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刍议
2018-02-21张本龙
张本龙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全局高度,对青年学生成长成才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新要求,深刻回答了“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如何认识青年学生、如何教育引领青年学生、如何发挥青年学生作用”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在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指明了方向的同时,也充分论述了当代大学生对中国未来发展和宏伟蓝图的实现具有的重要作用。高校学生干部队伍作为学生中的先进分子,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教育、服务的桥梁和枢纽。加强这支队伍建设是实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也是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可以说,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严谨、综合素质过硬的学生干部队伍关乎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其意义之重大不言而喻。
笔者现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就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作一分析。
一、当前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问题
一是缺乏服务意识。有的学生竞聘学生干部存在功利思想,对自己发展党员、评奖评优等需要考虑较多。这类学生干部一旦竞选成功,达到自己的预期目标,往往出现态度消极、工作拖沓等情况,严重的甚至会造成学生工作事故。少数学生干部缺乏服务意识,不注重自身能力提升,乱指挥、乱布置,造成整个团队上行下效,不正之风恶性循环;有的拒绝合作,甚至拉帮结伙、互相排挤,破坏了学生工作队伍的团结。
二是缺乏榜样意识。学生干部是学生群体中的佼佼者,是大家学习的榜样,他们的一举一动会受到广泛关注。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学生干部履职尽责情况好,工作能力突出,但是存在不请假、逃课参加学生活动的情况,有的课程处于及格线甚至有不及格的问题。有的学生干部只注重自己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工作漠不关心,但在各项评比却往往能够获奖。第一类学生会给人造成学生干部学习都不好的印象,第二类学生会给人造成只要学习成绩优异,不需要完成本职工作就什么都可以得到的印象。这两类人都难以成为学生真正的榜样,严重的甚至影响学生工作的整体效果。
三是缺乏责任担当意识。这类问题主要体现在高年级学生干部中,作为主要学生团体的负责人,有的抱着“多做多错,少做少错”的消极态度,事务性工作放手不管,对其缺乏必要的指导和监督;对本组织各部门分工不明确,对整个组织的情况知之甚少;日常例会不参加,或流于形式。涉及各大学生组织协作的时候,积极性差,要么是抱着“吃大锅饭”的心态,要么是出工不出力。而一旦出现问题则互相指责,“踢皮球”,不肯担当责任。出现这类问题有所谓的“历史原因”,也反映出思想工作做得不到位,学生干部的选拔、考核、监督等制度体系不完善等问题。
(二)工作能力问题
一是创新能力不足。具体表现为有的学生干部工作中创新意识差,随机应变能力不足,往往是老师指导什么就做什么,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可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缺乏对于工作的了解和认知,而且在执行过程中缺少必要的解释和说明,给人造成了“为了搞活动而搞活动”的印象,使普通学生产生了反感情绪,从而降低了工作的成效。
二是基本技能欠缺。以学生干部换届竞选为例,有的学生干部的答辩电子幻灯片思路混乱,有的学生干部在公开讲话时非常紧张,表述不清,有的学生干部缺少必要的素养,拉低了竞选的水平。而组织竞选的学生干部应对突发情况没有应急预案,部门之间缺少沟通交流,甚至出现冷场、混乱的局面。这些情况反映出学生干部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办公软件使用能力和组织能力的欠缺。
(三)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制度不完善
一是学生干部培养制度不健全。学生干部的培养过程中存在重选拔、轻培养的情况。有的教师事无巨细,凡事亲力亲为,造成学生干部出现等、靠、要的惰性思想,严重影响学生干部的成长;有的教师将所有事情全权交给学生去做,缺乏必要的指导,学生干部完成任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得不到纠正,没能做到及时调整和总结。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单一,少有专题学习和全面的集中培训。现有的学生干部培养模式大多是以老带新,事务性工作学生自学,重要工作临时指导,学生很难全面把握工作本质,也很难有所创新。
二是学生干部选拔、管理、监督制度不完善。从实际工作来看,现有的学生干部选拔机制科学性不足,缺少可操作性的具体考量指标,学生干部和教师的主观意愿大多占据主导地位,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选拔的效果。现有的学生干部管理考核缺少完备、刚性的参考标准,僵化的考试体系不利于学生干部的成长与培养,影响着考核结果的参考价值。目前的学生干部监督工作由学生组织内部一个部门负责,同为学生干部身份,这样的设置很难做到切实有效。由于缺乏全面监督,普通学生不了解学生干部的工作内容,无法监督;即使发现问题,也没有正规的渠道和平台去表达意见。久而久之,学生干部的监督体系便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
二、加强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对策
(一)依托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平台,建设服务型学生干部队伍
团校、学生干部培训班是高校培养和教育学生干部的重要平台,要重视发挥其应有作用,掌握高校学生干部成长规律,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干部培训,丰富培养模式,完善培养体系,从根本上解决学生干部思想认识错误、工作能力不足等问题。
一是抓住学生干部成长的关键节点,做好学生干部思想引领工作。辅导员应结合新生入学、军训成果验收、重大节日活动和典型先进人物学习等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专题团校学习,大力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加强思想引导,培养学生干部“服务、榜样、担当”三个意识,增强其服务广大学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学习、工作、生活等实际入手,狠抓作风建设,引导学生干部端正学习态度,正确处理学习和工作的关系,避免出现“瘸腿”现象;在工作上杜绝马虎思想、官僚主义等不良认知,树立认真求实、全心全意服务广大学生的岗位职责意识,努力培养积极进取、自强不息的工作作风;在生活上克服特权思想,明确榜样意识,严于律己,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二是结合具体工作,加强学生干部能力培训。组织学生干部进行业务培训,诸如办公软件使用、基本文案写作、常规工作操作程序等,帮助学生干部明确工作内容,熟悉工作性质,为学生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基本保障。定期组织经验交流、工作总结会,给学生干部之间的思想交流和经验分享提供平台,加强学生干部之间的联系往来,进而促进学生干部的成长和学生工作的开展。
(二)建立健全学生干部选拔、管理、监督机制
在选拔机制方面,要优化选拔程序,严把入口关,选拔政治立场坚定成绩优秀、富有工作热情的学生干部。秉持公平公正的原则,从学生学习成绩、民主评议、道德品质等多方面入手制定评选标准,选拔结束即公开选拔结果,做到公开透明。
在管理考核机制方面,要完善考核标准,着眼德、能、绩等, 做到动态与静态结合、长期与短期结合。根据考核结果,分别进行表彰奖励、诫勉谈话、降职或撤职等处理,这样可以达到取长补短、互相学习与相互促进的目的,形成学生干部竞争成长的良性循环。
在监督机制方面,要认识到监督机制不仅能有效保障学生的民主权益, 更能规范学生干部的言行举止, 是确保学生干部作用发挥的有效措施。通过不定期抽选学生召开座谈会、组织不记名问卷调查等方式, 对学生干部进行监督,也可考虑组建纪律检查部等独立组织对学生干部进行监督,以发挥学生组织自检、自查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冉.浅析高校服务型学生干部队伍建设的路径[G].科教文汇,2014(9).
[2]石义清.高校团学学生干部建设的若干矛盾关系探析[G].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3]冉槐.高校学生干部队伍建设浅探[G].教育探索,2012(2).
[4]谢秀俤.高校学生干部培养的理性思考[J].嘉兴学院学报,2010(22).
[5]饶冬.新时期高校学生干部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创新[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5).
[6]张瑜,李朗.消除话语差异:网络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紧迫任务[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