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媒介融合环境下新闻生产方式的创新与转变

2018-02-21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内容生产

刘 媛

(作者单位:新疆电视台)

新媒体时代,新闻直播不再是电视台的专利,数据新闻、机器人撰稿等新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的各个环节,程式化、机械化的新闻生产逐渐被人工智能所取代。2017年8月8日九寨沟发生地震后,中国地震台网新闻机器人在25秒时间内写出了540字并配发4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和震中天气8大项的新闻稿。25秒的新闻时效是人力所不能达到的,而在新闻机器人还没有投入生产的2013年雅安地震,最早报道的东方卫视距离地震发生已经过去了18分钟。在地震网的新闻机器人之外,新华社的“快笔小新”、腾讯的“Dreamwriter”、第一财经的“DT稿王”等都已投入使用,并且在体育、财经、自然灾害方面的自动化新闻生产方面获得丰硕成果。在机器人撰稿之外,数据新闻成为技术驱动下的新的新闻产品。众筹新闻为新闻选题和策划开辟了思路。媒介技术驱动下的新闻生产方式发生了重大变革,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在融合中优势互补,界限愈发模糊。电视媒体单向传播和闭合的新闻生产将走向终结,适应时代潮流的内部组织机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成为电视媒体自我革新的必由之路。

1 新闻生产模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转变

电视媒体作为党和政府的喉舌,在新闻选题策划和报道的过程中受到官方意识形态和“守门人”的双重干预,只有持新闻资质的从业人员才能参与新闻的采写和编播,社会公众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是被动接受的角色,并没有真正参与到新闻生产中来,电视新闻的单向传输和作坊式加工生产是一种闭合型的生产方式,并且受到多方的牵制,并不是完全遵循新闻的专业主义。而新媒体崛起后,这种封闭的新闻生产场景被打破,自媒体和网络撰稿人释放出自由、解放的力量,他们围绕电视媒体的主流观点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在网民群体中拥有一定规模的拥护者,发挥了网络舆论带头人的作用。这种新闻生产方式摧毁了以往闭合式的生产场景,更像是开源的编码,可以接受个体编码的植入,由网民共同搭建数字平台。

开放的新闻生产不仅有利于新闻从业人员之间的协调合作,也为大众提供了发声的平台,一改往日新闻集团主导的新闻议题设置和封闭式新闻生产的特征,在新闻的议题设置、新闻生产主体、参与者到内容生产和渠道传播等方面都有所改进。在欧美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盛行的“众筹新闻”就是开放型的新闻生产模式。专业的新闻媒体接受大众的议题设置,从大众的需求中筛选新闻议题,并且根据受众选择来确定新闻报道项目计划,新闻生产的一举一动都在全民监督之下,这在一定程度上完成了新闻生产的社会化过渡。

2 新闻生产主体由新闻机构到社会公众的转变

上文提到“众筹新闻”就是新闻生产主体由新闻传媒集团向社会公众转变的典型案例,新闻媒体由公共事业单位属性向市场属性过渡。在移动互联时代,便携式摄像设备和移动上网技术都不是问题,技术的提升使得“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电视台”成为现实,技术打破了新闻采访报道的专业主义壁垒,一个人手持自拍杆和手机就能实现现场报道和网络直播。新闻生产系统由电视台为中心转向受众中心。广大的人民群众会随手拍摄自认为有新闻价值的事件上传到社交平台进行分享、互动,尤其是在突发性公共事件、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一手资料往往来自于新闻现场的群众。比如8·12天津滨海新区爆炸事故、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都是新闻现场的群众第一时间在网上分享现场图片、视频和音频。在突发事件现场的照片、视频第一时间上传到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信息会瞬间以裂变式传播、发酵,在关注、转发和讨论中促成新闻事件变成焦点新闻,专业的新闻媒体和有影响力的网络大号都发挥着“意见领袖”的作用,引导新闻事件的网络舆论走向。

3 新闻生产内容呈现方式的多样化

在过去报纸、广播、电视三巨头的新闻传播环境下,图文、音频、视频新闻产品成为区分不同媒体的特征。媒介融合后,“集多种内容呈现形式,通过多元化的传递渠道的传播形态”的全新媒体成为常态,技术打破了媒介之间相对独立的内容形态,原先的内容元素之间的边界变得模糊,图文、音频、视频一体的新闻内容成为媒体新闻产品的常态,此外,动态的数据报表、卡通动漫、短视频和H5页面等网络衍生品也成为新闻产品的全新呈现方式。报刊纸媒纷纷开设了移动端,开设视频新闻专栏,广播媒体的“两微一端”也集中多种内容呈现形式,甚至可以提供本地民生服务,查水表、交电费、交通天气查询等一应俱全。传统的图文、广播、视频形式已经习以为常,本文重点阐述短视频和H5页面。

3.1 短视频

短视频是迎合碎片化的网民消费习惯而生的一种传播方式,今日头条、网易新闻、腾讯新闻等都将短视频作为重要的内容板块。短视频也成为传统媒体融媒体建设的重要内容。传统纸媒《南方周末》《新京报》《中国青年报》等开设的移动客户端都有视频专栏,以《新京报》为例,开设有《新闻囧播》《新闻现场》《动新闻》等多个短视频新闻专栏,设计内容丰富齐全。并且记者和特聘记者可以注册内部会员,在新媒体端上传视频内容。“中央厨房”是人民日报的全媒体采编平台,是全流程打通、完整的媒体融合体系。不论是记者还是编辑,都能在这个新媒体平台上实现新闻素材的上传、下载和加工,生成短视频新闻进行发布。广东电视台的新闻客户端“触电新闻”可以实现常规电视新闻栏目的自由剪切,通过技术手段消除了视频格式和画幅等因素对短视频剪辑带来的困扰。

3.2 H5互动页面

HTML5简称H5页面,是一种全新呈现的网络页面形式,兼容web网站、微信文章、手机报和微博等多种新媒体平台,H5页面的最大优势是在电子游戏、UI设计等中注重用户参与和互动、可以将提升用户体验的元素融入进去,给用户很强的代入感和参与感。2015年新华社在两会期间推出了11个H5产品,比如《DUANG!马桶盖又火了》《今年两会真能“省”》《今年两会这些代表见不到了》等,用新颖的形式托起优质的内容,让会议新闻报道变得生动有趣。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道中,人民日报推出《史上最牛创业经》和《典藏十九大》H5新闻,《史上最牛创业经》被称为首部闪卡H5动画,这款H5通过文案与图片的相互配合、历史事件与历史人物的交错出现,展现出中国共产党伟大而光荣的创业史,具有很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而《典藏十九大》H5以“19”图形作为动画原型,用户通过点击不同的动画,解锁新时代的新变化、新惊喜。另外,新华网出品的《习近平的这几句话击中了我》将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重要讲话内容用10个小方格陈列出来供用户选择,在转发分享后,接收者可以看到转发者最喜欢的习近平总书记的3句话,还可以自己重新选择并分享转发,具有很好的体验性和传播性。

4 媒体融合背景下新闻生产方式变革对电视媒体人的启示

参与新闻生产的媒介越丰富,高体验度的新闻产品就会越层出不穷。面对数量庞大的新闻产品,受众的审美会同步提升,体验度差的新闻产品会被自觉淘汰,高体验度的内容却愈加稀缺。在媒体融合时代,各传媒集团都应将视频化、数据可视化等多媒体呈现方式作为新闻内容创新的主攻方向。如果条件允许,西部地区的电视台也要积极探索“中央厨房”式的融媒体新闻生产平台。用平等开放的心态,秉承为用户服务的理念,结合不同媒体的特点,提升用户阅读体验,提高用户参与感,增强用户黏性。

机器人记者的出现,会使新闻工作者会丢掉饭碗吗?新技术的诞生是为了将人类从机械化、程式化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一切低智力因素、高机械化运作的劳作都会被人工智能所替代,人工智能将数据表达和高度自动化等优势赋予了新闻产品,媒体人就要具备理解和表述数据新闻、能够将互联网思维应用到新闻编辑中的能力。在电视新闻与新媒体不断融合的前提下,电视新闻人要夯实新闻专业素质,成为同时拥有出色媒介素养和新闻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推进新闻生产的供给侧改革。

猜你喜欢

内容生产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 温故知新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生产管理系统概述
主要内容
安全生产重于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