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的演出空间与叙述空间研究综述
2018-02-21胡一伟
胡一伟
戏剧演出需要一定的物理空间予以承载,并通过不同的观看维度向观众展示。受不同空间类型的影响,戏剧演出叙述效果各异。舞台表演区域、观众观看维度之不同会影响叙述的方式,而空间因素与叙述效果又是相互作用着的。如今人们探讨戏剧演出这一叙述文本的空间问题,可以从两个主要研究路径来看:从戏剧演出本质出发论空间,从叙述功能出发论戏剧演出空间。我们可以根据这两条路径来看戏剧演出叙述文本的空间分类情况。
一、作为舞台要素的空间
戏剧理论在界定戏剧的概念、论及戏剧的本质时,不可绕过一个关键要素即演出空间。戏剧的展开需要一定的空间予以呈现,不同的展示空间也会影响舞台演出的效果(即戏剧叙述效果)。
英国戏剧导演彼得·布鲁克早在《空的空间》(1968)一书里集中地对演出的空间问题展开了详尽地分析。首先,其为众人所知的戏剧的最简定义——“我可以选取任何一个空间,称它为空荡的舞台。一个人在别人的注视之下走过这个空间,这就足以构成一幕戏剧了”[1]159,则直接肯定了空间之于演出的重要性。接着,布鲁克由两个层面展开了论述:其一,通过导演、演员、观众三者对空间的需求与理解,来论不同空间关系(各自对应为有限的舞台空间、表演空间、观演空间)。其二,从社会学的角度挖掘戏剧空间背后的深层文化因素,即它具有反映社会关系的文化空间。布鲁克从社会学、文化学角度全面审视演出的空间问题,将其分为“僵化型”“神圣型”“粗俗型”“直觉型”空间这四类。
法国戏剧符号学家安娜·于贝斯菲尔德在其《戏剧符号学》一书中设专章对戏剧中的“空间”问题进行具体阐释。于贝斯菲尔德肯定“戏剧空间”存在——他提出“戏剧文本的首要特点是运用以人类生命体来表现人物,与此密不可分的第二个特点便是存在着一个这些活体生命出现在其中的空间”。[2]119而后于贝斯菲尔德分析了物理空间对戏剧演出文本(包括人物、场所等)展开的必要性。于贝斯菲尔德列举出“戏剧文本是惟一绝对不能按历时顺序、而只能按共时的符号密度即重叠在空间中的空间化符号进行阅读的文学作品”“戏剧空间便是这些活动的场所,一个必然要与人类行动素的客体空间产生某种关系的场所”等缘由,说明研究戏剧演出的空间问题之必要。[2]119最后,她对戏剧空间问题予以了进一步分析:“文本起点”——导演如何在戏剧文本上构建演出空间;“舞台起点”——演员在舞台上所呈现的演出空间;“‘观众’起点”——观众观看演出之后所感知到的演出空间(心理空间)。
胡妙胜对演出空间的研究,是以中西方戏剧为研究对象,展开戏剧的符号学、叙述学研究的。在他看来,舞台空间是戏剧媒介系统最重要的一类。他特别强调演出文本在时间与空间上的异质性——“戏剧话语是同时在时间和空间上展开的,它有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但是每种起作用的讯息都有自己的时空结构,不一定在演出的所有维度上起作用。如语言讯息纯粹是时间的,动作具有三个空间维度和一个时间维度。布景可能是二维的、三维的甚至是四维的。由此可见,观众从他们所获得的不均称的感觉资料中构造成本文总体的时空结构。”[3]31通过梳理西方戏剧空间理论史,他还发现人们经常用维度(平面、三维、四维)抽象化戏剧空间。而演出空间是以人为中心的空间——需要演员表演,并向观众展示,用维度概念化、抽象化生动的演出空间,且将人这最本质的因素排除在外,并不利于我们获取完整的空间认知。即胡妙胜对戏剧空间结构的探讨,更着重于强调人与空间的关系,戏剧空间与戏剧活动结构化的关系。据演员、角色、观众、参与者对空间分类,均体验了以人为中心这一分类依据。[4]18接着,他还就如何塑造虚空,舞台设计的修辞,活动与光对于戏剧空间的作用等不同空间下的舞美设计等问题展开过论述。
当然,对戏剧空间形态的研究还有许多。譬如,王晓鹰在《“小”剧场 “大”空间——谈小剧场戏剧的艺术特质》一文中从“非常规”的演出空间(“小剧场戏剧”空间)谈空间审美特征(强调“非常规”空间的潜力以及其观演“共享”空间的特点),说明了空间与受述者参与可能这一问题。麻国钧在《中国古典戏剧演出空间简论》一文中就“戏外空间”(针对戏曲而言的演出空间,而不是指文化空间)展开了一番分析——按自由、灵活程度将演出空间分为流动空间、固定空间以及二者结合的演出空间三种,这则为考察空间类型提供了参考。[5]
综上所述,人们对戏剧演出空间的探讨,有以人为中心,对空间进行的分类研究;有以符号文本的发送接受过程为依据,对空间性质进行的分类研究等;有以空间维度以及演出媒介因素,对空间效果进行的分类研究。另外,人们对戏剧空间的分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类:导演(或剧本、舞台本)所需要、所设想的空间;演出符号文本展开所占据的空间;观众接收、感知到的空间;观众与演员交流互动的空间等等。也即,我们可以从这样几对范畴关系来理解戏剧演出的空间类型:所述故事中的空间(虚构世界中的具体空间)与演出文本所占据的物理空间;动态的空间与静态的空间;演员可表演的空间与观众感知到的空间;交流的空间与独立的空间。
二、作为叙述要素的空间
讨论戏剧本质要素的空间时,实际上也涉及戏剧演出的叙述空间,即二者是有一定重合的,只是这两条研究路径稍有区别,在研究成果方面前者颇丰。
最早对叙述“空间形式”展开研究的学者是美国文学批评家约瑟夫·弗兰克。弗兰克首次提出“空间形式”理论,尽管他所研究的对象是现代小说,但是该理论的提出有助于人们对戏剧演出空间问题的思考。在戏剧方面,汤逸佩就曾围绕舞台空间的虚实、可见与不可见等角度来论戏剧叙述的空间问题。他指出,戏剧叙述研究包括对时间与空间维度的考量,人们重视叙述时间问题之时,也不能忽视了叙述的空间问题。叙述空间与叙述时间问题一样,都涉及故事与叙述两个层面——“故事空间是事件发生的环境空间,叙述空间则是舞台(包括对剧场环境的使用)”。[6]56其中,舞台美术家所提供的供演员表演的空间是有限的,但是这种主体场景还可以向外延伸,与其他空间发生关联。
而濮波对叙述与戏剧空间问题的研究较为集中,且具有连贯性。他认为研究叙述与戏剧空间问题,首先要区分“戏剧的空间”和“戏剧空间叙事”这两个研究范畴。不仅如此,濮波借鉴了凯斯·特纳(Joseph Kestner)对小说空间形式的分类依据(图像式空间、雕塑空间、建筑空间),总结出了三种戏剧叙述空间:“一、文本内容里面的剧情空间,称文本空间;二、戏剧表演中的人物与视角等形成的立体空间感觉,称雕塑空间;三、戏剧作者构思戏剧的特定结构模式和空间形式甚至符号,称建筑空间”;而从横向层面来看,“戏剧空间叙事则还包括物理空间、身体空间、聚变空间、心理空间、文化空间、政治空间和综合空间。”[6]127这里,濮波具体论述了第一类“文本空间”与第二类“雕塑空间”形态,其中,戏剧的“文本空间”是由“兼容”“并置”或“百科或展览式”这三类空间形态建构而成的。
可见,对戏剧演出叙述空间的研究已不再局限于物理空间的研究,而是开始向社会空间、存在论意义上的空间研究扩展,即呈现出一个更为开放的空间概念。即从戏剧演出本质以及从叙述功能出发论戏剧演出空间这两条研究路径来看戏剧演出叙述文本的空间分类情况,得出戏剧的演出空间研究与戏剧演出的叙述空间之间是相互联系着的。而在讨论戏剧演出的叙述空间之时,除了强调空间与叙述之间的关系外,还将研究范畴向社会空间、文化空间迈进了一步。
参考文献:
[1]彼得·布鲁克著.邢历等译.空的空间[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8.
[2]于贝斯菲尔德.宫保荣译.戏剧符号学[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4.
[3]胡妙胜.戏剧符号学导引[J].戏剧艺术,1986(1).
[4]胡妙胜.戏剧 空间 结构——舞台设计的美学[J].戏剧艺术,1988(4).
[5]汤逸佩.戏剧叙事空间的双重维度[J].戏剧文学,2011(12).
[6]濮波.扫描当代英国戏剧的空间叙事[J].剧作家,2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