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治疆方略内涵解析及其现实意义

2018-02-21张文龙王建华

新疆社科论坛 2018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新疆

张文龙 王建华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新疆发展和建设面临的重大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对新形势下治理新疆提出了一系列新部署和新要求。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明确提出,“坚决贯彻党中央关于新疆工作的大政方针,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以推进新疆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引领,以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为基础,以促进民族团结、遏制宗教极端思想蔓延等为重点,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裕、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的社会主义新疆。”①这体现了面对新形势下国情、世情、党情变化的多重挑战,党中央对新疆问题的准确认识和把握,是新时期新疆工作的科学行动指南。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治疆方略,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阐发新时代习近平治疆方略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习近平治疆方略的理论来源

习近平治疆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传承和创新,也是对历代党中央治疆理念的继承与发展。

(一)习近平治疆方略是对历代党中央治疆方略的继承与发展

新疆是多民族聚居的边疆地区,是我国西北的重要战略屏障,治理新疆事关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巩固边防始终是治理新疆的根本任务。新中国成立以后,新疆建立了人民政权,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奠定了基础。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集体就地转业,组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劳武结合、屯垦戍边,对维护国家统一和新疆稳定发挥了重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持续推进新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开创了治理新疆的新局面。由于新疆特殊的地理环境,新疆长期存在着分裂和反分裂的斗争,反分裂斗争始终是新疆工作的主线。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等“三股势力”,以宗教极端为思想基础、以暴力恐怖为主要手段、以民族分裂为最终目的,大肆策划实施分裂活动,严重影响新疆稳定和国家安全。在此背景下,2010年5月和201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两次召开新疆工作座谈会,对治理新疆作出全面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科学分析了新疆形势,明确了新疆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主攻方向,对新时期新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的治疆策略,强调当前新疆所有工作必须紧紧围绕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这个总目标来开展,为新时期治理和发展新疆提出了新的遵循和依据。

(二)习近平治疆方略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伟大创新

民族问题的处理,关系着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不论民族大小以及发展程度的高低,在处理民族问题时都应一律平等。各民族无论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有何差异,各民族之间都应平等联合、合作互助。马克思曾经说过:“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关系取决于每一个民族的生产力、分工和内部交往的发展程度。”②我们党历来十分重视民族问题,始终把民族问题当成一项重大的工作来抓,开辟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道路,那就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党和国家的统一领导下,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设立自治机关,由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事务,这样就充分调动各族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少数民族充分感受到当家做主的权利,从而有利于各民族相互了解、相互尊重,进而增进感情,更加有利于促进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在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共同繁荣这一主题,反复强调没有边疆的稳定与安全,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与安全,重视民族团结,提出新疆最根本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各民族要相互交往交流交融,筑牢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在经济社会方面,习近平总书记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惠及民生,举全国之力建设和发展新疆,加大资金和政策的倾斜力度,把对口援疆工作打造成加强民族团结的工程,让各族群众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新思想、新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创新和发展,解决了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政治方向、根本任务、方针政策等重大战略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在中国的新发展。

二、习近平治疆方略的内涵解析

党的十八大以来,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习近平总书记围绕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论断,全面阐释了党中央的治疆方略。习近平治疆方略明确了长期建疆的目标定位,坚持了团结稳疆的价值旨归,筑牢了依法治疆的法治保障,为新时代治理新疆提供了新的行动指南。

(一)目标定位:长期建疆——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永恒主题

治理新疆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艰巨的工程。自古边疆稳则国家安,边疆乱则国难安。新疆的干部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我们新疆从解放以来一直存在着祖国统一和分裂祖国统一的斗争,维护民族团结和破坏民族团结的斗争,这种斗争从解放到现在从来没有停止过。”③当前,新疆的发展较之内地步伐还是缓慢,南北疆依旧存在较大的发展差距,而与此同时,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等“三股势力”相互勾结,给新疆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造成了严重威胁。一些旧的问题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开始出现,或者旧的问题换了一种新的表现形式开始出现,意识形态领域正在进行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针对新疆历史问题和现实问题作出长远考虑,认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新疆工作的总目标,要从战略全局着眼,“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④。越是在这种关键时期,我们越是要加强民族团结,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民族政策,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新疆各族人民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逐渐从民族身份向公民和民族双重身份并存转向,从内心深处散发出一种认同感、归属感,激发新疆各族人民对建设和热爱新疆的热情和憧憬。事实证明,我们党的治疆方略是正确的,我们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中央的治疆方略,结合国情和新疆的区情,坚持长期建疆,多管齐下,久久为功,为实现新疆社会稳定与长治久安打好现实基础。

(二)价值旨归:团结稳疆——凝聚人心,巩固民族团结生命线的向心力

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新疆问题,最难、最长远的还是民族团结问题。在新疆,民族团结是一切工作的主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⑤做民族团结工作,最关键的是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巩固民族团结的钢铁长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一个大家庭,各族人民要同呼吸、共命运。家庭成员之间是荣辱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血肉关系,历史上的各个民族长期交往形成了彼此的相互依存、相互亲近、守望相助。正是由于这个基础,才有了我们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之源和精神依托。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重要观点,“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扩大交往交流交融,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⑥各民族要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因此,在生活和实践中,各民族要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从各民族人民内心深处、文化心理上塑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营造各族群众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自然轻松的工作、生活新状态,感受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⑦使“三个离不开”思想扎根于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活动。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五个认同”思想,即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在新的历史时期,要实现新疆社会的长治久安,就必须加强民族团结,加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守望相助,才能真正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总目标。

(三)根本策略:依法治疆——为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保驾护航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开始着力推进依法治国,加快法治中国的建设。而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是建设法治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依法治疆是积极推进新疆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主线。新疆自古以来就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民族之间依然存在着隔阂和摩擦,民族传统文化面临着现代文化的冲击和挑战,同时,南北疆经济发展不平衡也容易引起人们心理的不平衡。尤其是近年来,“泛突厥主义、泛伊斯兰主义”思想涌动,“三股势力”空前活跃,宗教极端势力打着宗教的幌子鼓吹宗教狂热,在群众中渗透宗教极端思想,民族因素和宗教因素结合,各种反社会思潮抬头,给新疆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乃至中国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危害和挑战。面对上述种种挑战,我们必须更加重视全面贯彻依法治疆根本策略。首先,要把严厉打击暴力恐怖活动作为当前斗争的重点,高举社会主义法制旗帜,大力提高群防群治预警能力,筑起铜墙铁壁,构建天罗地网,要用宪法和法律的武器彻底铲除滋生暴力恐怖主义的土壤。其次,对于新疆突出的宗教问题,必须坚持依法治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积极开展宗教的解经讲经工作,发扬宗教教义中劝人向善、自律等合理的宗教教义,提高信教群众的思想认识,辨别真经教义和异端邪说,不给宗教极端分子煽动分裂的机会。最后,要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住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着力构建新型和谐的民族关系。

三、习近平治疆方略的现实意义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理论的光芒照耀伟大的事业。习近平总书记的治疆方略是其治国理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题中应有之义,为凝聚各族人民的共识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也为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引。

(一)有利于凝心聚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党的十九大报告开宗明义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已经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与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新疆的发展历来是我国发展链条中的短板,新疆较之内地的发展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南北疆发展不平衡、不协调。边疆地区的小康社会建设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每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每一个地区都不能缺,在新的历史时期,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的责任和承诺,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伟大梦想,让每个地区、每个民族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这必将激发新疆各族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凝聚全部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二)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巩固各族人民的生命线

维护民族团结,是我们党历来治疆的一个重要理念,任何时候都不能丢、不能忽视。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民族团结问题,他认为团结稳疆是实现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保证。新疆最长远的问题说到底还是民族团结问题,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构成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中的各个成员手足相亲、守望相助。所以,在今天,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团结的重要论述,充分彰显了前所未有的民族团结凝聚力、向心力。在民族团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引领下,各族人民不分族别,积极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各族干部群众都从潜意识中认识到,不论文化传统、生活习惯、宗教信仰有何差异,我们都只有中国人这一身份,都只有中国这一个共同家园;各族干部群众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

(三)有利于新疆经济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的建设

在新的发展时期,随着时代的发展,治理新疆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党和国家历来都重视改善民生和发展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⑧发展是我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了,各民族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促进民族团结、实现人民幸福才有说服力和感召力,才能体现出更进一步的民族团结、维护稳定的正能量。实现新疆长久稳定发展,需要应势而动、乘势而上、顺势而为。要积极主动抓住各种机遇,把自身的区域性对外开放战略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总布局中去,以新发展理念为导向,以创新发展解决动力问题,以协调发展解决不平衡问题,以绿色发展解决不和谐问题,以开放发展解决内外联动问题,以共享发展解决“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办好民生大事、民生实事,打赢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提升新疆本地区的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对外部援助力量的吸引能力和吸收能力。由于历史的原因,加速新疆发展需要外部输血,但这种输血是暂时的,必须逐步增加断血后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即要有造血能力,学会自主创新,做到因地制宜、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地缘优势和资源优势,发展区域经济,努力缩小新疆与内地的差距,让民族地区的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得民心者得天下,只有人民满意了,有幸福感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才会有群众基础和民意民心。

注 释:

①④《习近平在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依法治疆团结稳疆长期建疆,团结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新疆》[N],《人民日报》,2014年5月30日,第1版。

②《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4页。

③《王恩茂文集》(下),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7年,第499~500页。

⑤《习近平谈民族工作:最关键是搞好团结,最管用是争取人心》,新华网,2015年6月11日,http://www.xinhuanet.com/2015 -06/11/c_127906284.htm.

⑥王正伟:《民族地区要在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大局中大有作为》[J],《求是》,2015年第14期,第7页。

⑦常开霞,贺金瑞:《“多元一体”:中国民族利益协调论纲》[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9页。

⑧内蒙古自治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习近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内蒙古日报》,2017年6月12日。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中华民族新疆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努力树立中华民族的文化信仰
新疆多怪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