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播剧的录音及制作分析
2018-02-21陈婕
陈 婕
广播剧是现在广播节目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的特点,从本质上来讲,是一种声音艺术。借助声音的手段,能让广播剧的叙述变得十分鲜活、生动、引人入胜,调动听众的收听兴趣。因此,广播剧的制作,应重视语言、音效与背景音乐等要素的应用,从而更为生动、形象地表达故事情感、塑造人物形象,营造一种良好的故事氛围,进而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广播剧在录音与制作中运用各类技术与设备,可让整个广播剧更具方位感、空间感,借助声音这个元素可以传播一种真实的生活气息。
1 科学选择广播剧录音设备
为拾取高品质声音,必须选择合适且高质量的话筒,话筒主要分为动圈话筒与电容话筒[1]。国际上来看,著名的话筒有奥地利D3700与天龙D300、美国EV品牌、德国Neumnn U89i等。为获取高品质音色,最好选择德国Neumnn U89i,它是世界范围内应用范围最广的录音话筒,尽管在声源极近的条件下仍旧拾音,且所拾取的音色也不会产生刺耳的感觉,借助此话筒所拾取的声音具有频带比较宽、噪音偏低、声音优美等特点,会让整个声音更立体,进而使音乐剧的品质得到明显提升。在广播剧录音过程中,数字音频工作站也是不可缺少的。
2 录制前期的准备工作
在广播剧录制之前,必须要做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首先,录音师必须选择合适的录音棚,做好相应的隔音措施,特别是录制语言旁白时,要呈现一种真实和清晰的感觉。其次,要选择合适的混响,混响过了声音就不真实,势必会对后期编辑带来极大困难。最后,要加强对各项细节的把控,关掉排风设备、空调等,禁止无关者进出,大大减少杂音,以求将噪声降至最低状态[2]。
3 语言录制与处理
通常来讲,广播剧主要由语言、音效、背景音乐等要素所组成的。若想获取更为理想的录制效果,可采取独立录音棚的方式,将音乐、语言、音效等进行分开录制,然后将这些要素予以合成。
3.1 人声录制
对于整个广播剧节目而言,人声录制是决定整个节目质量好坏的关键所在,其会影响后续的广播剧创作与编辑。就技术层面来讲,要求播音语言要干净、利落、清晰,要求人声的情感表达体现广播剧内在思想感情。人声录制时,需要在话筒上安装上防喷罩,加强对话筒摆放位置、摆放角度等的控制。若人声与话筒距离过大,拾取的声音音量较小,声音会呈现发虚的状态,尽管录音完毕,可适度增益来予以补充,但若所拾取的声音质量不高,也会在增益之时,使得噪音值增加,出现啸叫,前期对声源进行录制时,尽量不要提升增益,也不要对人声进行大范围内的EQ增减处理,这样极易改变语言自身音色;反之,若声源与话筒摆放位置距离较近,其所拾取的声音比较清晰、真实,低频也比较丰富,会让整个声音变得圆润而丰满。然而,并不是话筒与声音距离越近,其所拾取的声音质量就完美,若过近,就会发生“近讲效应”,最终会发生低频谐振失真现象,致使声音变形,音质受损。可见,在录制声音时,声源与话筒间必须要保持合适的距离,才能收获更为理想的效果。录制广播剧前,可先试着录制一段语言,科学调整声源距离话筒的实际距离,从而录制出更为清晰、完美的声源。
3.2 处理与修饰语言声音
获取拾取语言声音之后,可利用均衡器对声音进行科学的处理,即EQ处理。利用EQ处理方式,可以对多轨或一轨音频进行衰减或增益,能实现降噪操作,可让整个音色变得十分精致[3]。录制完成的语言声音包含多个差异化的声音频段,禁止使用一刀切方式来处理频率范围不同的声音,对人声进行频点的反复性调试,可借助EQ调整出更为优质的声音。
4 广播剧的后期制作
对于广播剧而言,后期制作与合成是整个录音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后期制作与声源整合,才能让整个广播剧作品完整而精彩。后期的制作与合成,就是录音师对整个作品进行二度创作,其并不是将已录制完成的各类素材进行简单罗列,而是必须要把握与拿捏整个作品,此时,录音师则扮演乐团指挥。二度创作主要是将音响、语言人声与背景音乐等完美融合,使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从而营造出真实的故事氛围,吸引听众的注意。
广播剧在后期制作中,必须要充分遵循相关规律,具体来讲有以下几点。
4.1 在背景音乐上
使用背景音乐必须要结合广播剧的基本主题来进行科学的搭配,若条件允许,为获取高音质作品,应聘请专业人士来负责作曲,而录音师则要对伴奏乐队进行录音,即可获得更好的效果。若条件不允许,则可在网络曲库或音乐光盘中选择,这个考验录音师音乐素养,要求录音师必要熟悉各类型的音乐,还要懂得鉴赏与甄别。背景音乐要与语言人声相呼应,才会给人一种浑然一体之感。将背景音乐灌入到调音台时,必须要加强对比例的管控,要求语言与背景音乐比例控制在7∶3或8∶2。设置背景音乐音量时,不可让音乐盖住人声,要发挥背景音乐对人声的辅助性作用,旨在烘托剧本主题、活跃语言氛围。加入背景音乐时,必须要把控好音乐切入点,合理控制音量大小,要淡入淡出。这是一个反复制作的过程,要确保各种声音能实现自然转换,确保录制语言中人声的通透性、清晰度,不能让人声淹没于背景音乐之中。
4.2 在音效素材上
要确保音效素材选择得当,若音响效果不佳,就会适得其反。当前,可借助成品光碟、网络下载等获得音效,也可让拟音师对想要的音效进行模拟,如雨声、击打与雷电等。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音频处理软件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可支持各类插件,基于此,可设置较为虚拟的录音空间,对室内容量大小与宽度比例、混响时间、装饰材料吸声系数等予以科学的调整。科学的模拟替代了均衡器、混响器与激励器等效果的功能,这对于广播剧创作而言意义重大。相较于传统的设备而言,后续进行制作时剪辑与合成工作效率更高、操作更便捷,能开展非线性编辑,复制、插入、剪辑等可重新做,便于录音师更为灵活、高效地开展作品创作。
4.3 在主题与类型上
开展广播剧后期处理时,应充分遵循以中心思想为核心的理念,要求整个后期创作必须要充分凸显广播剧的主题,融入相应的素材,打造出可听性强的广播剧,提高听众的满意度与关注度。因此,后期创作与编辑人员必须深度把握整个广播剧的主题与类型,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以求为广播剧的创新与个性创作提供条件。
5 结语
创作广播剧具有复杂性、综合性与系统性的特点,既要求录音师要熟练掌握录音技巧,把握录音工艺,还要深入理解作品所蕴含的艺术特色与思想情感。就录制者而言,要不断地从工作中积累经验、及时观察与发现生活中有价值意义的知识、虚心接受他人的建议、从录音中总结经验、熟练利用处理技巧,进而创作出优质的广播剧作品。
[1]童琳.广播剧的发展现状分析——以湖南人民广播电台为例[J].艺海,2014(1):118-123.
[2]刘闻佳.浅谈广播剧的录音及后期制作[J].大众文艺,2012(12):174-175.
[3]刘国君,徐伟东.微广播剧:网络时代的广播剧之变[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4(5):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