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情助力,90后“唇语女博士”名震清华
2018-02-20张东亮
张东亮
2018年9月3日,26岁的瑶族女孩江梦南赴清华大学读博士,继续用眼睛逐梦。半岁失聪的她,一直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只能通过看口型、读唇语和人交流。她从小摸着父母的喉咙感受声带震动,学习发音,一个音重复1000次学会已经算很快了。在伟大亲情的助跑下,江梦南以比正常人艰难数倍的努力上学求知,并以跳级的方式一路挺进清华园,终成唇语女博士!这位“励志小姐姐”的青春逆袭故事,堪比《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的作者海伦·凯勒!
失聪也不放弃,父母教她用眼睛读世界
1992年,江梦南出生在湖南宜章县莽山瑶族乡,父母都是中学老师。“我是瑶族,我姓江,父亲姓赵,爷爷姓宋,我们那里子女随母姓的多。”江梦南解释说。
半岁时,江梦南大病一场,连续高烧20多天,之后就出现了听力障碍。父母带着小梦南从县市医院来到省医院,最后又去了北京,几乎跑遍了中国最好的耳科医院,但确诊结果令夫妻俩如雷轰顶:女儿因耳毒性药物导致极重度神经性耳聋,左耳损失大于105分贝,右耳听力完全丧失!所有医生都说,他们无能为力。
江梦南一天天长大,失聪对于她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听不到声音,她无法跟同龄的小朋友一起愉快地玩耍,甚至由于听力障碍,小小的她偶尔还会受到顽劣孩童的排挤。比如和小朋友一起玩耍时,江梦南因为听不到身后伙伴的喊叫,有时候会退到人家身上,和对方撞到一起,两人都重重地摔倒在地。对方气恼地爬起身来,难免会责骂她,甚至用力踢江梦南一脚。妈妈撞见这一幕后,心酸不已。
赵长军夫妻俩开始思考女儿的未来。他们认为,上特殊学校虽比较轻松,也不会受到歧视,但这样选择对于女儿的将来没什么益处。“接受残障教育意味着将来女儿成人后,能从事的工作选择范围极为有限,而且那时候想要融入社会几乎不可能,她生活的圈子将是封闭狭隘的。”身为教师的赵长军说。
与其让女儿将来生活工作受限,不如现在让她接受常规教育,挑战自己融入社会。走这条路的最大困难就是听和说。怎样让女儿听到别人说的话?耳朵不行那就用眼睛!怎样让女儿说出自己想要表达的话?感受声带振动,模仿口型。
刚开始江梦南是抗拒的。因为这个过程极其漫长和乏味。小孩子的注意力无法像成人那样长时间集中,父母就用各种物品来吸引她的注意力。他们一边手舞足蹈地哄着女儿,一边让她观察爸妈的发音口型,然后牵着小梦南的手放在自己的喉咙上,让她感知发音时声带的震动。
一遍又一遍,父母耐心十足。江梦南总是说她的父母是最伟大的,因为他们从没想过放弃自己。一个简单的音节,重复1000多次能学会记住的话,对于这个失聪小丫头来说已经是非常快的速度了。
离家求学,没有伞的孩子必须努力奔跑
经过父母的努力,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江梦南学会了发音,并通過读唇语,能与其他人坎坷交流了。但是每个人的发音方式以及口型,都是不一样的,尽管她掌握了发音的一般规律,也能正常地和父母亲人交流,但是要在课堂上“听讲”,江梦南还是遇到了比设想中更大的挫折。
为了让江梦南能更好地看到老师讲课时的口型,学校把她安排到了离老师最近的位置,但即便如此,“听讲”还是困难重重。因为老师讲课时,不可能总是对着江梦南一个人,有时要在黑板上写板书,有时可能要转向其他同学,这些时候江梦南只能静默地端坐着,看其他同学津津有味地听课,内心焦虑不安。
为了克服這些困难,她总会在上课之前就先预习课本,在父母的教导下基本上自己弄懂知识点。上课时如果看不到老师,就仔细研究黑板板书,下课再询问同学……
但这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赵长军夫妇决心要提高江梦南的自学能力,进一步训练她的“读唇术”。为此,夫妻俩找来儿童心理学、家庭教育以及聋儿康复方面的书进行学习。在突出自学的前提下指导女儿读书学习,并训练她如何识别他人的口唇变化,每天还陪女儿看带字幕的电视节目。
渐渐地,江梦南能从别人说话时口唇的变化分辨出对方在说什么,她的阅读速度也有了惊人的提高。父母看一篇文章要五六分钟,她只要4分钟,这是看字幕电视训练的结果。
读小学期间,江梦南房间的墙上仍贴满了奖状,优秀少先队员、作文比赛一等奖……应有尽有。2003年9月,自学进度飞快的江梦南,主动要求从四年级跳到了六年级。当时她有了新的想法:进最好的中学,上一流的大学。
2004年,江梦南以第二名的成绩考入郴州市六中。让一个12岁的失聪小姑娘独自去市区上寄宿学校,父母都挺不放心,就劝江梦南:“要不我们还是在镇上读初中吧,爸妈也方便接送你,照顾你。”
不料,女儿的回答却令夫妻俩吃了一惊:“我不可能一辈子都待在你们身边,正因为自身情况特殊,我才更想早一点去适应社会。没有伞的孩子,必须要学会在风雨中努力奔跑……”早熟而坚强的江梦南,从初一开始就成了住校生。
初中三年,江梦南独自克服重重困难,一直是品尝兼优的好学生。而在学习过程中,令她感到最困难的是英语听力部分。为了能够让她“看到”英语的声音,2007年中考时,郴州市教育局专为江梦南设置了一个爱心考场,只有她一个考生。学校安排英语老师读出来听力考题,代替听力播音。
亲情助力,“唇语女孩”拼成清华博士
而高考时,她也通过“折算”的方式,进行了英语听力的考试。2010年,高考分数已经超过一本分数线的江梦南,认为自己并没有发挥出最佳实力,坚持复读一年。第二年,她以615分的成绩考入吉林大学医学院。
我们不知道江梦南考入吉林大学后,付出了比常人多出多少倍的坚持和努力,才完成了本科、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全部课程。她曾说过,“有时候我会很羡慕其他人,他们可以轻松地和朋友沟通不必看口型,可以打电话,可以听好听的歌。而我不能,所以偶尔会有点失落,但至少睡觉时不容易被吵醒,也挺好!”由此可见她的乐观豁达。
江梦南原本想研究医学,但是医学科研实验听不到声音是十分危险的。无奈,她在导师的指引下选择了计算机辅助的医药研究专业,既可以实现她救死扶伤的梦想,又可以远离危险。
女孩表示,每当在学术上克服困难,最终解决问题的时候,她就会有成就感,也感受到思想的“力量”。当在实验室,研究人员不得不戴上口罩进行实验时,江梦南则只能靠“猜”来尽量去理解别人的眼神,“实在不行,就只能靠纸笔来进行交流了。”
但这并没影响江梦南的学术热情。读硕士期间,为完成研究,她师从吉林大学教授郑清川学习国内外的最新理论,自学编程语言,最终发表了影响因子为3.123的SCI论文(在国际范围颇有影响力的论文)!
不光是学霸,江梦南还喜欢读英文小说、看电影、健身、游泳,更是“审美高手”,广泛的爱好让她在学术研究之外的生活非常丰富。“我一周至少有4天会去健身房,而且读硕士期间,我还负责一个宿舍同学的穿衣打扮问题,她们都会问我怎么穿才好看!”女孩面带笑容开心地说。
2018年,江梦南被清华大学生命科学院录取为博士。9月3日,在父母陪同下走进清华园后,迎接她的是开学典礼上的一场演讲。
当天,听了这位唇语女博士的励志故事,台下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许多老师和同学都流下了热泪。江梦南的父母坐在嘉宾席上,望着眼前这个在清华大学侃侃而谈的天之骄女,想到女儿一路昂扬走来所遭受的苦难,夫妻俩更是感慨落泪。
演讲临结束时,江梦南满怀感恩地说:“感谢我的父母,以及从小学到读博期间遇到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没有放弃和疏离一个丧失听力的人,给予我的帮助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我将把这份光和热,传递出去……”
江梦南这样总结她从聋人成功叛逆成女博士的经历:“决定人生的不是你所遭的境遇,而是你的选择。我选择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这样才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