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党的领导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最大优势

2018-02-20

学习月刊 2018年4期
关键词:党的领导制度

●匡 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等方面的领导作用契合了中国社会治理的需要。在社会治理实践中,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地解决好社会治理难题。坚持党的领导已然成为了中国社会治理的独特优势,也必然成为中国社会治理顺利推进的基本遵循。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社会治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以及经济的发展水平。中国社会治理的基本制度安排,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长期革命斗争和在改革和建设中不断探索的结果。社会治理体系,包括与社会治理相关的所有制度机制,是在党领导下治理社会的制度体系,是一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社会制度。党的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刻影响到社会治理的全局,党的领导已经成为中国特色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因为“党具有巨大的思想优势、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有信心有能力随时准备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问题”。社会治理,说到底就是对人的治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思想、组织方面的领导说到底,就是从国情出发,围绕着人展开的有效政党制度安排。

通过加强党的思想领导,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认识世界、解释社会;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执政理念;以实现、维护、发展人民根本利益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群众路线作为党的根本工作路线。这是党的思想理论能够为人民所接受,实现党和人民意志高度统一的基本前提。这种广泛共识和意志统一,保证了在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的步调一致,而社会治理制度的协调统一和高效运行,也恰恰有赖于这种意志的统一和步调一致。按照马克思主义原理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治理制度,其各个方面和运行的各个环节都融入了党的宗旨和理念,使这种制度具有了科学的灵魂和坚实的精神支柱,成为制度运行的思想动力,保证了国家的各项制度机制都能够拧成一股绳发力,沿着同一个方向前进。

党的政治领导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根本保证。党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观察形势、思考问题,站得高、看得远,能够正确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顺应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善于把人民群众的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全局利益与局部利益结合起来,既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又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既有长远的发展规划,又有阶段性的发展目标。制定出的路线方针政策,能够最大限度地体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促进社会的发展进步。党通过法定程序将这些正确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国家法律法令和政策,在全体人民中贯彻落实下去。这种政治制度有效地避免了多党制下为了片面讨好民意,争夺选票而只顾眼前利益的短视行为。不仅保持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只要是正确的,只要是代表和维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就会产生强有力的政治感召力。把人民群众凝聚在党的周围,吸引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旗帜之下,实现党和人民在政治上的高度一致,这就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既有先进的政治内核,又有强大的动员能力,能够充分体现人民性,充分彰显了社会“善治”的内在要求。

党的组织领导使思想上政治上的共识和一致能够付诸于有组织的行动,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组织保证。组织起来的队伍才有无穷力量。党之所以有力量,最根本的就在于依靠民主集中制,把数千万党员和干部组织在一个整体中,统一思想、统一行动,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党的组织之所以有效,就在于组织的广泛、深入和严密。“各行各业、各个地区、各个方面凡是有党员的地方都建立党组织,做到‘横向到边’;党的组织从上到下深入到每一个地区、每一个行业、每一个方面的最基层工厂到车间、农村到村组、社区到楼门、部队到连队,做到‘纵向到底’;通过构建纵横交错的网络体系,使党的组织建设不留空白、不留死角,实现‘全覆盖’”。组织起来的数千万党员,不仅是群众中的先锋,也是社会上的精英,党内人才济济。经过党的培养,他们成为国家和社会各类机构、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通过党的组织体系以及各种制度体系中的这些中坚力量,把党的意志贯彻到各项制度的各个领域和制度运行的各个环节,再通过这支先锋队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的人民群众,使组织起来的能量通过各项制度发挥出来,显著增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动员功能,形成了邓小平同志所说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治理的有效推进。这种优势已经无数次地体现在了大型活动的开展、抗击严重自然灾害、应对大规模突发事件等大事当中。有些外资企业之所以重视企业党的建设,就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党组织的这种强大的正能量。此外,党还把培育基层群众的民主素养、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和机制作为己任,积极推动群众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保证了群众自治制度的健康运行,充分维护了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民主权利。

通过党的思想、政治、组织领导,把政治的、精神的、人才的力量注入到社会治理的制度体系中,实现思想、政治、组织、制度的高度统一,显著增强了制度运行的有效性,使中国社会主义治理制度展示出无穷的力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深刻变革、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环境变化之快、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前所未有,给中国社会治理提出了一系列新挑战新要求,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努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为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善于从坚持党的领导中汲取力量和养分,充分发挥党在社会治理中统领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具体进路有以下八方面:一是加强和改善各级党委对社会治理的领导,同时积极发挥各级政府的社会治理职能,切实搞好公共服务、公共管理、公共安全,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二是全面落实各级党委和政府社会治理主体责任,把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纳入各级党委和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纳入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三是梳理和规范党政各部门社会治理职能,加强顶层设计、整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建立健全社会治理领域权力清单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形成权责明晰、奖惩分明、分工负责、齐抓共管的社会治理责任链条;四是创新社会治理思路,扩大开放公共服务市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健全激励补偿机制等办法,鼓励和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社会治理;五是注重社会组织培育和引导,推动社会组织明确权责、规范自律、依法自治、发挥作用;六是以保障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发展人民民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在社会治理事务中依法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确保社会治理过程人民参与、成效人民评判、成果人民共享;七是加强社会治理领域相关法律法规立改废和相关政策制度制定完善工作,加快修订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法律法规,推动形成上下贯通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八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促进和谐,“通过社会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明确预期、稳定信心、激发活力”。

新形势下,只有牵住党建这个“牛鼻子”,社会治理才能保持正确发展方向,实现持续健康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从推进制度建设的高位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思路和要求,并提出“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在实践中,应不断完善社会治理党建工作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有效提升社会治理中党建工作水平,更好地引领社会治理发展方向,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党的领导在社会治理体制中的地位。报告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发展导向有机结合,专项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依法治理、源头治理有机融合,围绕切实解决影响人民安定、社会安定、国家安全的重点难点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大政策措施,为新时代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提供了基本遵循。

在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方面,要坚持党的领导,并善于运用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念和方法融入到工作中去。通过完善社会矛盾排查预警机制,运用大数据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实现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置。对直接关系群众切身利益且涉及面广、容易引发社会稳定风险的重大决策事项,必须从法律上进一步将风险评估列为必须经过的前置程序和刚性门槛。对于公众参与,必须规范参与的规则和程序,特别是第三方评估方面必须完善其机制,使之更具有广泛性、公正性、权威性,从而把评估过程真正转化成为协调利益、取得共识的过程。在矛盾纠纷化解上,要加强多元化解法制建设和平台建设,落实各地区各部门的法定责任。

在维护公共安全方面,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理念,弘扬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思想,时刻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要坚持安全生产高标准、严要求,招商引资、上项目必须严把安全生产关,加大安全生产指标考核权重,实行安全生产和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风险“一票否决”。党政一把手必须亲力亲为、亲自动手抓。

社会治安体系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主要依托。为提升整体效能,进一步加快建设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立体化、信息化,努力构建全方位的公共安全防控网络,要在党的领导下,从统筹城市公共安全综合治理入手,建立政府主导下的实体运作、集约高效的城市安全综合治理指挥调度机构,整合社会治理和市政管理相关部门资源,确立其全方位监测预警风险、统一归口应对处置各类风险的主体地位,努力实现城市运行异常情况、隐患苗头的提前发现、及时预警、有效处置,从而真正保护好人民的人身权、财产权、人格权。

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方面,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通过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在党的领导下,完善惩恶扬善机制,加快推进“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形成。

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必须完善以基层党组织为核心、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引导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群团组织等各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作用,健全城乡社区的服务功能和管理功能,尽可能把资源、服务、管理放到基层,使基层有职有权有物,更好地为群众提供精准有效的服务和管理。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要善于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不仅必须牢记,为什么人的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一个政权性质的试金石,而且必须具备带领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并以之为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的决心。在实践中,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猜你喜欢

党的领导制度
坚持党的领导
学习百年党史 坚持党的领导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乡村振兴公式 党的领导+双层经营+“三位一体”
履职尽责 主动作为 在坚持党的领导下发挥人大作用
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保证“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
依法治国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