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高校陶艺教学实效性
2018-02-21向瑾
向 瑾
陶艺教学是当代高校教育教学体系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体现出我国对陶艺这门传统艺术文化的重视。新时期高校教育改革速度在逐步加快,传统的陶艺教学方法无法适应新时期陶艺教学创新的要求,需要站在创新视角之下探究优化高校陶艺教学的新方法。高校教师要认真分析新时期陶艺教学改革发展的特征,同时要对高校学生的陶艺学习需求进行合理把握,在实践当中加强创新,让高校陶艺教学在创新方法的带领之下走向更光明的未来。
一、高校陶艺教学的特征
在陶艺尚未被纳入高校教育课程体系之前,传统陶艺教学都是传承模式的教学。随着陶艺教学融入高校课程体系,并进行了积极的课程建设之后,形成了独具高校教育特色的陶艺教学新模式。第一,教学和管理标准化。传统的陶艺教学模式采用的是传承,即一对一教学,没有设置专门进行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人员,教授陶艺知识和技能的师傅就是教师,而教师并没有标准化的大纲、教案等作为教学支持,只是单纯依靠自身主观思想来确定教学的内容和进度。而高校陶艺教学无论是在教学方面还是在管理方面都遵照了标准化原则,设置了专门的教学管理机构和工作人员。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坚持从学生实际和教学需要出发来确定教学内容,并选择灵活的教学方法。第二,理论和实践系统化。高校陶艺教师普遍接受过高等教育,所以在专业知识理论及实践方面有着较高的造诣,在具体教学当中凭借着理论和实践的整合,使教学体系更加系统和完善,也让高校陶艺教学质量得到了保障。第三,师资和设备高标化。高校当中从事陶艺教学的教师力量十分雄厚,以年轻教师居多,且经过专业的高校陶瓷艺术教育,无论是学历还是能力都有较高水平。同时,为了满足实践教学的要求,高校普遍建设了陶艺实训室,配备了完善的、技术先进的设备,因此在师资力量和实训设备方面均独具优势。第四,技术和艺术融合的教育理念。在传统的传承式教学实践中,教师通常将侧重点放在学生的陶泥技术培养方面,轻视理论知识的教学,这使得学生大多存在知识和文化素养缺乏问题。而高校在陶艺教学课程的安排上,除了在技术教学之外,还关注艺术理论知识的教育,整个课程设置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融合。
二、提升高校陶艺教学实效性的基础
在陶艺教学中,教师良好的技能与素养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础。故而,新时期高校陶艺教学在提升实效性方面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引导职能需要进一步强化,以便通过以身为范的方式让学生得到更好的教育与熏陶。学生是陶艺课堂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作用也是不可替代的,而教学指导成效的提高与教师的综合素质有着密切关系。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日常的教学实践当中要注重自我学习和自我提升,不断学习新的陶艺知识和技能,积累丰富的教学经验,革新教学思想,让自身的教育教学素质得到综合提升。同时,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成为学生思想以及行为的指引者。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教学,引导学生加强对陶艺技法和原理的认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投入到实践学习当中,并注重将自身的体验和陶艺制作结合起来,让学生创作出更具个性的陶艺作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另外,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也是高素质陶艺人才培养所需要的基础。所以提升教学实效性也应当注重教学理念及课程设置等。课程设置是保证高校陶艺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所以在陶艺课程的安排方面,要凸显出时代特征。第一,陶艺课程设置要具备开放性特征。新时期高校陶艺课程需要不断接纳外来思想,让大量新颖实用的内容充实到陶艺课程当中。在陶艺技术内容方面可以积极借鉴行业技术,用开放、先进的技术推动陶艺课程的发展。第二,陶艺实践课程安排要将学生思维作为核心,特别是要拓宽视野,将生活当中的细节以及创新灵感融入到陶艺课程安排当中,升华学生的学习以及认知层次。第三,陶艺课程教学要彰显出时代发展的特点,除了要将教师本身具备的丰富专业知识传授给学生之外,还需要包容以及鼓励学生的大胆创作,以便更好地解决陶艺课程当中的问题,让师生在合作当中完成经验的交流和总结。
三、提升高校陶艺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一是加强模仿教学。模仿是高校陶艺教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模仿学习的方式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而且通过模仿可以学习到大量的陶艺技法,以便在今后的实践当中进行创新以及技法的迁移。陶艺教学是融合了技术和理论的课程,所以在实际教学当中除了要让学生理解陶艺的艺术内涵之外,还要让学生把握正确的实践方法。学生可以先从模仿着手进行学习,进而促使学生创作出具备独特艺术魅力的陶艺作品。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先就陶艺制作进行示范,边示范边进行语言讲解,重点阐释陶艺制作当中的关键技法,让学生可以通过观看教师手法来学习陶艺制作的基本技能,在学生拥有了基础能力之后再进入到自由创造环节就会更加顺利。在此期间教师要注意观察学生的模仿学习过程,避免学生单一模仿某个创作对象,而是要让学生通过模仿的方式获得基础的陶艺技能和理论知识。
二是组建学习小组。陶艺制作的过程是一项复杂的工作过程,而在整个过程当中学生会将自身体验与陶泥的制作融合起来,让陶泥拥有新的内涵。可以说,学生创作出的陶艺作品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思想情感、兴趣爱好、事物认知的直观体现。所以在陶艺教学活动中,高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给他们自由发展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要注重引入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小组中共同创作完成陶艺作品,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过程中充分展现自身的才智与能力,并进行经验技法的交流,实现取长补短。例如,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用陶艺制作表现 《我们的家》这一主题,鼓励学生根据自身能力和兴趣爱好组成小组完成制作,在合作中解决学习难题,锻炼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三是强化动手实践。陶艺课程有着突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学习活动,才能够让学生消化吸收理论知识,实现陶艺综合技能的内化吸收和升华。高校要为实践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特别是在实践基地建设方面加大力度。第一,在高校陶艺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入实践教学模式,其中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生动直观地呈现多样化的陶艺技术知识,让学生可以消化吸收大量的实践技能。第二,高校可以在现有条件之下建立健全陶艺工作室,打造一个设施完善和条件健全的陶艺实践教学基地,以便将课内和课外的实践教学整合起来,进行实践课堂的拓展延伸。教师在学生实践学习的过程中需要给予指导和耐心帮助,让学生锻炼提高个人的专业素质能力。
四是突出课堂互动。新时期高校陶艺教学的方法创新需要将互动教学模式的应用作为突破口,将互动教学法引入课堂,注重师生互动沟通,从而加强对学生的了解,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有效发展。在互动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注重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与学生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疑问,与学生进行亲切交流。另外,教师还可以转换互动教学模式,也就是让学生充当教师,通过师生角色转换的方式来更加细致地掌握学生的学习需要,发现学生在实际学习当中存在的不足,以便在今后的互动教学中进行补充和优化,让陶艺课程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参考文献:
[1]彭小杭.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教与学的思考[J].上海工艺美术,2014(1).
[2]杨永善.中国陶瓷艺术教育回顾[J].装饰,2016(3).
[3]张馨予,李伟.论高校陶艺教育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美术教育研究,2015(17).
[4]黄振伟.地域文化特色与现代陶艺教学[J].美术大观,2017(8).
[5]王嫚.高校艺术类非陶艺专业陶艺课程实践教学探索[J].韶关学院学报,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