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2018-02-20訾丽婷

大经贸 2018年12期
关键词:传导货币政策市场化

经济全球化进程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比较薄弱,国际金融环境错综复杂,所以我们有必要深入研究适合我国国情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运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一般原理,结合我国稳增长及供给侧改革的独特性国情,加深对经济金融改革和货币政策的研究,建立一套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货币政策机制,顺应世界经济的潮流和防控风险并提出与之相适应的政策与建议。

一、货币政策理论基础

(一)货币政策及其工具。从经济运行上来看,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其实是央行通过各种货币政策工具来作用于中介目标,从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一个传导过程,也就是货币政策工具从实施到政策目标实现的完整传导过程。央行一般采取这些工具及手段来调整货币政策:再贴现利率政策、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准备率。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的目标一般可概括为:实现物价平稳和充分就业、推动经济稳步发展、维持金融的稳定,控制市场风险。货币政策之间的联系也较为复杂,既有有互补也有共通地方,在某种程度上还具备一致性,如经济发展和充分就业;而例如充分就业与国际收支平衡则具有相对独立性。然而货币政策之间更多的还是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

1.利率渠道。在凯恩斯学派的理论体系中,利率渠道的传导机制主要体现在IS-LM模型中,货币供应上升会导致利率的下降,从而促进投资的提高,最终影响总收入的增加。

2.非货币资产价格渠道。当货币紧缩时有:M↓→PS↓→金融财富↓→消费↓→Y↓。一般的渠道有托宾q理论以及财富效应等。

3.信贷传导机制。该传导机制包含两种理论体系:一种是以韦斯对信贷配给问题的研究为理论基础,通过银行的主动信贷调控,来作用于货币供应,从而对整个经济体产生影响的一种传导机制,第二种则是银行被动的信贷管控,由于央行的政策直接导致银行借贷资金的改变,进而影响投资与总产出。

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思考与借鉴

(一)利率市场化。利率市场化是利率传导渠道有效的前提。利率的变化往往会引起经济行为以及经济活动的变化,如果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渠道十分通畅,那么经济行为主体就会迅速根据利率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经济行为,这个时候利率政策的效果就十分明显。

(二)发达金融市场。完善的金融市场是传导机制通畅有效的重要环节。央行的货币政策是通过金融市场传达到微观主体的,个体对货币政策的反应也是通过金融市场表现出来的。所以完善的金融市场就成为货币政策传导中的主要保障。

(三)经济主体的市场化行为。如果微观经济体的行为符合经济人的假设,那么就会快速根据利率的变化来调整自身的借贷情况。从而全社会的投资、消费、以及都会产生影响。所以在研究传导机制理论时,我们也不能忽视微观经济体自发行为所带来的影响。

三、中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存在的问题。随着我国货币政策不断的改革,逐步建立了“货币政策一操作目标一中介目标一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但在市场利率、人民币汇率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以及调节缺陷,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银行体制、金融机构体系不完善。一方面,央行体制的不完善会使货币传导机制不通畅,银行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到货币政策传导效果。另一方面来说,由于我国利率利率市场化进程仍在继续,经济市场并未没有完全市场化,资本市场也仍未达到成熟的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局限了央行的公开市场操作,从而使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受到限制。

2.资本市场不稳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国内的资本市场也达到一定的规模,也受到世界的瞩目,但资资本规模较小,效率低下以及汇改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资本市场总量规模较小表现在,我国股票债券等直接融资量的占比为百分十三十左右。另一方面,资本市场效率也相对较低。

3.利率管制造成的结构不合理。利率管制在一定程度是给我国金融市场利率结构产生不良的影响,利率传导信号的失灵,从而影响货币政策的传导。由于当前央行对利率仍有不同程度上的管控,而且当前我国的利率结构仍相对复杂,在一定程度上滞后了利率的调节机制。

4.人民币汇率层面上的因素。国内的外汇市场是一个供求关系不平衡的市场模式,很难准确反映出外汇的供给情况,却能集中体现央行政策偏好,央行控制着巨大规模的外汇储备及货币供应,从而在汇率市场上拥有很高的话语权,因此产生的汇率并不能代表市场上的真实价格。

四、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若干建议

(一)促进和完善货币市场,改善利率结构。要改善利率结构,就要全面发展货币市场。中央银行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准备金率,再贴现率和公开市场业务的灵活应用都依赖发达的货币市场,特别是同业拆借和债券回购的利率变化会直接影响其他短期和长期利率波动,所以要达到宏观调控目标就要充分发挥利率传导机制,拓展完善利率结构和货币市场。

加速国有商业银行改革进程,增强央行独立性,也是完善货币市场的重要因素,而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银行制度改革的核心,进一步加强与国外银行的合作能提高银行业的管理水平,增强管控风险能力,明确央行的责任和强化外部约束,促进货币政策的公开透明。

(二)推进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汇率是货币传导的重要途径之一,汇率形成机制的市场化程度如何是决定市场汇率是否能够成为货币政策的传导途径,能不能很好发挥货币政策指导功能的重要因素,所以要健全人民币汇率机制,逐步放松外汇交易管制,推进人民币可自由兑换,发挥外汇在资源配置的重要作用,使汇率能如实反映外汇市场的供求状况。

(三)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要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建立和改善风险的内部控制,增强利率风险管控能力,健全高效适应经济发展的利率预测和定价机制,推动企业体制改革,优化市场化环境,促进税制改革,缓解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带来的金融,建立健全法律体制,保障利率市场化的顺利进行。在利率化市场化进程中,要警惕可能发生的金融信用風险,要防范因应对不当而导致的个体风险演变成系统性风险性。

作者简介:訾丽婷(1993-)女,山西临汾人,山西财经大学2016(金融学)学术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传导货币政策市场化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神奇的骨传导
试论二人台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离市场化还有多远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泛市场化”思想根源及其治理:评《泛市场化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