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拾荒少年》为例分析大陆微电影镜头的运用和发展

2018-02-21白书婷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白书婷

(作者单位:湖北文理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电影的长度无法满足快节奏的生活需求,人们通常会用零散的时间去看一些短小而又精炼的短片。慢慢地,微电影成为时代的必然产物。各类微电影大量涌入市场,开辟出新的电影时代。在新旧媒体结合的社会,创新与发展必然成为推动剂,微投资、微时长、微制作这三大特点也成为微电影风靡中国网络快速传播的重要依据。

镜头的设计渗透在人物性格和环境塑造中,使剧情更具延展性。不同类型的镜头所表达的内容和意义也大相径庭,为使影片拥有更直观又不失导演的初衷,镜头设计尤为重要。微电影因其时长短、更直观,因此,需要具有个性化、新奇、富有冲击力的视觉体验。在自媒体时代,迎合大众自娱自乐的后现代审美体验,就需要有所突破,在满足大众审美需求的同时又不能缺乏创新。只有信息含量精简,故事结构简单易懂,才能使微电影有自己的立足之地。

微电影《拾荒少年》是青年导演张思庆指导的短片作品,荣获第49届金马奖最佳创作短片奖。《拾荒少年》讲述了两位拾荒者从素不相识到成年拾荒者(马跃进)帮助少年拾荒者找到母亲的故事,反映了“寻根”和“回家”的主题。从一张照片而结缘,虽一开始是一大一小拾荒者的斗智斗勇,但后半部分充满温情,少年因偷窃被拾荒长者救助,在了解了少年的大体情况后,开始为少年寻找母亲……

微电影镜头的组接通常符合观众的思维方式和影视变现规律,结合循序渐进的景别变化,这是微电影中最重要也是最基础的[2]。镜头在组接中受到影片风格、题材、样式、情节等的影响,其节奏也会有所不同,根据影片需要合理调整镜头的长短快慢,在影片中这是镜头的另一个重要作用。

1 运动镜头的运用——手持镜头运用

镜头是构成电影的最基本元素,是对影片艺术效果和内涵最直接的表达方式,既需要蒙太奇手法将一个个镜头串连起来,也需要根据情节的铺设选择镜头的画幅、运动的长短、景别和拍摄角度。就《拾荒少年》这部微电影的剧情发展而言,镜头语言和镜头设计带给人们视觉上的满足感,微电影的拍摄是环环相扣的流程,一个接一个的镜头不仅带给观众视觉上的冲击,更是将其升华,从而表达出更深层次的意义。运动镜头是摄像机运动方向、方式及速度的有机结合,可以展现一个相对完整的故事情节。

在微电影《拾荒少年》的拍摄中,手持镜头的运用尤为突出,也是其影片的特色之一。手持拍摄的运用受到很大争论,但笔者认为在合理的场景中使用会锦上添花。首先,在长镜头中,手持跟踪拍摄可以一定程度上突出被摄物体的行径,增强视觉感,同时也交代了导演对运动镜头所要突出的效果。在微电影盛行的这几年里,基本都会涉及手持拍摄,无论是运动还是相对静止的场景,都带给观众、导演或摄像独有的思考和风格化[3]。运动手持拍摄通常具有一定的纪录性,使镜头凸显真实性,起到提升段落节奏的作用,让观众感受到导演发自肺腑所要表达的情感。在微电影中固定镜头的手持拍摄也有一定的纪录性,但更多的是从对方的视角去看或去窥视,让观众感受到固定的呼吸感。

微电影《拾荒少年》的开篇有个一分多钟的追逐场景,在这一分多钟里大部分运用了手持拍摄两人的追逐运动,拍少年奔跑时以马跃进的主观视角手持拍摄,镜头虽较为晃动,但表达的正是一种追逐的紧张感和呼吸感。而拍马跃进时则选择用导演视角手持拍摄,观众所看到的是马跃进焦急的表情。在这场追逐中采用大量的手持拍摄使影片更具纪录性,也为后面故事的发展做好铺垫。

微电影《拾荒少年》中,少年吃饭时第一次将《故事会》这一贯穿短片的物品展现出来,镜头给封面一个特写,看到又破又烂的封面,可以看出少年在一遍又一遍地看着这本书,同时也暗示着“故事”这么一个概念。当少年第一次开口说话,向马跃进解释自己装聋哑孩子的原因时,镜头是以第三人称的视角去拍摄,稍微躲闪,用手持摄像,拍摄高度为正常人眼睛视角的高度。这个视点上拍摄的画面是人们生活中最常见到的,看起来最为熟悉和亲切,更加具有纪录性、真实性,充分体现了手持拍摄镜头在《拾荒少年》中的巧妙运用。

就影片的叙事风格来看,运动手持拍摄是一个必要元素,使影片具有一定的纪录性和现实感,同时让影片动起来。影片中,也有少量手持固定镜头,有纪录感的同时让影片的节奏有所不同。这样相互穿插的节奏运用也是恰到好处,这正是《拾荒少年》中镜头运用的特别之处。同样在追逐的这一分多钟里,手持的固定镜头也穿插在运动镜头中,两人背影远去而镜头一直保持静止但有晃动的感觉,好比有人望着他们远去的身影似乎想要知道发生了什么。通过动静结合,对节奏的把握比较合理。

2 固定镜头的运用

微电影中少不了固定镜头,用固定镜头最能讲述清楚故事。由于微电影自身的特征,因此,不需要像大电影那样拘束地使用镜头语言,相对来说更加随心所欲。微电影叙事紧凑、节奏较快,往往省去了许多过渡,但通过剪辑和巧妙的转场方式来完成两个冲突点的衔接。这种拍摄方式虽没有大电影的复杂精确,却别有风格。

在微电影《拾荒少年》中马跃进骑车带着少年回家的场景,逐渐望着两人回家,就是采用的固定镜头。少年坐在废品车里头顶一盏灯,既传达了画面信息,更是一个标志性转场。这一几乎相同的场景在《拾荒少年》中运用了三次,且都表达转场的意思,使上下两场景不突兀。运动之中自然也不能缺少固定镜头,在两人奔跑时固定镜头虽然一闪而过,俯视着整个场景,但使得画面不单调,同时也推动着路线的发展。追逐中也遇到了些许冲突,第一个冲突是在经过一位妇女烧香时,少年和马跃进打破了这一平静,虽然镜头只用固定镜头拍摄了背影,但增强了追逐的戏剧性。在跑过楼梯时采用仰拍,两人迈过镜头这样一个设计,又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追逐的画面。在长达一分多钟的追逐画面中运用了多种不同的拍摄手法、不同的镜头语言,其中,第二个冲突是一群中年人在吹拉弹唱时,少年和马跃进闯入画面,打断了他们的节奏,这时也是用固定镜头拍摄吹拉弹唱者。马跃进和少年同样是跑过人群,但镜头并没有跟随他们,而是固定地在拍摄人群的反应,同时这里也是一个小的转场,原本激烈的追逐也逐渐进入尾声。从镜头中可以看出两人都跑累了,这样的镜头设计可以说十分巧妙,在运动中设计固定镜头的拍摄,很好地控制影片被摄物体的节奏变化。通常固定镜头是微电影中的必备,动静结合使影片具有视觉冲突,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追逐的最后是一个死胡同,以马跃进的主观视角结束了这段追逐。微电影是微时长,却用了一分多钟来表现两人追逐的场面,可以看出这段是整部影片承上启下的感情过渡。

3 不同景别镜头的运用

不同景别的镜头带给观众不同的视觉体验,使得影片层次分明,主次清晰。在影片拍摄中,为更好地展现人物的形象和特征,塑造更丰富的人物关系,使影片叙事更具有表现力,人物的情感流露更真实、更浓厚,导演会采用复杂多变的镜头调度和人物走位,力求增强影片的艺术感染力。在《拾荒少年》中特写镜头的运用使得影片更细腻,具体体现在细节描写上。细节是构成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的最小元素。特写镜头是人物活动最直接的体现,也是对人物细节描写最直白的方式。在对少年的手部和眼睛的特写时,交代了一个拾荒少年的生存状态。也就是说,对于人物的细节描写,不仅仅交代的是人物的背景,更多的是带给观众对人物形象的深刻理解。由于时长的限制,微电影往往会省略许多过渡场面或空镜头,渲染的效果有所减少,情节和内容自然就要更加突出,直抒胸臆的表达就较多了。

相比大电影而言,微电影没有过多的拐弯抹角,但同样能够表达出丰富的情感。在微电影中采用跟拍、摇拍等方式居多,通常是结合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式拍摄,场景设置虽较简单,但并不影响微电影所表达内容的丰富程度。微电影有个共同的特征就是节奏快、跨度大,急剧的镜头变化,符合微电影情节紧凑、叙事速度节奏快的特点。

在《拾荒少年》中,镜头多次由马跃进直接甩到少年身上,简洁利索,不浪费每一帧画面。微电影的拍摄与传统电影相同,需要运用蒙太奇手法将一个个镜头组接起来,根据情节变化来调整和选择镜头的画幅、运动及长短。每个导演都有不同的镜头设计,拍摄同一个片段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识和思想,从而展现出不同的画面和情感。同一个画面采用不同的景别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传达给观众的视觉信息也不同。一个特写抓住了事物细节,更加细腻;而同样的一个全景则表达出更多信息,观众从而直观看到导演表达的思想。在《拾荒少年》中,出现了两次两人在家用餐的场景,第一次是两人初识,镜头多为中景和全景,保持一种距离感,初次交待整体场景,令观众有一种相对客观理智的视觉感受。通过感情的循序渐进,慢慢融入画面,在两人第二次吃饭时,大部分镜头使用了特写或近景,两人也渐渐的互相信任。背景使用的则是元旦这一节日,一是烘托节日氛围,二是对比两人孤苦伶仃的生存状态,因此在感情上更进一步。而在镜头的表达中也使用特写和近景,观众在观看时首先在视觉上会感到更加亲切和心酸,特写两人的脸部,更加突出此时两人对家的思念和憧憬。因此,通过镜头不同景别的拍摄时能够传达出不同的情感和思想。

4 微电影在当今时代的发展

微电影短小精湛,镜头变化速度快,制作周期较传统的大电影大大缩短,短的甚至几天就可以完成,不像大电影那样旷日持久的拍摄。这就使微电影可以快速传播和反映当今最热门的话题,时效性更强,更易于制作出观众喜闻乐见的视频。例如,《多背一公斤》倡导更多的关注山区孩子的精神世界,《十二邻》的主题就是关爱空巢老人的精神需求。

情感的表达是一部微电影的核心,大多数情况下微电影作品还是会选择全知的视点,全知视点指的是以第一人称作为叙述者,叙事者不属于剧中任何一个角色,可以自由合理地转换,任意调整结构,以第一人称的视觉能使观众在较短时间里更直观地体会到画面所传达的信息,这一点在一部微电影中很重要。全知视点最平常的一点就是有自述的旁白,也是最传统的叙事方式。在这种叙事中,以讲故事的形式将信息传达给观众,不会缺乏看点,可以直接将画面所想所感表现出来。让摄像师充当唯一的视点,让观众完全认同摄像机作为故事的唯一叙事者,这种叙事的特点就是默不作声地用镜头去引导观众,通过镜头带动着观众的思路和情绪,将故事的主题思想潜移默化的用镜头去传达,这也是微电影中很重要的一种思路。用镜头将故事讲好难度实际上很大,镜头语言的设计和运用是微电影的主心骨。纵观我国大陆优秀的微电影作品,虽然数量上不占优势,但无不在电影镜头语言的设计上有其独到之处,且运用得恰到好处。所谓“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导演和编剧设计镜头时考验的是其“功力”,有限的时间内更完整有节奏地将事件表达出来。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时代,越来越多人拿起手机在琐碎的时间可以观看一部微电影,这也是微电影发展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