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研究——以西安建设实施路径为例
2018-12-24王静
王 静
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研究——以西安建设实施路径为例
王 静1,2
(1.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 陕西 西安 710122;2.西北政法大学商务信用风险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63)
新常态下,我国经济面临着经济转型和中高速增长及迈向中高端水平的发展需求,这离不开创新驱动发展。基于此,首先分析国内外科技创新研究和实践状况以及西安科技创新发展机遇,进一步对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得出基本判断: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通过西安科技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阐明西安科技创新交流中心布局的功能定位、总体布局及发展思路。系统研究了西安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重点产业选择及路径选择,提出了西安科技创新交流中心驱动战略和创新能力建设实施路径——围绕“三个定位”建立“一三五”协同建设模式,能够更好的发挥西安自身资源优势,能够为西安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把握好发展机遇,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西安;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
一、科技创新形势与西安发展机遇分析
国外科技创新趋势呈现出:科技引领转型已成为发展总趋势、科技发展呈现群体性突破态势转向需求主导创新、国际产业转移出现新动向、各国开始关注企业家在创新经济中的作用。国内科技创新发展趋势呈现出:新常态下的中国经济、区域性创新中心建设加速区域统筹发展、发展模式转型进入关键期,创新驱动效果开始显现。
“十三五”西安科技创新的新机遇表现在,一是西安探索“四新”产业实践和发展的机遇,二是未来西安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带来的机遇,三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协同发展带来的创新资源流入,四是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面临难得机遇。本课题是对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新起点战略定位的助推剂,是实现创新驱动战略培育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新出路、新机遇。
二、西安科技创新现状以及优势与瓶颈分析
1. 西安市创新的发展现状
中国社会科学院与联合国人居署于2017年10月30日共同发布《全球城市竞争力》。2017年10月31日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研究中心、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等共同发布了《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中国城市创新情况报告分析,西安位列前十名[1]。
2. 科技创新优势分析
(1)西安硬实力增强“西引力”
据西安市科技局相关统计数据表明,西安是国家科教资源战略聚集区和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拥有普通和民办高等院校100余所,各类独立科研机构3000余家,现有科技活动人员17.33万人,两院院士6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6万人,在校大学生超过120万人,科教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第三。自2016年以来,西安市被国家列入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全市技术市场交易额连续6年实现百亿元增长,稳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位。目前,西安还承担着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自由贸易区等诸多“国字号”改革试验和示范重任,建设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简称丝路科创中心),可以有效整合各个改革领域的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最大限度体现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支撑作用。
(2)启动“全球硬科技之都”建设
2017年11月全球硬科技大会在西安成功举办,硬科技已成为引领支撑西安创新发展的新标识。一是大力推进科技招商。2017年科技人才峰会期间,促成16所高校校友投资及意向项目540项,累计金额1688.33亿元,收到捐款312笔5.5亿元;西安交大、西工大、西电先后完成“大数据”“3D打印”“半导体先导技术中心”等科技成果转化、基金设立项目85项,总投资规模约133亿元[2]。二是加快规划产业发展体系。健全完善配套支持政策,交大西部科技创新港、西电军民融合创新谷、西工大翱翔小镇、中兴米克小镇、3D打印小镇、西咸新区硬科技小镇等规划建设增速发展。
(3)全力打造“创新西安”品牌
“双创”工作的开展也是城市科技活力的一个重要体现。西安市加快“双创”发展,全力打造“创新西安”品牌。西安量子晨双创产业园2018年底建成开放,标志着西安再添涵盖电竞、互联网、金融、双创等领域的新兴产业集群[3]。一是在加快建设众创载体方面,西安市研究制订《西安市推进“5552”众创载体建设实施方案》,先后调整安排1亿元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众创空间聚集区和特色区。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已建成众创载体422个。二是开展创业西安行系列活动,印发了《“创业西安”行动计划(2017—2021)》,出台《西安市支持创业的十条措施》积极支持人才创新创业。
3. 科技创新瓶颈分析
丝路科创中心城区之间实力的竞争,更多的是高层次、高技术含量、高技术人才的竞争。对中心城区发展而言,作为创新发展战略的助推剂,外来智力资源至关重要。
一是企业没有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西安市科技研发投入只是北京的25%,上海的46%,西安市科技投入经费中,政府支出占到了相当大的比例,而企业自身的投入却相当的低,这说明西安大力鼓励企业创新,但是对于创新主体企业来说却是缺乏创新动力和创投入[4]。在科研创新方面,企业没有将自己定位成科研创新的主体,而是把自身当成了科研创新的承担着,企业往往都是被动的接受政府的科研投入,这种情况如果继续下去,西安地区企业发展将会被其他地区的企业所取代。
二是科技成果转移到企业存在一定障碍。企业由于自身缺乏科研创新的动力,不但导致了本市科技资源的外流,严重制约了本市科技创新的发展,还增加了科技创新的成本,严重阻碍了科技创新的发展。加之西安市目前产业结构的制约,西安市的传统军工制造业有着丰富的科技资源,但是目前西安城市发展主产业是能源等资源型产业,这就造成了西安市科技资源的供给与需求的不平衡,使得主导产业由于缺少科技资源的创新而导致发展缓慢。 三是科技创新投入力度不足。作为科技资源丰富的西安市,科技资源总量应该在全国的省市中排在较前位置,但是能够得到的科技财政投入却相反排名靠后。同时,通过对科技投入的财政拨款类别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的财政拨款主要流向了高校和军工科研单位,而且军工方面的产出成果几乎全部集中在了国防和投入到了全国,能够为本地发展带来支持的科技成果非常少[4]。由此可见,在科技创新投入方面,总量不足,方向单一。
四是科技资源开放共享水平不高。西安市拥有丰富的科技资源及科技设备,尤其是大型科研设备5000 余台,科研技术、科技成果数以万计,但是由于缺乏有效的共享服务机制和开放度较高的共享服务平台,不能统筹西安市的科技资源,这就导致了科技资源使用率低、投入量小的问题,所以对科研产出也有一定的影响。
4. 基本判断:西安有望在科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在科技领域,西安在技术交易、科技服务业增加值等关键科技指标上,积极建设新常态下“互联网+”科技创新,有望实现弯道超车。“十三五”期间,应在继续保持商贸业快速发展势头的同时,加大对科技企业的培育力度,挖掘并放大企业的创新潜力,进一步加快科技产业的发展,充分发挥科技产业对西安经济的带动作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研究对象国家城市 技术指标Ø金融支持Ø政府政策(总政策、条例)Ø政府项目Ø教育和培训(基础教育、高等教育)Ø研究开发转移Ø商业环境和专业基础设施Ø国内市场开放程度(动态性、开放性)Ø实体基础设施的可得性Ø文化及社会规范Ø大量的风险资本Ø丰富的创业产出Ø良好的公司业绩Ø成熟的心态Ø引领时代的潮流Ø强大的创新支撑Ø充满活力的创新创业人才Ø具有个性化的差异性
西安发展“互联网+”科技创新有着自身独特的优势与资源。作为首个以创新城市发展方式为主题的国家级新区,西安在政策扶持、发展理念、产业孵化、人才培育等多方面都有着适合“互联网+”发展的环境和基础。在创新驱动发展为“新常态”这样背景下,西安更应把握好发展机遇,让“互联网+”为西安科技创新发展注入活力、增添动力。
三、西安科技创新交流中心布局的功能定位及发展思路
1. 功能定位
结合对西安科技创新的发展回顾和面临的形势分析,通过对西安科技创新的SWOT分析,以求更全面的认识西安自身发展现状,为“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思路提供参考。
表1 西安科技创新发展的SWOT分析
资料来源:作者根据研究设计
根据SWOT分析,西安科技创新发展的功能定位:首先,进一步提升西安品牌形象。以“初步展现形象”为核心,加快推动各项目建设。其次,内外兼修,落实产城融合。产业经济区从单一产业最终向城市综合功能区进发,使西安科技创新建设达到新高度。
2. 总体布局:西部体现产业支撑,南部体现配套服务
根据西安区位特点,形成西安“西产南繁”的发展格局。以西部发展是重点,依托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咸新区的科技产业带动。按照“西部体现产业支撑”要求,利用存量工业土地推进产业升级转型和城市公共环境配套,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南部地区以“人文、生态”理念为引领,重点培育商务商贸、文化创意、休闲娱乐、生态宜居四大功能,着力体现繁荣繁华的都市形象。
3. 发展思路:西安具有形成丝绸之路科技中心的有利条件
依据大都市研发、创新企业向中心城区集聚这一趋势,表明西安丝路科创中心的开发建设符合科技创新产业布局的规律,能够提高西安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弥补陕西城市核心圈整体布局中“功能塌陷”短板,从而形成协同发展效应,提升整个城市核心圈的综合功能能级,这将有利于陕西城市、产业布局优化,有利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挥西安市在“一带一路”平台建设中的先行作用。
四、西安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的重点产业选择及路径选择
1. 西安重点产业的筛选——基于产业发展趋势筛选西安科技产业
通过罗兰贝格分析法,对产业发展前景(产业吸引力)和内部承接力(布局可能性)两个维度对所有行业进行筛选,确定适合西安市发展的具体产业:研发服务、节能环保产业(节能环保技术服务、环境咨询服务、合同能源管理等)、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规划设计、工程设计、工业设计、材料设计、服装设计)、健康产业(养老产业、休闲健身、健康管理、健康咨询)、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云数据处理、移动互联、电子商务)、都市时尚产业(出版印刷、服装时尚)、物联网产业(智慧物流、移动商务、智慧家居、智慧医疗)[5]。此外,除了上述产业外,“十三五”期间西安应启动“芝麻战略”,聚沙成塔,为西安经济寻找更多支点,对区域发展形成有力支撑。
2. 产业发展路径分析
(1)对接联动,培育发展信息服务业
在整个新技术革命大周期内,信息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将不断扩展,新的业态将不断衍生出来。在上海等很多大城市,信息服务业都已成为仅次于金融服务业的第二大现代服务业,并且仍将保持较高增长速度[6]。西安的信息服务业具有一定基础,应大力加强产业链构建,促进信息服务企业在西安的不断集聚,为拉动西安经济做出更大贡献。
(2)把握机遇,做强科技服务业
以商务楼宇为载体,努力创造有利于科技服务业发展的优质环境,大力发展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有利于创新要素交易、流动和转化的服务平台。继续推进孵化器、创业园和加速器的功能建设,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会计、法律、咨询、评估等科技服务机构进驻,培育以技术交易、技术经纪、技术咨询、技术评估、专利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服务链,促进专业服务业与研发设计业互动发展,切实推动创新成果的产业化运作。
(3)创新引领,做大研发设计业
重点提升为新一代信息技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服务的科技研发、技术服务功能;积极承担云计算、物联网等关键领域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积极吸引国内外业务流程外包(BPO)和知识流程外包(KPO)龙头企业入驻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西咸新区,扶持服务外包企业向高级信息服务型企业的升级。
(4)营造环境,做优配套服务业
以未来高素质人口规模和结构相匹配为标准,加快发展商业商贸、特色餐饮、休闲娱乐和房地产业等关联服务业,改善区域生态、生活、生产综合环境,不断增强城区综合服务功能;重点引进三星级和四星级宾馆,依托西安“八水绕长安”生态资源,促进旅游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
需要强化西安在国内国际中的城市功能:不仅是西北地区的科技中心,而且是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科技产业发展与集聚离不开政策的扶持和引导。“十二五”期间的招商中采用的是普惠制,虽然数量上是逐步提升但对符合产业发展的企业吸引力不足。“十三五”期间,西安需要做出改变。目前,各城市都有一系列的优惠政策,优惠方式包括财政补贴、个人所得税减免、一次性资助、办公用房资助、高管购房及房租补贴、活动经费补贴、研发资助、各类奖励金等。西安应该认真研究各种优惠及补贴政策,“有力度”但“有选择”地设计招商政策体系,以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投资西安。
[1] 王伟光,张广智,陆大道,等.生态城市绿皮书:中国生态城市建设发展报告(2017)[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73-78.
[2] 思想之光照亮奋进之路—我省代表委员畅谈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N].陕西日报,2018-03-05.
[3] 西安量子晨双创产业园年底建成开放[N].西安日报,2018-04-02.
[4] 张逾坤,吴见平,管连龙.区域科技创新能力的动态评估及实证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7(1):134-139.
[5] 王媛媛.智能制造领域研究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J].工业经济论坛,2016,3(5):530-537.
[6] 同济大学发展研究院.2014中国产业园区持续发展蓝皮书[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14: 236-241.
[7] 秦艳红.高新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与发展实证分析[J].科技与管理,2015,11(4):134-137.
[8] 郝云宏,曲亮,王淑贤.从WTO规则看中小企业科技创新政府扶持体系[J].经济师,2015(5):93-96.
[9] 肖士恩,雷家篌,刘文艳.科技创新政策评估的理论与方法初探[J].中国科技论坛,2017(5):127-131.
[10] 仲为国,彭纪生,孙文祥.政策测量、政策协同与技术绩效:基于中国创新政策的实证研究(1978-2006)[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3):53-58.
2018-09-01
王静(1970-),女,汉,陕西西安人,西北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工学博士,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管理科学与工程博士后,硕士生导师,西北政法大学商务信用风险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主要为物资经济学、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风险与危机管理。
2018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年度项目:供应链生态系统监管模式与机制创新研究,编号:18BJY089,阶段性成果。2018年度西安市社会科学规划基金课题(重点)资助项目:西安建设丝绸之路科技创新交流中心研究,编号:18Z45,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