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阈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研究 *
2018-02-20阚越
阚 越
全域旅游是指在一定区域内,通过对区域内资源的有机整合、产业的融合发展、社会资源的共建共享,把区域旅游作为一个整体,以旅游业带动并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理念和模式①。旅游协同发展是指在一定区域内各旅游子系统间的协同共生、自成一体,经高效有序化的整合,实现区域内各旅游子系统一体化运作的区域旅游发展方式②。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不仅可以把各旅游子系统的旅游景点规模化获得规模经济,而且可以使相关利益主体共同受益。
自20 世纪90 年代,旅游业以其强大的带动性和关联性被认为是世界第一大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超过了传统的钢铁、汽车等产业。2015年在世界出口名录中,旅游排名第三,超过食品、汽车行业,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旅游业出口甚至名列第一。进入21世纪,世界旅游格局已发生重大变化,欧美主宰的局面已被打破,亚太地区异军突起,随着“一带一路”、中俄蒙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等区域联合战略的提出,中北亚及南亚地区旅游业也引起了世界的关注。当前以地缘政治、经济为基础的相邻国家间跨区域旅游合作成为各国旅游业发展的必然选择③。中国新疆也因独特而优越的地理位置亦成为这些跨国联合战略实施的受益者之一,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和挑战。随着新疆旅游业的迅速发展,也迫切要求与周边国家、地区进行协同发展以提升新疆乃至我国旅游业的整体竞争力。
一、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
(一)先天独特的区位基础
新疆位于亚欧大陆中部,边境线长达5600千米,周边依次与蒙古、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8国接壤④。从2000年十五届五中全会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到2013年“一带一路”伟大倡仪的提出,新疆独有的地理区位使其在两大战略实施中都得到了优先发展。目前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世界发展的主要趋势,中亚各国在经济领域已采取全方位的开放政策,中亚各国试图通过东进门户——中国新疆进入亚洲,走向世界。至此,地理相邻的天然优势与迫切合作的情感优势,为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古丝绸之路的文化基础
古丝绸之路是2000多年前东起东亚,途经中、西亚,连接亚、欧、非三洲的东西交通动脉和文化桥梁。遥想当年,驼铃和车轮既凿通了贯穿东西的千年古道,又沟通了亚欧人民的心灵与文化,一队队商驼运载的不只是商货,更是承载着东西方的璀璨文明。古丝绸之路途径国家和地区在历史、艺术、宗教等文化领域上存在相似性,这将为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共同打造丝绸之路旅游品牌协同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基础。
(三)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经贸基础
在面临区域经济一体化、全球贸易增长和投资格局调整的关键时期,“一带一路”伟大倡仪中新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提出,契合沿线各国的需求,为世界新经济格局开启了机遇之门。丝绸之路经济带横跨亚、欧、非三大洲,东联繁荣的亚太经济圈、西系发达的欧洲经济圈、中居能源丰富的中亚,然而中国新疆位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的提出,为中国新疆同周边国家形成更加友好的政治关系、更加牢固的经济纽带和更加紧密的人文联系搭建了平台⑤。2016年新疆实现国民生产总值9617.23亿元,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其中,旅游业发展态势良好。据自治区旅游发展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新疆接待国内游客7901万人次,同比增长24.5%;国内游客消费总额1340亿元,同比增长24.8%;接待入境游客201万人次,同比增长19.6%;入境游客消费总额9.01亿美元,增长23.4%。旅游业已成为新疆支柱性产业之一,旅游先行带动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他产业的经贸发展路径,可为新疆与周边国家开展旅游协同发展提供经贸基础⑥。
(四)全域旅游时代的战略基础
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提出“全域旅游”发展战略,要求区域内不同主体、不同资源、不同要素之间通过整合,实现区域旅游一体化发展,提出要把一个区域整体建设为功能完整的旅游目的地,达到景点内外一体化,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都是旅游环境的旅游新格局。从世界地域格局的角度审视新疆与周边国家在共同发展国际旅游过程中可借助“丝绸之路”这一国际品牌将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视为“丝路游中亚旅游区”,同时用目前我国提出的“全域旅游”战略指导“丝路游中亚旅游区”的建设与发展,使其成为新疆与周边国家开展旅游协同发展的战略基础。
二、我国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现状分析
(一)我国与俄罗斯、蒙古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俄罗斯是最早与我国开展国际旅游合作的国家。随后俄联邦政府成立,中俄旅游合作成为两国民间层面全方位交流合作的方式已初步达成共识。中俄间长达4300多千米的边境线和数十个通商口岸的开放,使俄罗斯从前苏联时期到俄联邦时期,一直是我国入境旅游的主要客源国之一,来华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人数基本保持持续增长。中俄两国继2006年、2007年互办“国家年”后,又于2009年、2010年互办“语言年”,使得2011年来华旅游的俄罗斯游客人数达到254万人次,占俄罗斯当年出境旅游人数的5.8%,至此俄罗斯成为我国第三大旅游客源国⑦。在此良好的发展态势下,中俄双方顺势而为,共同商定2012年在中国举办“俄罗斯旅游年”、2013年在俄罗斯举办“中国旅游年”,至此中俄的“旅游年”外交拉开了序幕,百集旅游宣传片《你好·中国》、《你好·俄罗斯》在中俄两国电视媒体同步播放。据统计,2013年俄来华旅游人数达到218.6万人次,中国赴俄旅游人数达107万人次,使我国成为俄罗斯第二大客源市场。2017年3月中俄最大的旅游文化合作项目“张家界大成俄罗斯国际马戏城”已开工,该项目预计要建设一座座位超过1万个的世界上最大马戏表演馆,届时必将进一步促进中俄两国旅游协同发展⑧。
中蒙两国有4600多千米的边境线,自1949年中蒙建交,中蒙已形成经济互利、政治互信、外交互通、文化互动的良好局面,使中蒙未来旅游协同发展有良好的空间。早在1992年,中蒙两国就开展了边境旅游,当时就设计了二连浩特市——扎门乌德市一日游、二连浩特市——赛因山达市三日游,以及二连浩特市——乌兰巴托市五日游三条线路,到2006年中蒙又开设了二连浩特市——哈拉和林市六日游和二连浩特市——色楞格省七日游两条线路。2009年中蒙两国在新疆首开边境游,2010年新疆首次组团自驾6000千米历时18天穿越中蒙,欣赏沿途风光,开辟了一条探险旅游的自驾路线,在2013年“茶叶之路”中蒙俄国际汽车自驾游成功开展后,2014中蒙俄联合举办“首届国际自驾旅游活动”,旨在增进中、蒙、俄 “路桥合作走廊区”和 “茶之路”沿线国家的区域旅游发展,进而推动中、蒙、俄旅游协同发展。
(二)我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我国与中亚五国中的三国即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三国相邻,一直保持睦邻友好关系,在彼此互信、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基础上,深入开展了经济建设、文化交流、地区安全等领域的协同发展,协同合作的广度、深度、质量、规模逐年提升。2017年恰逢中国与中亚五国建交25周年,中哈自1992年建交,已陆续签署中哈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发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接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等⑨。在旅游领域双方高层已达成协同发展共识,早在1998年就签署中哈旅游合作协定,目前双方都在进一步采取重要措施,哈萨克斯坦已将旅游业作为该国7 个优先发展的行业之一。“中国旅游年”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成功启动,标志着中哈旅游合作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双方都希望在旅游年这一平台上,进一步推动双方旅游协同发展⑩。中国新疆正在致力于丝绸之路核心区目标的建设中,“中哈国际合作示范区” 已纳入新疆十三五规划中实施,新疆霍尔果斯市已建立“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2016年在该合作中心成功举办“中国·霍尔果斯首届中亚跨境旅游合作论坛”,同时用全域旅游的发展理念指导创建霍尔果斯中哈国际旅游区,将其打造成国际跨境旅游示范区,将中哈知名城市的优势旅游资源统一捆绑即把城市当成最大的景区来经营。霍尔果斯口岸自2016年2月正式开启落地签证业务,经霍尔果斯口岸入出境的第三国公民、商务考察人员可直接在霍尔果斯办理口岸落地签证手续,跨境旅行这无疑是对中亚旅游者更具吸引力。
自1991年底吉尔吉斯斯坦独立,1992年就与我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虽然吉尔吉斯斯坦是独立以来中亚五国中政权更迭最频繁的国家,但各届政府都秉承与我国保持睦邻友好的关系,现任总统阿尔马兹别克·阿坦巴耶夫表示,全力支持我国提出的“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早在1881年,中吉两国间就通过吐尔尕特口岸进行通商,随着开放及通商程度的加深2002年又开放了伊尔克什坦口岸。2004年吉尔吉斯斯坦总理朱玛里耶夫·库巴尼其别克在出席“新疆首届南疆旅游节—国际旅游城市市长论坛”上就表示,吉尔吉斯斯坦位于古丝绸之路中段,有两条路线经过吉国境内:一条是从新疆喀什经伊尔克什坦口岸到达吉尔吉斯斯坦的奥什州 ;另一条是从新疆喀什经吐尔尕特口岸到吉尔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凯克市,为双方旅游合作提供了历史条件。吉方将提供优惠的旅游政策和安全保障,欢迎中国游客前往吉尔吉斯斯坦著名的伊塞克湖观光,同时欢迎中国企业家、旅游组织到吉尔吉斯斯坦投资。2013年新疆与吉尔吉斯斯坦文化旅游部签署合作备忘录,确定双方将在平等互信的基础上,建立定期沟通协商机制,在宣传促销、行业管理等方面交流合作、定期交换旅游统计数据、共同开发旅游产品、增进业务联系,共同推进边境旅游和团体旅游免签政策。2015年中吉签署“2015~2020两国毗邻地区合作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旅游等11个领域的交流合作。2016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吉尔吉斯斯坦言论报》再一次表态愿与吉方全面深化旅游等领域的交流合作。随着“一带一路”丝路游的兴起,国内越来越多的旅游者倾向于到吉尔吉斯斯坦旅游,目前旅游业在吉尔吉斯斯坦被认为是最具发展前途的行业,已有大量新疆旅游企业前往吉尔吉斯斯坦开展旅游业务、投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根据吉尔吉斯斯坦政府最新公布数据,目前旅游业占吉尔吉斯斯坦国民生产总值的5%,约合人民币10亿元,中国新疆游客占吉尔吉斯坦游客总人数的30%。总之,中吉间不可改变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古丝绸之路的历史文化,赋予了两国旅游协调发展的先决条件。
我国与塔吉克斯坦边境线全长497千米,新疆喀什中塔边界卡拉苏一库勒买口岸是中塔两国贸易通道。2007年塔吉克斯坦成为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正式成员,塔方表示未来将与世界旅游组织各成员国进行合作,发展国内游和入境游,使旅游业的发展成为国家减贫计划的一种手段。据塔吉克斯坦旅游委员会数据显示,来塔吉克斯坦的旅游者主要来自伊朗、阿富汗、俄罗斯、美国、中国、土耳其等国家,2012开始,塔吉克斯坦开始计划实施免签证政策,以期增加塔吉克斯坦旅游业发展和来塔吉克斯坦旅游人数。积极开通杜尚别至北京的定期直航航班,该航线将改善双边商务往来,进一步加强中塔交流和旅游互访。虽然目前中塔旅游发展受到阿富汗、中东局势变化、“三股势力”、跨国组织、宗教极端思想的严峻挑战,但塔吉克斯坦政府正在努力改善塔吉克斯坦对外国家形象,积极参与和实施世界旅游组织以及丝绸之路旅行等各项活动,所以中塔未来旅游协同发展有望实现。
(三)我国与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旅游协同发展现状
中国与阿富汗边境是在中国、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三国交界的瓦汗走廊。瓦汗走廊在两山之间海拔5000米以上,无人居住也无交通通道,是人迹罕至之地。阿富汗被誉为“帝国坟墓”、“兵家死地”,历史上没有一个帝国能长久的统治这里。自美撤军以来阿富汗国内安全形势严重恶化,内斗加剧,阿塔、基地等恐怖组织卷土重来使阿富汗及地区安全形势更加严峻。而与阿富汗密切相关的恐怖主义、极端主义以及毒品走私严重威胁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经济发展。2016年中国、巴基斯坦、阿富汗、美国“四方对话”显示,我国在顺应国际社会期待、转变外交理念和寻求自身利益的当下,开始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阿富汗问题,以期推动向西推进的“一带一路”倡议。阿富汗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可发挥独特作用。阿富汗是古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国家之一,积极回应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构想。阿富汗政府和民间均对“一带一路”倡议给予高度评价和期待。阿富汗还出台了《十年转型发展报告( 2015~2024)》,并确定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私营经济、良政及人力资源建设等优先发展领域。虽然目前中阿不具备开展双边旅游合作的安全政局环境,但双方正共同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相信和平稳定的局面终会实现。
中国与巴基斯坦接壤边界只有约600千米,但却是关系“最铁”的邻国。巴基斯坦是我国“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的重要支点国家。2013年李克强总理访巴提出中巴共建“北起中国新疆喀什、南至巴基斯坦瓜达尔港的中巴经济走廊”。“ 中巴经济走廊”项目是一条北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南连“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包括公路、铁路在内的贸易走廊,不仅贯通海陆丝绸之路,而且是与我国合作“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双边贸易高速增长,2013年我国已成为巴基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但巴基斯坦是紧邻“恐怖漩涡”阿富汗,阿富汗恐怖组织通过巴阿边境不断向巴输送暴恐分子,巴国内各地又有分裂主义倾向与恐怖主义相勾连,致使巴国的安全与稳定陷入泥潭。所以至今中巴国际旅游合作不尽如人意,但双方仍在努力,中国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接壤都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随着喀什特殊经济区的设立,喀什地方政府大力支持旅游业发展,已相继举办三届喀什国际旅游文化节,力争把喀什建成巴基斯坦的旅游目的地和旅游大通道。巴基斯坦为了恢复旅游业发展,已通过宪法修正案将旅游部放权到各省,各地政府负责发展本地区的旅游。在2016年丝绸之路旅游年、中巴建交65周年之际,中巴又共同举办了“驾越丝绸之路·中巴友好万里行”活动,旨在弘扬丝路精神、宣传中巴文化旅游资源,推动中巴旅游线路相通、人民友好交流、旅游经贸合作、促进中巴旅游共同发展。中巴民众通过旅游了解对方的社会文化、增进感情,从而进一步深化双方在政治安全及经贸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中国和印度的边境地区大部分在西藏,一少部分在新疆。中印两国边境西起喀喇昆仑山山口,东至中、印、缅三国交界处,中间隔喜马拉雅山区。中印边界堪称中国陆地边界中既特殊又神秘的边界,中印边境地区不仅没有一块界碑,而且整个边界又被分为东、中、西三段。自1950年中印建交,中印旅游业都获得巨大发展。自2002 年开通北京至新德里、上海至孟买的航线,至目前南航与印度捷特航空正式开展SPA(特殊分摊协议)合作。南航通过与印度捷特航空25个国内航段、10个国际航段的有效衔接,以及与印度航空24个国内航段、16个国际航段的衔接,使中国各地的旅客可以直接在南航购买前往印度国内的机票,经广州至德里,再转乘印度航空或捷特航空的航班前往印度各城市。据国家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中印双向交流人数已达90万人次。自2007 年“中印旅游友好年”, 2016年印度又举办了“中国旅游年”, 相信在两国政府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随着中印互办旅游年,游客互访量将得到大幅提升。目前中印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都处在国内旅游发展的黄金期,也都具有潜力成为出境旅游大国。中印旅游协同发展将成为亚洲乃至整个世界旅游经济增长的动力,必将成为世界旅游格局中的一颗闪耀明星。
三、全域旅游视阈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的对策
基于上述我国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现状,以及对各国宏观大环境、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后,在全域旅游战略方针指导下提出如下中国新疆与部分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模式:一是西拓中国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的中北亚旅游区;二是南连中国新疆与巴基斯坦、印度的南亚旅游区。
(一)政府间统一认识,深化协同发展
区域旅游协同发展涉及不相隶属的行政主体,协同必将面临合作,而合作态势必要求不相隶属的行政主体政府间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达成一致、统一认识,以平等互惠互利为原则,协同主体间构建行之有效的发展机制和方针政策。中国新疆目前有近2500万人口、哈萨克斯坦有近1800万人口,俄罗斯有1.4亿多人口主要集中分布在俄罗斯西部的欧洲部分,蒙古国有300多万人口。2016年新疆入境游客排名前三位的是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和蒙古国;中国也已成俄罗斯入境旅游的最大客源国和第二大目的地国;中国和俄罗斯也是哈萨克斯坦的主要入境客源国。所以,新疆与哈萨克斯坦、俄罗斯、蒙古构成的中北亚旅游区市场潜力巨大,在区域内互为旅游客源国和旅游目的地的地缘优势日益突出。因此,政府间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谋求合作,建立互信机制,尽快构建合作框架,深化协同发展。
(二)旅游企业互惠合作,共塑整体形象
在各国政府达成旅游协同发展共识的基础上,各国旅游企业就可以在具体业务上实施互惠合作。通过优势资源的整合、市场份额的共享、商业信息的互通,最终形成区域放大效应,进而实现东北亚旅游区、南亚旅游区的交通道路联通、商品服务贸易畅通等多个目标。新疆与哈、俄、蒙三国在旅游资源方面都有各自的优势,新疆和哈萨克斯坦境内由于受到丝绸之路文化的影响,形成了特有的历史文化遗迹。丝绸之路沿线遗留了大量的古建筑遗迹、石窟壁画、古代墓穴、民族习俗等人文旅游资源,同时也有神秘莫测的自然旅游资源。俄罗斯的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数千处名胜古迹、30多处国家级自然公园、近 2000个博物馆,12处世界文化及自然遗产。蒙古国草原风光美不胜收,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各国旅游企业应加强沟通联系,可以成立旅游企业联盟,互访考察推介、相互借鉴和学习、共同设计互联国际旅游精品线路、定期举办旅游发展研讨会、旅游产业论坛等学术会议,在企业微观层面推进新疆与周边国家旅游协同发展。
(三)旅游项目合作共赢,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旅游要发展,道路交通必须先行。旅游目的地的可达性是影响目的地旅游业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特别是出入境旅游,目的地与客源地之间的距离和可进入性直接影响入境旅游市场客源的规模。纵观世界旅游业发达区域和国家,主要的客源都是来自地理相邻的区域或周边国家。
2016年新疆在交通道路建设方面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0亿元,同比增长51.3%。交通道路建设完成情况以及交通项目等工作均居全国前列。新疆整体交通运输服务水平显著提升,正在有序形成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新疆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飞机场有18个,是我国拥有机场最多的省区,目前还有9个民用及通用机场正在选址。新疆在机场建设、改扩建、航线开辟、民航发展方面正在积极与国际接轨。2016年新疆在国际道路运输方面,中俄过境哈萨克斯坦的多边国际道路运输线路已正式开通,中断7年的中巴国际道路运输也已恢复直达通行,中巴哈吉四国过境运输正式开通运行,新开辟中哈、中吉国际道路客货运输线路4条,总数达111条,居全国之首。新疆交通路网建设旨在推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力争把新疆建设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交通枢纽中心、游客集散中心。
在全域旅游新理念的指导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在未来旅游项目合作特别是旅游基础设施交通网络的建设方面要以“增强西联北上通道,开辟南下干线,形成中北亚旅游区、南亚旅游区区内、区间交通网络”为建设目标,形成中有东西亚欧大陆桥,北有中俄空中航道,南有中巴、中印通道的交通格局。在铁路和航空方面,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可以通过已有线路的优化升级、新航线的开辟以及增加通往主要旅游城市的列车和航班旅游专列的数量等措施加强区域旅游协同发展。而公路建设方面可以通过共建项目,侧重点是建设好进出旅游景区的公路以及景区内的游览道路等。在此基础上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在餐饮、住宿、景区点建设等方面也可以联合共建,通过项目合作,实现技术、资金、人员以及经验的流通,深化合作,真正实现协同发展。
(四)网络科技支撑,共享智慧旅游信息平台
目前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给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影响。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以及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完善,旅游信息化进程加速,智慧旅游体系逐渐建设。而当下全域旅游的发展战略也必须用网络科技手段作为支撑,通过智慧旅游与现代通信技术结合,在旅游导览、导游讲解、休闲购物消费等方面借助科技手段和大数据,实现旅游服务、旅游资讯等的全域共享。从全域旅游的定义可以看出,全域旅游的落实需要以智慧旅游和旅游信息化建设为抓手,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通过智慧旅游区建设,为游客提供全过程的旅游服务、全方位的旅游体验、全要素的资源整合以及相关行业的融合。中国新疆与周边国家可以通过智慧旅游信息平台的建设,同享旅游统计数据、旅游者消费信息、旅游企业信息等旅游舆情,以备技术分析,为各国旅游领域的科学研究以及行业发展战略确定提供数据信息依据。
注释:
①李君轶,高慧君:《信息化视角下的全域旅游》[J],《旅游学刊》2016年第9期,第24~26页。
②张欢欢,陈梅花:《西北地区旅游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4期。
③余子萍:《中国旅游客源地概况》[M],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年。
④沈会盼:《新疆特色经济发展战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5年。
⑤杨胜刚:《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格局模式研究》[J],《时代金融》,2016年第26期,第15页。
⑥李秀花,王燕,曹相东,隋父莅:《丝绸之路经济带视野下新疆旅游业的优势及其发展》[J],《当代经济》,2016年第26期,第72~73页。
⑦搜狐新闻:http://news.sohu.com.
⑧新湖南新闻: http://hunan.voc.com.cn.
⑨环球网国际新闻:http://world.huanqiu.com.
⑩人民日报:http://paper.peopl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