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与自我确证
——评《现代性能够幸存吗?》

2018-02-20姜学斌

学术交流 2018年5期
关键词:对象化后现代社会科学

姜学斌

现代性的话语方式已经覆盖了当代社会科学的全部方面,而现代性问题本身也成为当代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现代性能够幸存吗?》是赫勒现代性理论研究的重要著作,这部论著集中表达了赫勒对现代性命运的担忧和希望。赫勒指出,现代性不仅晦涩难懂,而且自身包含着诸多矛盾。这是现代性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导致现代性生存危机的直接原因。

赫勒在《现代性能够幸存吗?》一书中,对现代性问题的探讨,始于对社会科学的重新释义,因而“社会科学的解释学”是全书的基础和出发点。现代性问题不仅反映在社会科学领域,而且与其他现代性条件下的生存质量问题密切相关,也关系着现代性的幸存与否。赫勒区分了前现代和现代的差异,阐释了现代生活方式对世界对称性关系的作用,她指出,所有的理论和哲学对于世界的诠释,必然包含着日常生活问题,因为日常生活本身就是建构在主体间性世界基础之上的现代生活经验。

赫勒在日常生活中创建了一种新的范式——“人类条件”,这种范式包含了日常生活中的一切,其中任何组成部分都不是日常生活中绝对必要的,但其构成的整体却是人类必须共享的。赫勒认为,对象化是日常生活的基础,它包括三个领域:自在的对象化领域、自为的对象化领域和自在自为的对象化领域。现代性使日常生活的三个对象化领域逐渐出现扩散式增长,于是在三者之间形成了脆弱的平衡,赫勒由此断言,不仅日常生活正陷于危机,而且人类生存条件也面临着威胁。人类条件置身于现代性的日常生活之中,只有三个领域中的每一部分都相互协调,才能够维护人类条件的脆弱平衡。

本书中,赫勒重新思考了现代性背景下的政治问题。她指出,现代性自身包含着诸多矛盾和对立,而现代社会是矛盾和对立的复合体。在现代社会中,存在着三种独立的逻辑,即现代技术的发展、社会分工的功能和合理的治国方略实践。这三种逻辑以工业化、竞争的市场社会和自由主义民主形式展现于西方的现代性中。现代价值的核心是自由精神,现代政治的全部内容就是对自由的诠释与实践,自由的属性涉及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现代性虽丰富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方式,却导致差异性消失,结果则是物的齐一化与人的齐一化。但现代性自身却又包容并生成差异,从而赋予了自身无限的可能性。

在现代性的生存焦虑中,现代性也在不断地进行着自我确证。最终,赫勒认为现代性幸存的根本在于以反思的后现代视角来解决现代性的问题。现代性并不是对一切现代的事物给予积极的肯定,或是对前现代的事物加以消极的否定,而是为生存于现代性环境中的人提供了普遍的自由属性。赫勒把现代性能否幸存作为一个后现代问题,但她认为并没有后现代主义或“后现代性”时代,这种情况既不会存在也不会生成;她所谓的后现代,并不是指一个“时代”,而是一种新的历史意识,现代性问题即源自于后现代历史意识。所谓的后现代性问题都是指向现代性本身,即幸存的现代性,在赫勒看来,或许正是这种现代性的偶然性,使现代性可以幸存成为可能。

这本著作并不是赫勒关于现代性的成熟理论,但却是其完整的现代性理论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现代性能够幸存吗?”赫勒对于这一问题并没有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更倾向于开放性的理解。但赫勒在书中表达了自己对现代性能否生存的基本意愿——期望现代性可以幸存并发展。赫勒认为,自由作为现代价值的核心,关系着人类的生存本质,在现代的生活方式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而构建现代生活方式的前提就在于现代性得以幸存;在自身的生存焦虑中,现代性本质中无限的可能性,不断赋予现代社会强劲的生命力和生存方式革新的创造力以实现自身存在的自我确证。

猜你喜欢

对象化后现代社会科学
《坠落的人》中“拼贴”的后现代叙事意义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人工智能:人类认识自己的整体对象化*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对象化的思想:人类生活中的信息
论《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对象化理论:作为马克思哲学的开端与基石
90后现代病症
“非对象化”及其人本价值
《宠儿》中的后现代叙事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