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电影《萧红》中萧红的人物塑造

2018-02-21张建平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关键词:萧军萧红祖父

张建平

(作者单位:长春大学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导演霍建起用视听语言的文艺手法为我们展示了一个文艺的萧红,他将她的情感描摹得厚重极致,凸显她女人的韧性,透过整部影片我们可以说,在萧红灿烂却又短暂的写作生涯中,是伤痛成就了她的文学高度。

影片中,在端木蕻良给萧红送请谏一场戏中,萧红有这样的台词:“你知道我为什么写作吗,因为没有更快乐的事情做。”祖父去世后,她在家庭中再也感受不到一点温情,在求学路上,也是曲折而挣扎,以致此后都过着居无定所的流浪生活。她先后邂逅了三个男人以及他们带来的伤害,获得了多数人难以尝到的甜蜜,因此承受了更多,甚至招来了比于常人百倍的折磨。日本居住期间,她幸蒙阿虚照顾,却在回国后发现被背叛的事实。亲情、友情、爱情的打击,国家危难时,让她不得不付出生命于写作之中,在那一片净土中宣泄苦闷,忘却烦恼。

1 两次去世

影片在对萧红伤痛的表述上颇费了一番功夫。导演运用旁白自述的方式轻描淡写地阐述祖父离世的消息,却从旁观者角度体现父亲的情感——听闻萧红逃跑的消息后,愤然拍案而起,不是说快去找回,却说:“一分钱也不许给她寄,我看她能撑多久!”此话令旁观者都觉心寒,也最直接且不留余地地呼应前面自述“父亲是个强硬的人”。不仅强硬,而且冷漠,令人更加怜惜不幸却同样倔强的萧红,对于祖父看似不痛,其实最痛。

在萧红一生中,只有祖父带给她最纯净、最纯粹的快乐,同样带给他温存的满足感的鲁迅先生,同时萧红对他又充满崇尚的敬仰。而在鲁迅去世时,导演同样运用旁白自述的方式言语寥寥,既突出了萧红的坚韧、刚强,又不免让人想要看到她内心住在厚厚的围墙里,不为人知的柔软和脆弱。故而,在后来萧红重访鲁迅住所一场戏中,深深悼念自责及无言的痛哭,将萧红剥落开来。

2 两次背叛

萧红与萧军的爱情是在哈尔滨洪水时产生了巅峰的开始。全景镜头流淌着洪水的街道中一对小小的男女紧紧拥抱在一起,似乎再也不会分开。导演用俯视镜头展现了两人艰难却又必然的相拥过程,以及萧军怀抱萧红躺在洪水中,让人觉得一切是那么的神圣庄严而美好。然而,这美好的美好,在生活一天天暖起来时一点点冷下去。乃莹慢慢变成了萧红,三郎却渐渐变回萧军,寄宿学生家时,萧红在自白中说到:“我隐约感觉到,他和他学生的姐姐之间也发生着什么,我不愿意面对。”冰点后,萧红东渡日本却不想在回国后接连受到爱人与朋友的双重背叛,在妇产医院一场戏中,三个人三角对峙,萧红对阿虚的犹豫和痛苦,以及对萧军的呵斥指责,体现了她的善良和内心最细小的柔弱,此后,她更专注于用心写作。

3 两次抛弃

萧军背叛了萧红,但他从未抛弃过她,萧军在小米粥一场戏中有这样的台词:“我是个粗人,很少去理解你,可是我从来没想过要离开你。”汪恩甲抛弃了萧红,在山穷水尽时,留下了身怀六甲的她在旅馆仓库中困苦不堪,即使如此,萧红也仍在艰苦环境中笔耕不辍。岔路中,萧红选择了能给她专一的端木,不曾想却被三番五次丢落在炮鸣之地,甚至一个人忍吞丧子之痛,这次一病,便走向了人生的结局。

影片的英文译名是Falling flowers,笔者认为不然,萧红在求学、创作过程中都饱受苦难与折磨,但她从没有堕落也不曾凋谢,其实她是很疼的,所以她不停地写作,寂寞和抚慰都来自于写作,她在冷漠的生活中爱,在炙热的爱情中痛,在火辣的伤痛中燃烧自己,绽放出一朵血一样的红莲。导演在片头、结尾及萧红等带萧军时运用了同样的音乐,利用影响结构来表现萧红一生的苍凉而悲伤。至此,表达了对倔强的文艺的寂寞的萧红的致敬,对那一段传奇的致敬,对挣扎在不幸生活中的女性最崇高的致敬。

猜你喜欢

萧军萧红祖父
祖父瓷
《萧红传》
——一本能够让你对人生有另一种认知的书
萧军纪念馆
萧军和艾芜小说中的侠文化比较分析
萧红:不要在寂寞时做选择
祖父的一封信
忆青年萧军二三事
论影像萧红的呈现与接受
《延安日记》里的萧军与毛泽东
与萧红分手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