲里,谁控制了水源,谁就控制了绿洲社会,也就有了管理绿洲的权利。”[3]新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中通过草原、大河、雪山、树木等意象来隐喻影片主旨,《大河》中的百姓对“大河”充满敬畏,敬河水哺育子民,畏河水带来的灾害,勘探塔河的过程充满艰辛但竣工后的愉悦心情从侧面暗示人与自然的关系,阐释了“天人合一”的儒学思想。胡杨在绿洲树种中是被神化的树种,《胡杨人》中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父亲,如胡杨一般坚韧的品质,为了救赎自己曾经带领族人砍树犯下的过错,用自己的一生在种植胡杨、维护绿洲。这种以电影表现方式演绎出“天人合一”的意识形态,其实将维吾尔族的生活方式和思维理念都融入其中,符合维吾尔族敬畏自然的生态理念。

3 英雄叙事

英雄叙事在抗战题材影视作品中经常被提及,是革命时期的主流意识形态。民间英雄叙事以独特的形态隐含于影片中,对影片的内容完成功能性的构建。英雄人物的塑造通常是以国家危难和民族危机为创作背景,人民群众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历经艰难险阻,誓死保卫祖国家园和自己的民族。《驯马手》中的巴布和道尔基为了不让自己驯养的马群沦落成日本军队攻打中国人的战马,他们竭力阻挠,道尔基为顾全大局设计引开和野等日本人的追赶,牺牲自己将一个日军的小分队引入了沼泽同归于尽。巴布突出日军的重重包围,竭尽全力将马群在天黑前引入山谷,从而保证了马群的安全。巴布和道尔基不畏死亡为了民族大义舍身取义的精神,参与英雄叙事,纪实主义风格烘托情感。《昆仑日记》中,维族人民翻山越岭,打通抗战生命线,用生命铺出一条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道路,他们都是伟大的平民英雄。新疆电影通过塑造“本土英雄”使得新疆影像的表现力逐渐加强,在丰富中国电影史的同时补充了故事情节的叙事样态,丰富了边疆人物形象的多样性。

4 结语

少数民族电影对民俗的展现主要聚焦在“民俗符号”的意象阐释上,具有隐喻涵义的意象符号拓展了电影故事的内容层次,升华了主题思想。具有民俗特色的新疆少数民族题材影视作品,将各种民俗表现和民俗意象融合于故事的叙事结构中,向观众传递一种民俗文化和民族意识形态,这种具有典型民族特色的艺术创作方法不仅拓宽了中国影视作品中的边疆话语,还提升了少数民族文化的艺术感召力和影响力。

猜你喜欢

绿洲民俗题材
冬季民俗节
军旅题材受关注 2022年03月立项表分析
绿洲里的老先生
民俗中的“牛”
广电总局关于2020年4月全国拍摄制作电视剧备案公示的通知
沙漠绿洲
民俗节
撒哈拉沙漠要变成绿洲?
2016年9月,全国电视剧拍摄制作备案公示的剧目共117部、4552集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