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视调解:让“法、理、情”穿透人性的迷雾

2018-02-21赵天杰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6期
关键词:和事佬矛盾人性

赵天杰

(作者单位:徐州广播电视传媒集团)

一位台湾老兵生前遗愿落叶归根,但因遗产分配引发族中子弟间的矛盾,骨灰迟迟无法入土,魂魄难安;八旬老人祖屋征用获赔巨款,儿女间的战火立时引爆,旷日持久的纷争下老人租屋远避,缺水无电的出租房时时折射出亲情的凉薄……徐州电视台公益调解栏目《彭城和事佬》自2014年1月开播以来,每天聚焦一起矛盾纠纷,以记录调解的方式向公众传播,真实呈现世间人生百态,在激烈的冲突中引发人们的关注与思考。当下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凸显。电视调解往往面对的是复杂的纠纷,是深入挖掘事件的戏剧元素,以迎合部分受众的窥奇心理,还是抛开奇异噱头引导人们向善向美,以抑恶扬善的鲜明立场示范人们的行为取向?答案显而易见。《彭城和事佬》通过调解引导公众正确地看待法、理、情,以道德力量和法律精神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铺垫社会和谐的基石。但如何让栏目既叫好又叫座,对于栏目实际操作者来说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彭城和事佬》在多年探索中,注重四个转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栏目的创作理念获得观众与专家的首肯,荣获2017年度江苏省优秀电视栏目。

1 “事件”向“故事”的转化

从新闻和专题转型而来的编导们以前鲜少接触纠纷题材,栏目创办之初,编导们更注重人际矛盾起因、过程和结果,更倾向于表现激烈的冲突、曲折的过程、隐秘的情节。在事件调查过程中,编导着力做的功课是把事件转化为故事,按照讲故事的要求挖掘引起受众兴趣的节目元素,在讲述中有效植入悬念,把矛盾成因、对立结局、调解过程铺陈得跌宕起伏,以情节细节控制节奏,用悬念冲突布设看点。新的节目样态与新的讲述方式所营造出的代入感,让这些发生在身边的日常矛盾产生了很好的卖点,吸引了大批受众,让栏目开播不久便拥有稳定的收视群体。

2 “故事”向“人性”的深化

《彭城和事佬》在调解过的一千多起纠纷中,主要矛盾集中在土地、房产、赡养、婚姻四方面。发生在家人、邻里、乡亲之间的房产和土地纠纷,往往起因简单,过程平淡,双方诉求清晰,事件本身借以展开的节目元素并不丰富。而引人思索的是,涉及赡养和婚姻纠纷的节目收视率却保持稳定。最初接触赡养和婚姻的题材时,囿于多年“讲故事”的职业惯性,编导并没有建立起以人为本的自觉意识。而赡养和婚姻矛盾本身是因人发生的争执,客观上,当事人的情感困惑、行为表现占据了较大篇幅,节目呈现出以人为主要关注对象的特征。即使是相似的矛盾纠纷,人们的心理、行为、态度和价值取向也会迥然各异。复杂人性的展现真正引发了受众共鸣:两位当事人因宅基地转让产生纠纷,一方支付大部分费用后,剩余尾款给对方写了一个欠条。过了一段时间,这位当事人在还清尾款之后,却忘记要回欠条,后来双方因其他原因发生摩擦,另一位当事人便持欠条要求还款,双方争议无果,申请调解。经过调查了解,阅人无数的和事佬和随行律师心中已有判断,但证据只有一个欠条。于是,和事佬提出,鉴于无法确定谁在隐瞒实情,建议双方进行测谎实验并签订有关协议,就在签字的最后关头,当事人在压力下动摇,撕毁欠条,受到检验的人性显露出真实的一面。

在矛盾冲突中呈现出的真实人性切实触发了观众的公理心和同情力,由此,栏目确立了“以事件为平台,以人性为核心”的节目制作理念。栏目编导会重点关注当事人在事件冲突中的表现。引发矛盾的双方心理、矛盾形成过程中双方的行为状态以及矛盾产生后对双方的影响和伤害等种种有关人性素材的挖掘成为重点。后期编辑时,也会让事件从叙述主体退位,在貌似简单的“事”中着力突出“人”。各种不同人性的展现让节目内容鲜活丰富,栏目也借以摆脱各种线索的题材局限,并在人性维度上实现了初步的人文追求。

3 “人性”向“人文”的提升

人性是人具备的天然基本精神属性,既有复杂的广度,也有隐秘的深度。人文是将人性最好的一面升华提炼,从而指导人性向更善更高级发展。调解类栏目必须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立足弘扬真善美的人性,抨击假丑恶的行为,才能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行为规范。一方面,要求编导对当事人真实动机进行追探,拂去人性深层悄然隐秘的面纱,避免事件调查被表象误导。另一方面,不偏离弘扬主流价值观的立足点,避免过度展现人性弱点造成负能量的传播,将节目从人性维度上升到人文维度。人性在情感层面有着可以触摸的温度,栏目接触的人际矛盾多发生在家人、朋友、邻里之间,他们因各种欲望蒙蔽导致一时迷失,黯淡了曾经共同珍视的情谊。调解中,调解团队循循启发,帮助他们追忆过往的亲情、爱情、友情,用情感的力量消融彼此间的隔阂,用人性的温度重燃和睦友爱的希望之光:一对通过网恋闪婚的小夫妻,婚后生活因缺乏互相了解摩擦不断,在女儿周岁生日前夕,提出离婚调解申请。调解团队经过调查发现,引发当事人冲突的尽为生活琐事,双方感情仍有基础,调解当天恰逢女儿生日,调解团队特意备下蛋糕,在劝和双方的调解中途为女儿庆生。当手捧蛋糕的工作人员进入调解现场时,一缕温情瞬时弥漫……

调解团队将理智、情感、道德诉诸于真实的人性,用善行义举涤荡荧屏前的观众,栏目收视率和观众忠诚度连续多年均名列前茅,在2015年央视索福瑞收视发布中,《彭城和事佬》位列“全国地面频道表现突出常态新节目”第三位。

4 “人文”与“法理”的结合

《彭城和事佬》每次调解由一名资深律师随行参与,律师的深度介入为调解过程和结果的公平提供了法律层面的权威保障。在引入律师随行的同时,采编制作经反复磨合,逐渐将抽象凝练的法律规章融入节目,形成吸引受众的传播合力。

一对农村青年男女经过相亲,未缔结婚约仅举办仪式后便在一起共同生活三个月,双方缺乏深入了解矛盾不断,女方提出解除关系。男方曾给予女方八万元彩礼,遂主张如解除关系需全部归还彩礼,女方拒绝返还形成僵局后双方申请调解。调解中,针对女方的强硬态度,律师指出,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彩礼的司法解释中明确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如当事人请求应返还彩礼,法律明文之下女方态度软化,纠纷顺利化解。

在每一次调解的关键节点,矛盾双方因不愿接受和事佬的劝解将冲突引入高潮,受众情绪同步上升形成心理期待,律师出面现身说法打破进程僵局,左右争端走向,以法律明文框定权责、平衡利益的救济方式解脱调解困境。节目中,抽象的法律条文和生动的人物事件有机结合,矛盾冲突和法律规章含义相连、因果相成。栏目传播的法律知识既非苍白枯燥的抽象概念,也不是生硬契入的普法符号,它是平息冲突的实用利器,体现出维护权益的有效功能。

电视调解通过大众媒体以法律的名义传播公平正义,同时,在节目制作过程中,公平正义也应是调解栏目严格恪守的准则。调查中双方诉求的充分表达,调解时各方利益的均衡考量,编辑力求立场中正、表述客观,制作时严格保护个人隐私,用尊重表达诚意,用公平传递正义,栏目先后获评省司法行政工作创新成果一等奖、江苏省“六五”普法创新奖、全国“六五”普法创新实践优秀案例等荣誉称号。

猜你喜欢

和事佬矛盾人性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逼近人性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人性的偏见地图
创新“电视+”模式打造普法新高地——以法治调解栏目《和事佬》为例
你是哪一种“和事佬”
和事佬一根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