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少数单位批评与自我批评力度减弱的原因分析

2018-02-20陈巍

大经贸 2018年12期

【摘 要】 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它既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也是我们党清除自己身上的政治灰尘、保持自己的纯洁性先进性的有力武器。我们党曾经正确地运用这一方法解决党内问题和人民内部矛盾,它的巨大威力和重要作用是举世公认的。

【关键词】 批评与自我批评 力度减弱表现 原因分析

在改革开放深入推进的新形势下,部分单位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力度有所减弱,导致效应弱化,究竟原因何在?对此,值得我们深思和认真分析。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力度弱化的具体表现

批評与自我批评力度弱化的主要表现:一是满不在乎。有些人对待批评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表扬吃不得,批评也不痛”因而在行动上我行我素,有些人明知此事是违反国家政策和法规的,却带着“甘愿受批评”的心理去做,认为受点批评不要紧,只要对自己或小集体有利。二是逆反心理,思想政治工作的逆反心理是指工作对象在受到正确行为规范准则和纪律约束时,因其原有不良心理和社会偏见的影响,使之这一约束与其个体愿望相悖逆而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的目的是纠正和抑制人们的偏离思想和偏离行为。因批评而产生逆反心理的人,不是正确对待批评,认识错误寻找原因,积极纠正,而是认为批评不该,心理不服,在行动上执拗相悖,你批评此事不对,他下次偏要做给你看,你有政策,他有对策。三是老虎屁股摸不得。有些人听到恭维的话就笑,听到批评的话就跳,有的找批评者的毛病,一只筷子吃藕只找眼捅,有的则事后收集材料,告批评者的上状。有的四处投诉鸣冤叫屈,有的消极怠工,不干工作。四是以表扬代替批评。有的忙于回避矛盾,不愿批评人家,专用表扬来刺激,不开展思想斗争和思想交锋,搞无原因的一团和气。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力度减弱的原因

事出有因,批评和自我批评力度减弱的原因有很多,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我国是一个有几千年封建历史的国家,封建思想和旧的传统观念仍然在一些人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在批评问题上表现为:一是好人主义,好人主义是封建社会人们为人处世的哲理,不愿批评人,生怕得罪人。爱当老好人,多栽花少栽刺,明知不对,少说为佳。求得一团“和气”。并错误地认为坚持原则得罪人,多管闲事易伤人“和气”,结交人因而热衷于好“先生”。好人主义是放大了的个人主义,这种奉行“多栽花少栽刺”的处世哲学,不讲真理讲面子,不讲原则讲关系,根子是个人主义思想作怪。二是官僚主义,官僚主义是封建社会的为官之道。有的人对待工作采取不负责任的拖拉、推诿态度,遇到问题等待观望,坐失大好时机,使工作遭受损失,遇到棘手的事则以“研究研究”“商量商量”等托词虚以应付,一拖了之,工作上犯了错误,不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一犯再犯等。这些人自身不干净,怕引火烧身,因此腰杆硬不起来,不敢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三是畏官怕权。在一些同志中,养成了一种很不好的习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不是闭口无言,雅雀无声,就是无的放矢不着边际。批评非直接领导长篇大论,批评顶头上司一言半语,对不在职的言词激烈,批评在职的字斟句酌,上司对某些人看法不好或有意见,下级就帮着挖眼寻蛇打,戴起眼镜找问题。遇人就讲,开会就批,以此获得上司的好感。四是贪功卸责事情办得好。得了表扬,单位评上了先进,这就是自己领导有方,功劳在己,事情办得糟了出了问题,受了批评就把责任往下推,用群众的话说“上头有病,下头吃药”。

第二,极左余毒影响。在极左年代,以“阶级斗争为纲”“用大批判开路”那一套极左的路线搞乱了人们的思想,造成是非混淆,黑白颠倒、阴阳错位、坏人作恶、好人受罚。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拨乱反正、实事求是的路线得到了恢复,但是“左倾”余毒并未彻底肃清。开展批评时习惯搞假、大、空、刮风式,有的人利用批评武器泄私愤,图报复,或随意上岗上线,乱戴帽子、乱打棍子,深受“左倾”危害的人,对此自然产生一种厌恶、反感情绪。一些无政府主义者不要党纪国法,什么事情都随心所欲,老子天下第一,头上长角,身上长刺,既不作自我批评,也听不进人家的批评,一批就跳,一批就顶,致使有些人不敢开展批评。、

第三,党内和社会不正之风的影响。经过整党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党风和民风有了一定的好转,但党内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仍然极为严重,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行贿受贿,敲诈勒索,以权代法,压制民主等等。人民对此十分反感,这些不正之风严重地影响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效应的充分发挥。一是己不正无以正人。有些人自己搞不正之风,满屁股是屎,不愿批评别人,即使批评,讲话无劲、批评无力、处理不严;有时还会与批评者顶撞。原因就在于“上梁不正下梁歪”。二是本位主义。有些人把自己管辖的单位、部门视为自己的“小天地”,处处为单位利益考虑,不顾大局,不要原则,单位的人犯了错误受了批评,不是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督促处理问题,包庇袒护受批评者,生怕坏了单位的名誉和利益。三是凭感情办事。有些人运用批评武器参进亲疏、恩、怨、好等个人感情,批评失去公平的尺度,有的人在党的会议上对重大问题采取不置可否的回避态度,但遇到老关系老同事,则是“酒逢知己千杯少”,无所不谈,哪管什么党的纪律和原则。有的人浓厚的宗法观念和行帮习气,结伙划圈套,对自己的人捧场袒护,对异己打击、排斥等等。凭个人感情放弃党的原则,使批评和自我批评无法开展。

第四,批评与处理脱节。批评对那些不自觉、屡教不改的人作用不大,因而批评必须辅之处理,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现在正如群众所说的“批评严、处理宽”、“雷声大、雨点小”、“口里喊得凶、手里抓得松”。党中央八项规定三令五要严格执行,但有些犯了又犯,也受过多次批评,但往往是“风声”一过又依然故我,甚至更盛更烈了,根本原因还是批评与严格处理相脱节。

在我们认清批评与自我批评力度减弱的表现和原因后,我们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就能够对症下药,采取得力措施真正抓好批评与自我批评,使之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陈巍,女,1984年2月出生,岳阳人,主管护师,南华大学护理专业本科毕业。现任岳阳市中医院办公室副主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