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思考∗
2018-02-21闫欢欢
朱 晶 闫欢欢
当今世界,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和较量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尖锐性。新疆处在“三期叠加”的复杂社会环境,国内外敌对势力加紧向新疆高校渗透,严重消解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建设的有效性。因此,加强新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题。
一、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存在的问题
新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总体积极向上、健康向好,但也存在虚而不实、散而不聚、持而不久的问题,可谓喜忧参半。所谓“有喜”,主要体现在新疆高校一直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针对境内外分裂势力的“西化”“分化”、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不断加大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大学生普遍认同党的领导,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充满信心。所谓“有忧”,主要体现在面对日益复杂的境内外国际形势,各种思想潮流、价值观念消解新疆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的成效,使得部分大学生受资本主义的个人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极端主义思想的荼毒。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认同度降低,主要问题如下:
(一)书本化认同
(二)教条化认同
一些新疆大学生侧重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缺乏学以致用,用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解往往刻板化、教条化,进而导致认同上的偏差甚至错误,如因社会出现贫富差距现象而否定改革开放成果。
(三)边缘化认同
目前新疆大学生政治价值观的教育基础薄弱,缺乏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使命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当作课程学习的负担,致使其越来越边缘化。
(四)逆向化认同
有些新疆大学生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盲目追随,对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毫无察觉。宗教极端思想如“神权政治论”、“宗教至上论”、“圣战论”等想方设法向新疆高校渗透,诱导个别学生在校内外进行非法宗教活动,歪曲高校无神论教育,动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甚至以宗教划线,刻意制造民族矛盾,挑拨民族关系,破坏民族团结,严重威胁新疆高校稳定。
二、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影响因素分析
要推动并强化新疆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必须深入分析影响认同的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西方加紧对中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
自社会主义诞生以来,资本主义从未放弃对其意识形态领域的围困。西方资产阶级思想家和政治家构建各种理论,为反共摇旗呐喊。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深入发展,随之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严峻。由于全球化的主导地位和经济科学技术的发展优势,西方国家不遗余力推行资本主义的价值观,致力于在世界范围内实现经济、政治“一体化”和文化“同质化”。在新疆高校,各种“进口”主义随处可见,影响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威。一部分大学生不了解中国的历史和国情,看不到“进口”主义的局限性,看不透它既不能解释中国的实践,更无法指导中国的实践的实质,因而无法客观、辩证看待思想的碰撞,简单埋怨主流意识形态的灌输手段,倒向“进口”思维和思想,实际上仍然无法摆脱思想“被殖民”的状态。
(二)疆内外改革差异和差距
中国正处于经济深刻调整的时期,社会不断出现新的群体,产生多样化的利益诉求,社会意识形态多元、多变的特征日益明显。思想领域中,民族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民粹主义、普世价值论、极端主义等相互碰撞,既有积极的交流与融合,也有消极的侵蚀和渗透。其中错误的、落后的思想主张,消解淡化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
当前,新疆随着国内经济社会转型而产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与民族、宗教等因素交织在一起,表现更为复杂,加之“三股势力”的蛊惑和煽动,尤其在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争夺方面,通过境内与境外,网上与网下,传播宗教极端、恐怖主义等有害信息,或深或浅、或明或暗地腐蚀着各族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严重威胁到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
针对传统的ATM机上遮挡人脸检测算法时间复杂度高与鲁棒性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快速地遮挡人脸判别方法,通过训练YOLO人脸检测网络模型,定位出人脸所在区域,再结合改进的DLIB多角度人脸关键点检测算法对该区域的人脸进行遮挡判别,若为遮挡人脸,则禁止其进一步操作。将其运用到实时场景下ATM机遮挡人脸判别上,实验证明该方法达到了较好的判别效果,与传统的算法相比,检测速度更快,鲁棒性更好,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下一步工作将针对ATM机实时场景中出现的新问题,进一步优化算法的性能,使其在大量复杂的样本中也能表现出较高的判别率。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自《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颁布以来,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明显加强。但不可否认的是,有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仍存在观念亟待更新、内容方法陈旧、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部分思想政治工作者,存在本本主义、经验主义;对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和学术前沿问题缺乏应有的关注和宣传,削减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效果。就师资配置而言,新疆高校思政课教师普遍配置不足,与其他专业相较教师队伍整体上学历偏低、学科理论基础较弱、队伍的稳定性不足,更加削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人力支持。此外,以追求非现实性、非意识形态性的流行文化,缓解了大学生对现实社会的焦虑,同时在很大程度上也消解了以强调国家、集体观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效果。
(四)信息技术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带来的挑战
互联网、新媒体已成为大学生接受知识、交流思想、表达意见、展现自我的重要工具。不容忽视的是,一方面,国内外不法分子和敌对势力借助网络的虚拟性、隐蔽性,传播低俗、迷信、反动、暴力甚至各种极端主义的有害信息,破坏新疆高校环境,腐蚀各族大学生的认知结构。另一方面,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注重利用网络与我国争夺意识形态阵地,特别是高校意识形态的前沿阵地。依托信息技术和网络建设的优势,由西方主导的全球信息传播体系,发布的内容,其一鼓吹资本主义制度的合理性和优越性,其二诋毁社会主义,攻击共产党,散布各种“非马”和“反马”言论。我国信息技术和网络控制的能力相对落后,在网络意识形态斗争中缺乏经验,这种劣势导致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权威受到质疑。从长远来看,必然会动摇大学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在新疆,“三股势力”利用互联网、手机和移动存储器传播宗教极端思想、“双泛”思想、分裂思想,增加了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反分裂斗争的难度。
三、优化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策略
加强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意识这一系统工程艰巨而复杂,迫切需要在教育内容、教育主体、教育客体、教育载体、教育环体等方面进行创新。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机制和路径,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提高认同教育实效。
(一)完善认同教育内容是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首要任务
内容就是思想,内容就是导向,内容就是需求。一方面,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在意识形态领域,“掌握话语权,赢得主动权”是关键。当然话语权并非凭空产生,也非一劳永逸,而是取决于这一意识形态理论本身的严谨逻辑和经得起实践的检验。作为主流意识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理论建构上要真正成为有说服力、感召力、战斗力的思想力量。
第一要回答“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具体而言,一要说明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代表的是最广大人民群众和中华民族的利益,为什么只有它能够代表,或者说它比其他什么制度更能代表。二要解释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合法性,即如何实现其所代表的利益,值得注意的是包括能够解释这种制度建设过程中现实存在的一些问题的不可避免性。
第二要回答“应该如何”的问题。在这个层面上,有必要通过创新理论来解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及其与大学生的关系,帮助大学生认识到“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增强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感,促使其树立制度自信,把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统一起来。
第三要回答“不能怎样”的问题。具体而言,要批判和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与和平演变政策。目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就是要引导大学生深刻理解: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改革开放的必要性和不主张多元指导思想、不搞资本主义、不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不搞“三权分立”的必然性。
另一方面,科学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内容。针对当前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存在的问题,教育内容应当侧重于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得到认同的问题。一是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教育,坚持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选择的必然性,改革开放前后两个历史时期的辩证统一,帮助大学生消除历史分歧,形成历史共识。二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教育,正确理解“中国特色”是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标志”,科学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体制度的争议,帮助大学生准确理解“中国特色”即“中国优势”。三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二)关注主客体是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关键所在
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部门领导班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领导者。要把政治上清醒坚定、思想理论修养好、组织领导能力强、熟悉意识形态工作的优秀干部及时选拨到新疆高校领导岗位上来。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是加强大学生认同教育的主要实施者。首先,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是对广大思政课教师的首要要求。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教学中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还要在学术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更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自觉坚持正确的政治原则、立场和方向。其次,提高教学和科研水平。思政课教师要善于将社会热点、学生关注的焦点和教学的重难点结合起来,寻找问题,将问题转化为课题,将课题转化为教学专题,坚持“以教促研、以研哺教”的道路,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教学的综合实力。
新疆高校其他管理队伍也是加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重要力量。新疆高校要制定科学的管理考核制度,建立有效的激励竞争机制,吸引优秀人才充实队伍,树立规范意识,推进队伍的培养和管理建设。
尊重大学生的主体性,明确学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中的主体责任。俗话说:射箭要看靶子,弹琴要看听众。同理,对大学生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如果找不到学生的焦点和兴奋点,实现不了我们想说的和学生想听的真正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就成为“装腔作势、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代名词。因此,要加强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就得准确把握当前新疆大学生群体的理论需求,始终关注他们的思想动态,科学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兴趣诉求和接受方式,善于通过教育话语和形式进行创新,坚持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数字说话,多讲大学生身边的事例,多回答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吸引力。
(三)创新载体是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重要步骤
首先,课堂教学是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主阵地。现代多媒体技术,具有表达形式生动化、教学内容情景化、感官调动多样化等特点,要充分发挥上述优势,辅以传统教学方法的优势。
其次,社会实践作为理论与实际的桥梁,是新疆大学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有效途径。要通过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见习实习、志愿服务、“三下乡”、生产劳动等活动,进行生动的国情和区情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教育、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教育,使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要充分利用重大节日和重大事件,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勇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任。
最后,重视网上理论宣传阵地建设,在校园网形成积极的舆论,是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时代要求。新疆以各高校的门户网站为平台,创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主题网站,及时更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结合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重大现实问题,坚持社会主义原则,旗帜鲜明地发表评论,以正确的舆论做好认同教育工作。同时,结合新疆区情和各高校实际情况,严肃网络纪律,制定完善网络管理制度,加强校园舆情监控,净化校园网络环境。
(四)创设环体是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新任务
首先,创设回应多元思潮的理论认同环境。多样化的意识形态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客观事实,反映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生命力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的同时,积极整合其他有益或无害的思想内容,也是永葆强大生命力的要求。新疆高校在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时,注意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各种社会思潮,尽力满足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期待和一般的道德要求,引导其理性认知和情感认同。
其次,创设回应社会问题的现实认同环境。增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必须增强大学生群体的价值判断力和社会责任感。现在突出的问题是,在某些领域某些人当中,价值判断没有界限、失去底线,甚至以荒谬、丑陋、可耻为荣。一定要正视上述问题,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融入到国家治理中去,集中力量对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焦点问题进行治理,充分发挥经济、法律、舆论等手段的效果,真正激浊扬清形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社会氛围,为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创设全社会团结奋进的现实环境。
最后,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当前,要加强新疆高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硬软件建设,实现课堂内外的和谐统一。校园文化代表学校的精神品位,对师生有凝聚和引导作用,无形中陶冶情操,塑造健康人格,全面提高素质。在新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要认真探索校园、党团、班级、宿舍、食堂等文化活动的内涵和形式,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和自主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主题与大学生的文化活动有机融合,使新疆高校成为传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载体和有利平台。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审视新疆大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工作,积极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教育的策略,使之更好地体现新时代要求,坚定新疆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全身心投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