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问河南经济如何高质量发展委员鼎力建言走好“华山一条路”
——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行专题议政

2018-02-20杨佩雷耀勇

协商论坛 2018年7期
关键词:营商河南高质量

┃杨佩 雷耀勇

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的一场大考,推动高质量发展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走好河南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高质量发展,应是什么样的发展?”7月6日,省政协十二届三次常委会议围绕“推动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进行了专题议政。

委员们一致认为,放眼当下,支撑我省经济高速增长的生产要素成本低、地理位置优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强等比较优势已大为减弱,传统发展模式日渐式微。大家指出,河南必须要走高质量发展“华山一条路”,既要重视量的发展,更要重视解决质的问题,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有效增长。

一问:如何让协调发展成为内生特点

党的十九大提出“中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科学论断后,全省各地都在摩拳擦掌,积极探寻高质量发展之道。但在这种热情的背后,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发挥优势、补齐短板、开拓创新,实现河南经济高质量发展?经过多次实地调研,委员们清醒地意识到,这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非一朝一夕之功所能实现,必须做好顶层设计、规划先行。

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中原城市群由此跻身国家七大城市群之列,也标志着河南全面进入城市群发展时代。《中原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加快北部跨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省政协委员、安阳市政协主席葛爱美对此呼吁,要加强省级层面的顶层设计。“应在豫北区域安阳、鹤壁、濮阳、新乡、焦作5个城市联动发展方向和重点方面给予指导。”她建议,重点在跨区域重大规划布局、重大项目建设等方面予以支持,加快推进豫北区域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

作为我省的传统优势产业,河南食品工业连续9年稳居全国第二,产业竞争力不断增强,知名品牌百花齐放。但在发展中,我省食品工业也存在着“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省政协委员、漯河市政协主席吕岩列举了一组数字:通过对137家规模以上食品企业的调查,2017年推出新品的企业仅32家;我省食品农产品出口254.8亿元,仅占全国的4.8%,而同期邻省山东为1152.5亿元,一举占领全国份额的22%。数字是最具说服力的。吕岩指出,要加快编制和实施河南省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规划、食品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和食品工业健康发展指导意见,进一步优化空间布局,打造全国食品产业高地,真正把河南打造成名副其实的“国人厨房”“世界餐桌”。

企业规模小、综合竞争力弱的问题,不止体现在食品工业上。省政协常委、郑州安图生物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苗拥军同样列举了一组数字:2017年,全国通过证监会发行审核的上市公司共438家,河南仅4家,占比不足百分之一。“上市企业数量少,将直接影响投资数量和质量,制约经济发展质量的提升。”苗拥军呼吁,要重视直接融资大环境,通过加快资本市场高端人才的培养与引进,强化资本市场业务培训和研究,成立河南资本市场顾问咨询机构,为支持和培育高质量市场经营主体奠定坚实基础。

此外,很多委员在调研中发现,我省企业产品缺乏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大家一致认为,政府部门应合理规划布局,引导企业有效竞争,逐渐形成“上下成链条、左右有差异、新老可接替”的发展格局。同时,要持续开展品牌提升行动,加强品牌宣传,讲好河南故事。

二问:如何让创新隆起高质量发展脊梁

没有对比就看不到差距。截至2017年年底,全国共有高新技术企业11万余家,而我省仅有2270家,约占全国的2%;在创新平台方面,我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占全国总数的2.91%、2.89%,均仅相当于湖北省的一半左右。由此可见,我省在创新驱动发展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根本要求。”省政协常委、省科协党组书记曹奎认为,继续发挥好科技创新在经济转型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既要摆脱“速度情结”“资源诅咒”与“路径依赖”,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又要聚焦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加快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

对此,委员们一致建议,要建立有利于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体制机制,使企业成为技术创新的主体。

“要持续壮大创新主体,逐步形成‘大中小’协同创新的体系。”省政协常委、许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赵淑红建议,充分发挥大企业在技术创新方面的骨干作用,带动产业核心竞争力快速提升。同时,更好地发挥中小企业在创新方面的生力军作用,加快培育发展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并给予“独角兽”企业发展更多关注和支持。

“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实现关键技术领域和前沿核心技术突破,通过科技成果产业化,使传统产业在生产能力和质量方面上档升级,逐步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省政协常委、省政协经济委员会主任孙新雷也给出具体建议。

做好企业标准化工作,对开发新产品、改善经营管理、调整产品结构、开拓国内外市场等意义重大。焦作市政协在提交的书面发言中建议,积极对接国家标准化工作,引导企业以先进标准驱动工艺改进、带动技术进步、拉动管理提升,“支持企业承担国家先进制造综合标准化和新模式应用项目、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以标准提升引领和倒逼质量变革”。

三问:如何让营商环境释放最强吸引力

在发展质量方面,如果只在现有总量中调整,那只是“造盆景”,达不到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标准;在发展潜力方面,如果营商环境“口碑”不好,即使政策再优惠、资源再丰富,企业也不敢来,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更是无从谈起。

“市场经济是候鸟经济,如果营商环境不理想,那么将无法实现高质量发展。因此,优化营商环境,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省政协常委、民盟河南省委常委刘海潮认为,要始终抓住“放管服”改革这个牛鼻子,坚韧不拔地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等相关考核体系、绩效评价机制,为创业创新提供多重保障,以适应高质量发展新形势的要求。

省政协常委、洛阳市政协副主席安石柱也提议,要尽快建立党委、政府与民营企业、商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出台规范政商交往的相关可操作性文件,大力营造亲商、重商、爱商、护商的良好营商环境,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

“以营商环境评价倒逼政府改革,可以促进政府服务和企业需求的统一,更好地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议政会上,致公党河南省委的建议得到委员们的认可。大家一致认为,优化营商环境,不单是“软环境”的优化,如基础设施建设、打击黑社会势力、村霸等“硬环境”更需要优化。

企业家是创新的主体,要实现创新引领发展,必须强化企业家成长的制度环境设计,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大力培育企业家阶层。民盟河南省委建议,要允许企业家经营管理活动中的“不可思议”与“冒险行动”,形成激发企业家活力的社会共识,引导企业家走创新发展之路。

立足当地实际,许昌、商丘、驻马店等多地政协则建议,金融机构要强化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和服务,全面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

四问:如何让自贸区发挥高质量发展示范效应

河南自贸试验区自2017年4月1日正式挂牌运行以来,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截至今年6月底,河南自贸试验区累计入驻企业3.8万家,注册资本额4657.2亿元。虽然已经扬帆起航,但因市场准入门槛降低、政府管理约束力弱化,自贸试验区发展还存在着诸多制约瓶颈。

如何让河南自贸区更好地创新发展,发挥高质量发展示范效应,委员们纷纷提出,河南自贸试验区建设应在强化制度立法、加大民营企业帮扶与人才培养等方面下大功夫,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高地、航标,发挥示范作用。

“要根据自贸区建设的现实需求,借鉴其他地区的先进经验,加快相关立法的速度,发挥立法在推动自贸区建设中的积极作用,为营造法治化的营商环境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省政协常委、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王海云认为,河南自贸区的发展现状与设立之初确定的“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与国际投资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营造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营商环境”的发展目标,尚有较大差距。

“要逐步建立健全自贸区监管体系,切实提高监管效能。”省政协常委、民革河南省委常委张志刚补充说,应赋予各片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全面落实160项改革试点任务,深入实施政务、监管、金融、法律、多式联运五大服务专项方案,优化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布局。同时,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拓展口岸功能,完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机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发展动力活力,推动自贸区高质量发展。

“要结合转型发展攻坚和‘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创建,重点依托中原城市群大都市区内和四个主要发展轴带沿线的产业集聚区,加快培育一批特色优势突出的地标性产业集群。”民革河南省委建议,要坚持引进与培育相结合,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扶持力度,做大做强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做优做精一批配套中小企业,着力发展一批创新型企业,积极培育一批上市企业。

五问:如何让乡村补齐短板实现高质量振兴

对河南这样一个三农大省而言,乡村振兴是一项艰巨而迫切的任务,也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急需补齐的“短板”。

我省现有行政村约4.8万个,截至2017年年底,尚有3723个贫困村、221.4万贫困人口未脱贫。“村企共建作为引导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工作新模式,需要进一步激发造血功能。”省政协常委、周口市政协副主席、市工商联主席赵万俊建议,要通过采取产业带村、技术帮扶、安置就业、劳务助村、帮助创业、资金帮扶等帮扶形式,把项目投向农村,以产业连结农业,通过拓展“村企共建”的深度和广度,以村促企、以企带村,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

省政协常委、省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贾瑞琴建议,要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永葆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活力;要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坚持以城带乡,完善交通、通信、电网、环保等基础设施,落实好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整治行动。

特色小镇作为近年来城乡转型的新增长空间,已成为大量社会资本投资的新热点。濮阳市政协建议,要在借鉴先进经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重点把握好产业定位、规划引领、动作方式等关键环节,统筹推进特色小镇开发建设工作,用农旅融合激活沉睡资源,拓展农业发展空间,打造生态宜居家园,以特色小镇建设托起乡村振兴梦想。

此外,委员们还关注了中医药和医疗建设、旅游发展、对残疾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等问题。

“围绕推动经济发展高质量进行专题议政,是一个起点和开端。”常委会议上,省政协主席刘伟要求,要紧紧围绕打好“四张牌”、打赢三大攻坚战、持续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创新发展、深化改革开放等重大问题,深入调查研究,提出务实管用的意见建议,用高质量政协工作助推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营商河南高质量
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营商环境“优”,一域发展“暖”
高质量项目 高质量发展
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根本要求
出彩河南
“三部曲”促数学复习课高质量互动
河南:过大年,逛庙会
优化营商环境的法治保障
营商环境软转型
河南:走进就业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