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修订是时代之所趋,民心之所向
2018-02-20吴维海
吴维海
宪法修订是时代之所趋,民心之所向
吴维海1,2
(1.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北京 100038;2.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北京 100038)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出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在治国理政方面,需要把党和人民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以更好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
2018 年1 月18 日、3 月11 日分别召开的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和第十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我国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凝聚共识的基础上,提出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一重大决定,将党的指导思想上升到国家发展的指导思想,充分体现了新思想的历史意义。
这次修改宪法,符合宪法发展的客观规律和内在要求。突出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制度本色,充分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体现了新时代新成就,凝聚了新时代新共识,充分彰显了新时代的中国自信。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显著特点,也是基本规律。自1954 年首部宪法通过、1982 年宪法公布实施以来,我国宪法不断完善,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与发展需要,分别于1988 年、1993 年、1999 年、2004 年和2018 年进行了五次修改。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才能具有持久生命力。修改宪法,是由时代发展决定的。
宪法修改有助于中国共产党、各级人民政府更好地履行各自职责。我国经济建设和政治工作中经历过弯路,遇到过挫折,但坚持在历史的脚步中寻找经验,在历史与实践的碰撞中不断改革,在“回头看、往前望”中量变,宪法已成为我国前行发展的风向标和试金石。“伟大的时代孕育伟大的思想,伟大的思想引领伟大的时代”,宪法的每一次修改,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及高层决策者的思想结晶,宪法修改体现了时代赋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更代表了人民的期望值。
要学习和运用宪法,更好地服务人民。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要尊重宪法的权威性,服从党中央的决定和部署,在伟大的新时代,不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加快经济发展,为人民谋福祉,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同步小康的关键期,立足实际,勇于创新,争当改革的排头兵,认真学习宪法,让宪法发挥更加的作用,提高新的水平。在全社会上,我们要加强宪法的宣传教育,让人人都参与到宪法的学习中,让人人都知道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只有全民参与了宪法的宣传,才能更加体现宪法的重要性,才能让全民了解宪法。只有加强宪法的宣传,加强宪法的学习,才能让群众都能理解,时时刻刻加强联系,才能永远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凝聚力。在干部队伍里,我们更应该加强宪法的宣传与学习,宪法是制定一切法律的根本法,我们要利用宪法日等节点加强学习与宣传,制定活动方案,向全民宣传宪法,同时,加强干部职工对于宪法的学习与理解,营造人人参与宪法、人人学习宪法的良好舆论氛围。
宪法的修正符合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核心需求。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做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吸纳了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诸多理论与实践成果,修改的条文与内容举世瞩目,既顺应了党和人民事业发展要求,又遵循了宪法法律发展规律,深刻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对于党和国家兴旺发达、长治久安具有重要意义。
精准把握宪法的本质,做好当前的研究和实践工作。准确理解和适用本次宪法修正案,就是精准把握我国现行宪法与历次宪法修正案之间的内在关联,把握第五次宪法修正案对国家根本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的“坚守”,以及对某些具体制度的“变革”。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第一,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国家“指导思想”发展的阶段性与连续性。
宪法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新增的指导思想写入宪法,同时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与“社会文明” “生态文明”,强调“五大文明”的协调发展,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列为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将“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列为“爱国统一战线”的新成员,回应了新时期宪法改革的要求,体现了国家指导思想发展的最新成就。
第二,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国家“根本制度”存续的稳定性与权威性。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一条第二款后增写一句“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使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更为鲜明。
修正案多处涉及到国家监察委员会的设立与职权,以宪法修正案形式确认了国家监察制度改革的成果,体现了我国监察制度由行政监察体制向国家监察体制转变的特点。宪法修正案将国家监察机构纳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体系之中,使之成为由人大选举产生、对人大负责、受人大监督的国家机构,体现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根本政治制度的稳定性与权威性。
第三,宪法修正案体现了国家“宪法制度”的权威地位与最高效力。
修正案增加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就职宣誓制度,增强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宪法修正案有关具体制度的修改,体现了宪法变动性与宪法权威性的统一,这有利于维护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确保了宪法的至上权威。
法者,治之端也,一个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国家要走向现代化,必须走向法制化。宪法修改顺应党心民心,要不断推动宪法实施,维护宪法的尊严和权威,为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牢筑法治之基。
作为国家部委智库的研究人员,应当深刻理解和全面体会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内涵,真正读懂将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进宪法的重大战略价值,真正把这份“价值”转化为我党的初心,更好地融入千丝万缕的理论实践和研究工作中,立定正远,让研究领域和工作目标更加清晰,并重点把握和做好以下三点:
一是不忘初心,淡泊名利。在当前浮躁的环境下,每位党员、每位学者都要志存高远,胸怀人民,要从国家、地方、基层的实际、实践出发,严格要求自己,遵循宪法核心理念,深刻领会习近平同志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新发展理念,加强自我修养,不断锤炼自己,努力成长为一名作风严谨、专业水平较高的智库学者。在名与利、得与失的考验面前,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同时,不忘初心,增强“四个意识”,紧紧围绕人民群众的关注点,全力以赴,开展课题研究和地方合作。用平常心,做平凡事,有所作为,久久为功。
二是铺下身子,砥砺前行。以习近平关于共产党员修养和作风转变为指引,加强自身党性修养,实事求是,大胆创新。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要成为我党和各级政府政策的传播者与践行者,又要成为改革创新的实践者和引领者。要牢牢把握宪法精神,任务在手,责任在肩,增强紧迫感和使命感,主动担当,主动作为,不断拓展。
三是心怀憧憬,携手同行。以宪法赋予我们的使命和责任为标准,以党中央、国务院、国家发改委和国际合作中心党总支的工作要求为导向,立足实际,脚踏实地,做好当下的每件事,同时,树立国际视野,展望未来,有所憧憬,有所期待。以人民的需求和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为职责,以自己的专长和作为,为国家强盛和宪法履行而贡献一名普通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与力量。
2018-08-31
吴维海,男,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研究员,国合华夏城市规划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人民大学管理学博士,研究领域:政府规划、产业开发、企业战略、金融创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