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重要论述的四重维度

2018-02-20

学术探索 2018年10期
关键词:网络空间强国发展

梁 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马克思主义学院,山东 青岛 266580 )

随着互联网事业的蓬勃发展,广大民众在享受网络信息化技术变革带来丰硕成果的同时,也正在面临诸多网络信息安全方面的挑战,涉及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的安全。面对错综复杂的网络空间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从国际国内大势出发,总体布局,统筹各方,创新发展,努力把我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1]

一、现实维度: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提出背景

(一)国家战略层面:“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紧密相关

在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网信工作会议上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就没有经济社会稳定运行,广大群众利益也难以得到保障。”[2]继“海、陆、空、天”之后,网络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进行意识形态博弈的重要场域,是掌握国家主权的“第五空间”。为了争夺网络霸权、美国早已将“网络空间”领土化上升到法律层面高度,利用互联网根服务器优势,加强对他国的网络监控。例如,2013年“棱镜门”事件,严重威胁了他国的安全和利益,全然暴露了美国企图争夺网络主导权的野心。列宁曾言:“必须坚决地同一切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作斗争,不管它披着怎样时髦而华丽的外衣。”[3](P251)利用网络技术优势进行思想文化渗透,就是某些别有用心的西方国家的“华丽外衣”。当前,我国“网民人数达7.72亿”,[4]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民众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日益改变着民众的生产生活方式,成为亿万网民穿梭在虚拟与现实之间的精神家园。在广大网民感受互联网便捷之余,随之而来的“信息泄露”“网络诈骗”和“黑客病毒”等事件,正在严重威胁着国家和民众的信息安全。根据互联网安全报告分析,“2017年,全国至少有472.5多万台用户电脑遭到了勒索软件攻击,平均每天约有1.4万台国内电脑遭到勒索软件攻击。”[5]这充分说明我国在网络信息存储技术和安全防护能力上存在薄弱问题,如何维护广大网民的合法权益,打造牢不可破的网络安全防线,让网络空间稳定有序运行,成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形成的首要前提。

(二)现实需求层面:我国亟待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转变

从唯物史观角度来看,人类社会发展在经历了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之后,目前正在经历网络信息革命。当前,“我国互联网普及率高达55.8%,超过全球平均水平4.1个百分点,我国已经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大国。”[6]在习近平看来:“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有时是虚胖。”[7](P156)尽管我国在网络普及率和网民数量上成为“网络大国”,但并未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网络强国”。在一些尖端核心领域的自主创新上仍与世界先进水平具有差距,表现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8]涉及能源、金融和电信等领域的软硬件设备仍然存在西方进口,电脑Windows系统和CUP、手机芯片等核心技术也长期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属的跨国集团垄断。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建设网络强国要有自己的技术,有过硬的技术。”[9]制约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核心“命门”在于创新,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关键技术受制于人,严重阻碍了我国由“网络大国”向“网络强国”迈进的步伐。同时,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依然突出,以信息化、人工智能化和数字化带动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任务也十分繁重。破解这些难题,加速推进我国在信息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实现网络信息化助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交融发展,推动各个产业发展向信息化、高效化和智能化融合,成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形成的现实要求。

(三)长远布局层面:网络空间已成为世界各国谋求竞争优势的新舞台

网络正在日益改变着人类社会的政治格局、经济格局、利益格局和安全格局,世界主要发达国家早已把争夺“网络空间”主导权视为同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借助信息技术优势,通过传播宗教、影视、娱乐和游戏等软文化方式,有目的地向他国植入符合本国利益的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企图掌握国际话语权和舆论主导权。世界各国早已认识到网络空间主导权与国际话语主动权紧密相关,把网络空间视为谋求未来全球竞争优势的新舞台,分别从国家制度、法律法规层面,加大了网络信息化的建设力度。在2016年,“美国颁布《网络安全国家行动计划》,从提升网络基础社会水平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五个层面入手,全面提高美国的数字空间安全。”[10]同年,英国政府启动了《国家网络安全战略》(2016~2021),指出未来5年投资19亿英镑,加强互联网安全建设,防范网络攻击。[11]与此同时,俄罗斯从国家军事领域网络安全着手,“强化顶层设计、构建保障系统、打造网络安全有效防护机制。”[12]基于这样的网络环境,在未来互联网空间中谋得话语权和掌握主导权,构建和平、安全、开放的网络空间秩序,形成共享、共建、共治的全球网络格局,成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形成的核心动力。

二、理论维度: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历史形成

(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理论基础

任何思想观念的形成,都离不开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实践。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形成,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内容的继承和发展。早在19世纪,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科学不仅成为人人有份的东西,而且也摆脱掉政府压制和阶级偏见的桎梏。”[13](P122)马克思恩格斯从人类社会发展角度,强调了科学技术发展“为人民服务”的价值旨归。1949年以后,随着党中央对于科学技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认识的逐步加深,毛泽东发起了全国上下“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他强调:“全党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为迅速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而奋斗。”[14]邓小平在参观上海展览馆时指出:“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15](P68)推动了我国计算机普及步伐和网络信息科技的发展。进入21世纪,党中央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和舆情引导工作,陆续提出了一系列方针政策。江泽民曾言:“信息网络安全的保障和管理工作做得好不好,关系到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关系到国家的利益和安全。”[16](P301)从我国发展全局性高度,强调了网络信息安全建设对于推动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胡锦涛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17]由此可言,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科学发展价值旨归上的主张,还是中国共产党几代领导人对网信工作的高度重视,都为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为繁荣发展我国网信事业、推动全球互联网共治格局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二)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形成脉络

从社会实践角度来看,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形成,先后经历了三个时期,集中体现在习近平从政时期的各个阶段。一是早期探索时期:“正定工作经历”。在正定工作时期,时任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就高度重视信息工作,他指出:“科技是关键,信息是灵魂。”[18](P268)在习近平的鼓舞带动下,正定不仅组建了第一支专业化信息队伍,还开展了河北省第一个县级“技术信息交易大会”,[19]深入推动了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为早期探索网络强国之路提供了成功的实践经验。二是初步形成时期:“数字福建”的战略决策。进入21世纪,在全球掀起网络信息化浪潮中,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研究部署了建设“数字福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习近平看来:“建设‘数字福建’,可以统揽我省信息化全局,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20]时至今日,福建全省已经建成四通八达的数字信息大网,不仅提高了政府的办事效率,也为走网络强国之路积累了地方经验。三是诞生发展时期: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对网信工作的实践探索和经验总结。习近平总书记为了进一步推动“网络强国”建设,明确指出了实现网络强国的“四项原则”和“五大主张”,强调了携手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发展理念,在获得国际社会广泛认同和大力支持的同时,标志着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理论形成。

(三)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核心主张

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作为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统一,有着其丰富的理论内涵和明确的核心主张。

1.以走具有中国特色“治网之道”为发展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关于深入推进网络信息化建设的领导决策和战略安排,是完全符合我国互联网发展规律和社会历史前进潮流的,必须长期坚持和深入贯彻。首先,要坚持“一体两翼、齐头并进”的政策方针,所谓“‘一体’是指建设网络强国这一目标,‘两翼’是指网络安全和信息化”。[21]其次,要坚持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各地方、各部门和各机构要在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的同时,时刻以我国互联网现实发展情况为依据,深刻推动数字化经济对于繁荣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做到优先发展“数字产业”。同时,各部门要结合自身产业情况,广泛实施一批具有“互联网+”性质的信息产业项目,推动我国在互联网发展领域“由跟随者、到参与者、再到引领者”的转变,打造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网之道”。

2.以树立民众正确的“网络安全观”为思想培育

网络安全不仅是当今世界的重大难题,也是我国现阶段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在人人皆有“麦克风”的网络空间里,民众不仅是网络信息的被动接收者,也是网络社会的主动参与者。培育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对于维护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首先,要完善网络空间的相应法律法规,严厉打击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在习近平看来:“互联网这块‘新疆域’不是‘法外之地’”。[22]立法部门要结合网络发展新形势,完善网络法规存在的漏洞问题,提高立法质量,严厉打击网络诈骗、侵犯个人隐私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以高压态势切断网络违法既得利益者的交易链条,让违法者“不敢为、不想为、不能为”,实现政府部门的“依法管网”、互联网主体的“依法办网”、广大网民的“依法上网”,为我国实现“网络强国”提供重要的制度保障。其次,培养广大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党和政府要以街道宣传、课堂教育和网络平台为载体,广泛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的相关科普工作,通过创新话语宣传方式,不断将十九大的最新指示精神贯彻到宣传教育之中,引导民众“科学上网、理性传播、勿信谣言”,进一步提升网民的自我防范意识,营造气正风清的良好网络生态。

3.以推动网络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为价值追求

目前我国网络核心技术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是制约我国实现“网络强国”的最大“命门”。习近平强调:“要掌握我国互联网发展主动权,就必须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8]首先,要加强互联网信息核心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创新应用。要坚持“自主创新”的根本路线不动摇,充分发挥“党和政府的主导作用、互联网企业主体和各科研高校机构的引领作用、社会组织群体的补充作用”,推动国家机构、科研院校、企业主体和社会组织的通力合作,协力实现网信核心技术领域的关键突破。其次,要重视网络技术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习近平强调:“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成功的。”[8]掌握网络科技创新型人才是建设网络强国的根本要求,必须打造一支政治可靠、能力超群、素质过硬的互联网人才队伍。各地方要适当放宽人才引进标准,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允许个人科技成果的转化,实现技术入股、人才入股,让更多科研人员在科研攻坚时收获到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进一步激发科研主体的创新活力和积极主动性,为实现“网络强国”战略目标提供重要的人才基础保障。

4.以提高“网络空间”综合治理能力为现实保障

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网络空间治理模式,是引导和规范网民理性上网、保持网络空间有序运行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提高网络综合治理能力,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企业履责、社会监督、网民自律等多主体参与。”[2]首先,党和政府要强化互联网企业主体的网络责任意识。互联网主体作为网络平台的运营者、发布者和主管者,要兼顾好企业发展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正确认识企业在互联网领域所肩负的社会责任,主动提升网络突发事件的应急指挥能力,对于不良信息内容要做到主动拦截、迅速删除、及时控制,通过有效的网络信息监管,推动互联网平台的有序运行。其次,要发挥广大网民的社会监督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调动网民积极性,动员各方面力量参与治理。”[2]在当前我国网民规模的大基数下,广大网民的有效参与已成为提升互联网综合治理能力的重要渠道。各地方部门和互联网企业主体应深入运用网络媒体,及时处理人民群众监督举报、反映强烈的网络安全问题,把互联网媒体打造成“发布消息、听取意见、解决问题”的全流程一体化服务平台,进一步发挥民众的网络监督作用,形成政府引导、企业履责、群众监督、网民自律的综合治网格局。

5.以网络信息化助力“三化”建设为前行方向

伴随全球经济结构体系向“数字产业”的融合发展,利用网络信息技术优势已成为带动我国“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有效渠道,是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巨大引擎。习近平指出:“我们必须敏锐抓住信息化发展的历史机遇,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2]首先,加快信息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融合发展。应以加大城镇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不断结合新形势,创新城镇信息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在城市管理模式上实现精准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打造“智慧城市”。其次,加快信息化和新型工业化的融合发展。应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推动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模式转变,引导大中型企业走“高效率、高附加值和高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推动实现机器设备数字化、生产过程智能化、企业管理信息化、产品销售网络化,促进技术创新、机制创新、管理创新和产品工艺创新,形成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模式。再次,加快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的融合发展。应运用信息化技术优势,引导传统农业走产业化、市场化和智能化发展道路,推动传统农业的改造升级。同时以政府机构、科研高校为依托,搭建专业化的农业专家咨询平台,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的精确性、可控性和高效性,激发生产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加快农村现代化发展进程。

三、实践维度: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践行要求

(一)核心要求:坚持“党中央统一领导”的政治原则

习近平指出:“要加强党中央对网信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网信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2]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改革和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和独特政治优势,也是推动新时代我国网信工作的根本领导力量和重要组织原则。首先,各地区、各部门要保持高度的政治统一性,坚持以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重大问题和决策部署上要坚决同党中央的路线方针保持一致,将信息化优势技术融入党政工作的各项环节之中,以高度的政治信仰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贯彻落实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的统一部署。其次,严把“选人”“用人”观。把“讲政治、敢作为、善网络、有责任”作为领导干部选拔的重要标准,主动培养各级领导干部的互联网思维,让广大领导干部在网络空间学会在政治领导上组织群众、在政策方针上宣传群众、在困惑难点上引导群众、在工作理念上服务群众,进一步提升领导干部尤其是高级领导干部对互联网的应用能力和驾驭水平,培养一支“政治可靠、能力过硬、思想崇高”的网络信息化干部队伍,把党中央对于网络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战略部署,落实到工作中的各个细节、各项实处。

(二)根本要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习近平强调:“网信事业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仅体现着马克思主义“人民观”的与时俱进,更彰显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发展初心和“执政为民”的工作理念,是科学回答网信事业“发展为了谁”“发展依靠谁”和“发展成果由谁共享”的具体表现。当前,虽然我国网民人口已达7.72亿,但仍有近一半的人未能充分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红利”。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旨在让所有人都能享受到互联网发展带来的丰硕成果,让互联网成为惠国利民、造福于众的物质武器。首先,要着重加强农村偏远山村的互联网普及力度,扩大网络光纤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应用互联网的能力,把互联网变成脱贫攻坚的一大利器,成为丰富民众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舞台。其次,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广泛搭建“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等网络信息服务平台,让更多群众享受到网络信息技术变革带来的优质服务、优质医疗和优质教育,让广大群众在网络空间中喜获更多满足感和幸福感。

(三)理念要求: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实践内容

恩格斯曾言:“一个民族要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23](P47)“五大发展理念”作为新时代引领我国各项事业发展的航向标,是推动我国网信事业长期繁荣发展的理论思维。一是坚持“创新发展”,习近平指出:“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基于互联网的各类创新。”[24]在全球互联网大背景下,离开网络技术创新、理念创新和应用创新,就难以在全球网络空间中掌握主动权。二是坚持“协调发展”,打破各地方、各部门和各行业的利益思维,努力协调好因互联网引起的城乡和部门之间发展的不平衡问题,形成上下联动、齐心协力、各尽其责的发展局面,推动网信事业的协同并进。三是坚持“绿色发展”,要以信息化技术变革带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推动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在工农业等领域的研发应用和转型升级,打造绿色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四是坚持“开放发展”,习近平强调:“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实践。”[25]全球互联网事业的繁荣离不开世界任何一个国家,我国将始终秉持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开放原则,同世界各国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全球化格局。五是坚持“共享发展”,无论在网络空间治理上,还是在网信事业发展旨归上,我国始终坚持以发展成果造福于民、惠及于全人类为发展宗旨,共同维护网络秩序的安全稳定,推动网络空间的有序运行。

(四)干部要求:落实“网络群众路线”的发展宗旨

在习近平看来:“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8]无论是一条微不足道的“朋友圈”、还是一条漫不经心的“跟帖回复”,都可能表达着基层群众的倾诉和心声。群众路线作为党在历史各个时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党立足于不败之地和不断走向胜利的关键法宝。各级领导干部要把互联网看作“聚民心、汇民智、听民声”的重要渠道,经常上网看一看、发发帖、潜潜水,通过“网络下基层”的方式,多与群众“键对键”交流,倾听“民生所需、民声所想和民心所愿”,回应网民所关切的身边琐事,把网络空间搭建成为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让民之所想转化为党和政府颁政施策的根本源泉和理论基点,让网络空间成为政民之间互通的“连心桥”。

(五)国际要求:打造“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开放格局

习近平指出:“网络空间是人类共同的活动空间,前途命运应由世界各国共同掌握。”[24]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于国内外互联网发展大局,统筹规划了建设网络强国的战略目标,为推动全球互联网共享、共建、共治提供了“中国方案”。习近平指出:“通过积极有效的国际合作,共同构建和平、安全、开放、合作的网络空间。”[26]首先,应加强全球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缩小国与国、地区与地区之间的“数字鸿沟”问题,打通全球信息覆盖网的“最后一公里”,让各国人民都享受到互联网技术变革带来的“数字红利”。同时,要主动承担起维护全球网络空间安全稳定的社会责任和大国担当,在尊重他国网络主权基础上,推动网络空间治理的国际合作,共同保障互联网空间的安全稳定。其次,应积极搭建国际文化网络交流中心。习近平曾言:“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24]应充分发挥互联网优势,为促进各国文化的互通互鉴搭建网络渠道,协力推动人类精神文明的发展,共同促进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

四、价值维度: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现实意义

(一)理论价值上:有助于丰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促进中华传统文化对外传播

一方面,它是丰富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是在深入结合国内外互联网发展规律基础上,对我国网信事业发展建设所作出的全局性、创新性和战略性部署,深刻回答了现阶段我国互联网存在的基础设施薄弱、自主创新匮乏、网络安全形势严峻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指出了我国“网络强国”建设的具体方针政策和行动纲领,进一步扩大了习近平治国理政思想的内涵与外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上的又一次重大飞跃。另一方面,它有助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对外传播。中华民族不仅有着光辉璀璨的历史文明,更有着博大精深的思想文化。落实网络强国战略,不仅为我们学习中华传统文化、推动传统文化在传播方式与内容上的因时而新提供了重要平台,也为西方各国了解中国历史、接受中国文化、认同中国制度创造了历史性机遇,是提升中国“四个自信”,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在世界影响力的重大举措。

(二)实践意义上:有助于保障我国网络信息安全,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建设

网络空间已经成为广大民众学习生活、休闲娱乐、社会交往的重要场所,在广大民众获得精神层面的极大满足时,一些“网络侵权”“信息诈骗”和“隐私泄密”等网络安全问题正在威胁着民众的现实社会生活。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战略:一方面,有助于保障我国网络信息安全,提升我国在网络空间的信息拦截能力和安全防御水平,进一步减少他国的思想文化渗透和网络病毒攻击,保障我国在网络空间中的经济安全、政治安全、文化安全和军事安全,推动我国在全球网络空间博弈中掌握话语主动权。另一方面,有助于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上的现代化水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民众的政治参与意识得到极大提高,使得我国在国家治理模式上,开始由以往单向政府监管治理向民众双向共同监督的倾斜转变。随着民众政治参与范围的扩大,客观要求各地方政府与领导干部在决策部署时,要通过网络政务平台来“听民声、访民情、解民事”,不断加强各个层面的民意社会调查力度,通过信息化大数据分析,实现“领导决策的科学性、政府治理的精准性、社会服务的高效性、人民幸福的满意性”,让网络信息化推动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建设。

(三)经济建设上:有助于推进网络信息核心技术的自主创新,做强做大“数字经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8]十八大以来,我国着眼于高新产品的核心技术创新,深入推进高性能计算领域、量子通信等前沿技术研究,使得我国在信息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一大批如“阿里云技术”“腾讯医学AI产品”等自主创新成果实现了全球领先,为发展壮大我国“数字经济”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网络强国战略的贯彻落实,不仅有助于激发我国网信核心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一大批如“共享经济”“协调经济”等数字信息产业的涌现,更有助于传统经济在生产和销售上与数字经济的深入融合,让数字经济成为培育新经济增长点的重要渠道。随着“宽带中国”“互联网+”和“国家大数据”等一大批国家互联网战略的贯彻落实,深入推动了我国网络信息化、人工智能化技术向实体经济融合发展,促进了传统制造业、工业和农业的数字化发展程度,为推动传统产业的改造、转型和升级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我们应该抓住新机遇,优先发展“数字产业”,让数字经济成为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和助力第一、第二、第三产业腾飞的巨大引擎。

(四)全球发展上:有助于推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体系变革,发出“中国声音”、贡献“中国智慧”

习近平指出:“推进全球互联网治理体系变革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2]随着全球互联网事业的深入发展,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美好格局正在网络空间被逐步瓦解,部分国家和组织为了掌握网络霸权和空间舆论权,正在借助网络平台和技术优势,大肆宣扬符合自身利益的思想文化内容,造成导致网络空间环境异常复杂和混乱,加大网络空间治理迫在眉睫。习近平提出了共建“网络空间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部署。从由中国政府主办的“中美互联网论坛”,到连续三年在乌镇举办“互联网世界大会”,无不彰显着我国在全球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坚定信念与决心。在2017年3月,伴随我国《网络空间国际合作战略》正式颁布,全面宣示了中国政府在互联网全球治理中的政策立场、基本原则、战略目标和行动举措,进一步将网络空间治理中的“中国理念”具体化、透明化和战略化,扩大了网络空间治理中的全球合作范围,为推动全球网络空间秩序的和平稳定发出了强有力的“中国声音”、贡献了宝贵的“中国经验”、提供了有效的“中国方案”。

结 语

网络强国战略构想的提出,充分表明了党和政府从国家战略性高度,肯定了网络信息化建设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和必然性的重要作用。当今网络信息时代发展的瞬息万变,积极学习和深入贯彻习近平网络强国战略构想,不仅是现实社会的必然需求和时代呼唤,也是对解决当前我国传统产业升级难、转型慢和推动我国网络信息安全建设的重要保障,是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治网之道”的必然选择。我们应当充分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必将以“自强不息、奋勇前进”的大国精神直面互联网时代面临的一切艰难困阻,以“勇于创新、不惧艰难”的大国气魄开创互联网核心技术的研发创新,以“勇于担当、敢为人先”的大国责任主动引领全球互联网发展潮头,不断走向共享共建、合作共赢的美好未来,让互联网发展惠及人类社会。

猜你喜欢

网络空间强国发展
茅以升 立强国之志 建强国这桥
学习强国”积分兑奖党员学习“比学赶超”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学习强国”礼赞
网络空间安全人才培养专题概要
网络空间并非“乌托邦”
秦晋争霸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军地联动共治涉军舆情 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