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历史觉解、实践品格与理论指向
——理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维度

2018-02-20张伟军倪国良

新疆社会科学 2018年1期
关键词:特色理论历史

张伟军 倪国良

中共中央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写入党章,是我党指导理论发展史上的又一标志性重大成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理论价值,必将对党和国家的未来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丰富,包括8个明确基本思想和14条基本方略,相因相生,相辅相成,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高度概括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体论,明确提出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论,系统阐述了坚持和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为全党全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现实可行的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指南和行动方向。本文拟从历史觉解、实践品格和理论指向三个维度,从整体上学习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丰富内涵和精神实质,力图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一个初步的整体性理解。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觉解

历史是对过往的记忆和认识。任何伟大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都是在前人已有认识和实践的基础上创新和推进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具有深厚的历史基础和历史积淀,饱含浓烈的历史情感和历史认同,全面体现了对中华民族历史、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史和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深刻认识、深切同情,并对历史使命的自觉担当,也就是对历史的高度觉解。

(一)历史积淀和历史认同

中华文明和社会主义传统悠久的历史积淀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的历史基础.习近平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中国人民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人民,中国共产党是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伟大政党。”*④ 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报告》,http://news.xinhuanet.com/2017-10/27/c_1121867529.htm。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悠久的文化,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植于中国悠久的历史传统之中,站在中华民族5 000年文明史和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苦难奋斗史以及中国共产党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奋斗发展史之上,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和雄厚的历史基础。

习近平说:“历史就是历史,历史不能任意选择,一个民族的历史是一个民族安身立命的基础。不论发生过什么波折和曲折,不论出现过什么苦难和困难,中华民族5 000多年的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170多年的斗争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史、中华人民共和国60多年的发展史,都是人民书写的历史。”*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theory.people.com.cn/n/2013/1227/c40531-23954508.html。习近平对中华民族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高度的认同,使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出对中华民族复兴使命的强烈担当,从本质上规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涵和基本精神。

(二)历史使命和历史担当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刻的历史认识和高度的历史觉解的基础上,怀着对中华民族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历史使命,主动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执政伊始,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北京参观“复兴之路”大型展览时,充满激情地表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民族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历史使命的命题,之后在不同场合9次论述民族复兴使命相关问题,参见新华网张道营编辑《平语近人——习近平论党的使命》。之后,他在不同场合先后9次论述中国共产党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从中共党史的角度重申了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他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旗帜鲜明地宣布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第一要务。这一要求的重要意义在于,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和目标彻底中国化,那就是为中华民族复兴而努力奋斗。

习近平从近现代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中,看到理想信念对中华民族的重要性,告诫全党不忘初心,牢记纲领,坚定理想,不断艰苦奋斗,将历史确定的理想变为现实。*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7/01/c_1119150660.htm。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历代中国无数仁人志士为之艰苦奋斗的民族复兴梦想和目标,这个伟大梦想和目标超越党派利益和历史恩怨,是全体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三)历史继承和历史创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基础上、在继承和吸收人类先进政治文明成果以及中国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之上创立的,是发展变化着的历史的一部分,是对历史的继承、创新和发展。习近平说:“历史是从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历史的联系是不可能割断的,人们总是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向前发展的。古今中外,概莫能外。”*习近平:《在中央党校2011年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http://cpc.people.com.cn/n/2012/0910/c64094-18963073-1.html。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过程中的经验精华,并在此基础上创新发展。

任何思想都是特定社会历史的产物,是对所处历史时代的回应。同时,任何有价值的思想,也是对历史经验的总结和创新,又超越了所处的历史时代而具有指导未来的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总结和吸取前人经验的基础上,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和新挑战,与时俱进,准确判断我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科学分析我国社会新的主要矛盾,牢固把握新的历史机遇,坚持推进思想理论创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前瞻性、战略性的新措施和新目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审时度势,明确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时代,开启了新的发展征程,揭开了新的历史阶段序幕。其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重要判断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变化,这是在对历史深刻总结和对现实准确把握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新的社会矛盾是社会历史不断运动发展的结果,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唯物主义理论品格。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品格。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导下,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和唯物辩证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观点总结中国改革建设经验,洞察审视当今世界发展大势,根据中国所处的新的历史方位和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要求,深刻体认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规律、改革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发展运动规律,在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和实现伟大梦想的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经过不断实践、不断探索、反复验证、总结提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建设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报告》。,同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其他科学思想一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现出鲜明的实践品格。

(一)实践孕育思想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产生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和成功的实践基础,是对历史道路的拓展、对时代问题的回答,并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科学的理论指导意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主要时间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5年多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十九大正式提出了这个科学的概念。在十八大期间,国际国内各种形势复杂严峻。从国际上看,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复苏乏力,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反全球化的民粹思潮泛滥,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地缘政治复杂多变,宗教恐怖主义等全球性问题加剧。从国内环境来看,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结构不合理问题凸显,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党内腐败问题突出,腐败造成党的执政权威和执政能力下降,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

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和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不惧艰险、稳中求进、开拓进取,深刻洞察国内外形势,积极顺应人民群众的期盼和愿望,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建设伟大工程,开展了一系列波澜壮阔的伟大实践。中央出台“八项规定”,从政治局常委会做起,加强作风建设,带动党风、社风全面好转。在中央成立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由习近平任组长,体现了最高的政治权威和政治决心,表现出坚决将改革向纵深全面推进的决心和力度。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作为改革的最高协调机构,具体负责本轮全面深化改革的方案设计、措施落实和改革督导工作。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以来,先后召开会议38次,推出各项改革方案举措1 500多项,达到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发展制度障碍以及利益固化藩篱的目标。加强反腐肃纪,做到中央巡视全覆盖,坚决遏制腐败形势蔓延势头,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坚决清除党内腐败肌瘤,加强党内政治生态建设。深化供给侧改革,优化经济结构,开展精准扶贫,改善人民生活。全方位开展国防和军队体制改革,军队组织体系打破重组,建立现代化的国家和军事领导指挥体制。积极开展大国外交,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提升国家在国际事务上的影响力和发言权。实施“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国际发展空间,积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总之,中共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实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形成的理论沃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十八大以来党的伟大实践的高度凝练和高度总结。

(二)思想指导实践

十八大以来的改革发展建设实践孕育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在指导改革发展建设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提炼并逐步完善,最后才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也就是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品格不但在于其来源于实践,更在于其是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完善发展形成的,这也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精神。马克思说:“一切哲学家都在解释世界,可更重要的是要改造世界”*习近平:《2016年5月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18/c_1118891128.htm。,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本品格和理论抱负是在认识世界的基础上,通过人的能动性来改造世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优秀基因,其出发点和落脚点都以中国的改革建设发展实践为核心,理论目标和理论功能就是为指导中国新时代的改革发展建设事业,并在指导这一实践的过程中逐步明晰完善并系统化,最后成为体系科学、内容完备的党和国家指导思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国共产党是高度重视理论建设和理论指导的党,强调理论必须同实践相统一;强调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勇于同一切错误的思想、思潮作斗争,在“四个”自信的基础上,进一步注重理论创新,为实践提供科学有力的理论指导。*习近平:《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讨班上的讲话》,http://www.gov.cn/xinwen/2017-07/27/content_5213859.htm。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每一个重大的改革决定背后都有深思熟虑的思想理论作为指导,这一点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系统性、条理性、逻辑性、战略性可以得到充分证明。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既有对涉及全局问题的顶层设计,又有对改革发展中具体环节步骤方法问题的明确说明;既有对构建人类社会命运共同体的宏观阐述,又有对国内民生改善、精准扶贫的细致关怀。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生态、国防军队、外交、党建以及港澳台等各方面,有力地指导了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的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是习近平,其在十八大以来的系列重要讲话,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声和理论雏形,将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经过进一步逻辑整合和理论综合,就形成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理论骨架和主要内容。

(三)实践证成思想

思想的科学性需要证明。一是通过理性证明,一是通过实践证明。社会科学中的思想也需要通过这两个方面的证明才能保证其真理性与科学性。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得到了中国共产党党内和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和赞成,这是中国共产党自身理性和全体中国人民公共理性的选择,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正确性。

五年来,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前身、也就是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外交、国防军事以及腐败治理等方面推出一系列关涉全局的重大方针政策,以坚韧不拔的政治意志推进贯彻执行,解决了一大批长期积累的难题,取得了历史性的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使党和国家发生了深层次、根本性的变革:国家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民主法治建设迈出重大步伐,思想文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强军兴军开创新局面,港澳台工作取得新进展,全方位外交布局深入展开,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五年来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在实践层面有力地证明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系列举措的正确,也证明了十九大提炼概括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经得起实践检验的党和国家指导思想。

从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结构框架看,8个明确基本思想是对过去实践中根本经验的深刻总结,所要坚持的14条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奋斗所形成的基本经验和走向美好未来的根本遵循。人民的理性和实践的成效有力地证明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确性,从而决定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向

习近平在2017年7月26日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能否提出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行动纲领,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习近平:《2017年7月26日在省部级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研讨班上的讲话》。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这个攸关民族复兴的问题作出了肯定、明确的回答。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局性、战略性和前瞻性兼备的,是面向未来、开放包容的思想体系。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指向是为中华民族复兴提供行动指南和战略安排、为人类社会未来愿景提供了中国方案,同时,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框架体系,在未来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进一步发展和深化,必然还要进一步地丰富。

(一)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战略安排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新的历史方位,从理论高度明确界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明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其他政治主张和社会思潮的区别,指明了中国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全面复兴的道路,规定了达到目标所要经过的具体步骤和具体措施,既有方法论的指导、又有价值论的规定,是国家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复兴的行动指南和战略安排。

从基本内容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中国未来的道路从八个方面进行了明确。第一,明确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和实施步骤;第二,明确了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转变;第三,明确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个布局;第四,明确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和目标;第五,明确了全面依法治国的方向和目标;第六,明确了新时代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方向和目标;第七,明确了新时代外交工作的方向和任务;第八,明确了新时代党的建设的方向和任务。“八个明确”将新时代社会主义发展的八个方面内容进行了简明扼要的阐释,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性,“八个明确”既规定了具体内容、更规定了最终目标,是实现民族复兴所要努力的方向,也是最终要达到的结果。有目标才有前进动力,有指南才不会迷失方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八个明确”为实现继续前行、实现目标提供了行动指南。

从基本方略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体全面地为走向未来提出了要求,即在未来一段时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执行的十四条措施。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是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全面总结,也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所要坚持的新的措施。其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做主、保障和改善民生、“一国两制”、党绝对领导军队等是对已有基本原则的重申和深化,其他如以人民为中心、新发展理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总体国家安全观、人类命运共同体等是十八大以来新提出的理念,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是对改革开放历史经验的进一步强化和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人民在长期的实践中得出的根本性的经验和原则,是经过实践和历史检验证明了的行之有效的指导方针,是中国未来发展需要的基本战略举措。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来源于实践、也将运用于实践,是面向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这个未来目标的。不管是从基本内容还是基本方略看,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未来指向的,是管全面、管战略、管长远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在实践主题上,也是未来指向的。对国家民族的未来——青年人提出了殷切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报告》。勉励青年一代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在为人民利益不懈奋斗的过程中书写属于自己的成功。

(二)中国视野中的人类社会未来愿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但是指导中国国内建设的思想理论,也对中国和世界的关系作出了明确阐述,提出了中国对未来世界发展的基本观点和理想图景,对世界治理变革和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和人类社会发展思想的集中体现。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的实质,是指全人类虽然有国别、民族和具体利益上的差别,但从根本上看,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根本性的利益,人类作为一个整体,其命运不是彼此隔离的,而是组成一个命运共同体,全人类的自由发展以每一个人、每一个民族、每一个弱小国家的发展为前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提出,表明中国作为世界负责任的大国,不但担负具体的国际责任,也为全人类的存在与发展提出了一种新的理念,作出了自己的理论贡献;同具体的国际责任相比,理念的提出更具有指引性的意义,有利于解决西方国家关系理论存在的分裂、分离主义倾向和狭隘的民族区域利益指导下的国际治理体系缺陷。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际关系思想,是中国大国外交转型的指导思想,在国际关系舞台上已经发挥了重要作用,有助于解决目前全球存在的地区冲突和区域战争,有利于国际社会在共同的底线下开展和平发展的谈判,是解决国际关系棘手问题的一剂良方。在中国外交实践中,中国坚持正确的义利观,积极构建新型合作大国关系,秉持亲诚惠容理念,发展同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合作,为存在冲突的有关国家积极搭建和提供解决问题的平台,通过一系列举措,努力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有关世界未来理想图景建构的理念,充满着强烈的中国风格和中国气度。“大道之行,天下为公”,这是《礼记》对人类社会美好理想的期盼和描绘。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在不同场合先后8次引用这句话,阐述对人类社会理想图景的认识。在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在结尾部分再次引用这句话,饱含了对人类社会愿景的一种设想和规划,具有深刻的意义。“大道之行,天下为公”,将中国和世界统一起来,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传统政治理想统一起来,具有超越历史阶段的深刻含义。

(三)开放包容的思想框架体系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容纳了治国理政和未来发展各个方面的内容,十分丰富全面。但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非是理论的最终完成和终结,相反,它是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框架体系,还需要在已有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恩格斯说:“马克思的整个世界观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在研究学习、理解阐释和实践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我们不能以教条的态度来对待它,而是要将其作为一种方法论、作为指导我们行动的一种科学的方法、视作实现国家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指南。在实践中,继承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实事求是、实践与理论互证的科学方法,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未来中国的具体事实相结合,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并在实践落实中不断丰富。

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与时俱进的理论体系,它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通向真理的道路。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是如此,在发展创新的道路上还需要一往无前。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所提出的:“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在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幕会上的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历史已经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科学性,为中国的建设改革事业作出了开创性的贡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如此,它为我们在前人已经取得的成绩上继续前行、创造更大的辉煌、实现最终的目标,提供了又一思想理论武器。

参考文献

人民日报评论部:《习近平用典》,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5年。

猜你喜欢

特色理论历史
坚持理论创新
特色种植促增收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完美的特色党建
新历史
特色睡床满足孩子们的童年梦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