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动态工况下的自卸车车厢轻量化设计
2018-02-20王兰花狄超群
王兰花 狄超群 刘 琪
(1.济南大学泉城学院,蓬莱市 265600;2.山东蓬翔汽车有限公司,蓬莱 265600;3.临沂市科学技术合作与应用研究院,临沂 276000)
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促使货物运输量持续增长,在公路交通运输车辆中,自卸车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由于自卸车车厢自身重量较大,对自卸车燃油经济性造成较大影响,因此在保证自卸车车厢强度与刚度不变的情况下,减少自卸车车厢重量,从而提升自卸车燃油经济性成为了近些年自卸车研究的热点问题。在具体研究设计过程中,不仅对自卸车车厢轻量化设计方案进行研究,也要对自卸车整体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从而结合车厢主板结构、整体布局等方面,不断优化自卸车车厢结构。
1 自卸车车厢有限元建模
本文以某款自卸车车厢为例进行分析,该自卸车车厢主要由车厢后栏板总成、车厢前栏板总成、右侧边板总成、左侧边板总成与底板总成5个部件组成,原车身材料均为结构钢Q235、Q345和B510L。同时该车厢属于左右对称的结构,为确保提升计算效率,仅选取自卸车车厢左侧模型即可。将自卸车车厢左侧划分为网格形式,单元总数为626646个;在所有单元中,三角形单元数量需要为2184,使其能够充分满足有限元模型精度要求[1]。
2 自卸车的车厢轻量化设计
2.1 自卸车车厢静态工作轻量化设计
该自卸车车厢在静态工况下,优化设计问题数学描述如式(1)、式(2)所示。
式中,f(x1,x2,…,xn)为车厢的目标函数;x1,x2,…,xn为车厢的设计变量;g.j(x1,x2,…,xn)为m车厢的约束条件。本文对自卸车车厢进行的研究,主要选取车厢总成45个核心部件,不断优化自卸车车厢的轻量化设计。同时所设计的车厢强度的安全系数不低于1.2;前后板总成的变形量不高于10mm;底板总成的变形量不高于15mm;侧板总成与底板总成的变形量不得高于30mm;板材的厚度不低于0.7mm,不高于25mm。结合可以选择的材料,该车厢改的主体结构材料选取QSTE700,其抗拉强度为970.8MPa,屈服强度为745MPa,延伸率为0.144。所以要想在保证不改变车厢零件结构的基础上实现重量减轻设计,不仅要分析自卸车在运行过程中的工况,也要对自卸车刹车工况进行充分的考虑,确保自卸车安全[2]。
2.2 自卸车车厢动态情况下轻量化设计
虽然通过不断优化车厢静态工况尺寸,能够得到相应的车厢板厚,但是无法满足冲击工况要求,因为不仅需要优化设计车厢静态工况,也需要对动态冲击工况结构进行优化设计。本文主要通过运用近似建模技术,对自卸车进行有限元建模,并利用NLPQL梯度优化算法对其进行计算,对车厢动态工况结构进行优化,同时利用Visual DOC计算软件,对整个计算过程进行演算,在确保计算精度的前提下,建立相对复杂的仿真模型,并减少仿真模型分析次数,大幅度提高优化效率[3]。
选用Kriging近似模型建立模型时,必须选取设计空间中样本点进行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车厢设计变量X1、X2、X3分别为冲击工况中车厢的底板厚度、内纵梁厚度与内横梁厚度,利用最优拉丁超立方法,选择10个验证样本点与30个建模样本点,建立Kriging近似模型。通海还需要建立以车厢内横梁、内纵梁与底板厚度为变量,以冲击最大变形冲击、最大应力与模型质量为函数的Kriging近似模型,进行试验,确保3种近似模型经过验证之后,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3639,0.04124,0.04412,得知模型设计能够充分满足精度要求[4]。
最后,利用NLPQL对具有约束非线性数学规划问题进行解决,发挥NLPQL稳定、收敛与易于得到全局最优解等优点。NLPQL中序列二次规划法(SQP)属于极其核心的一种计算方法,通过使用SQP计算方式,能够将目标函数以“二阶泰勒级数”的方式展开,不仅能够转变车厢设计约束条件,使其变为更加简单的线性化问题,也能够将非线性问题转变为二次规划问题,确保求戒指最优化。
2.3 评估轻量化设计自卸车的车厢强度与刚度
对自卸车车厢静态与动态工况进行充分评估,才能确保优化车厢轻量化设计方案的可行性,而且通过选择车厢荷载条件较差的工况,可以验证优化方案荷载极限。车厢静态工况最大变形量边板为26.78mm,最大应力为653.0MPa,底板为11.63mm,车厢的设计满足性能要求。车厢动态工况最大的变形为5.1mm,最大的应力为744.64MPa,能够确保车厢在冲击工况中满足性能要求。优化后的将车厢整体质量由2728kg减至2081kg,减重效果为23.72%。
3 结语
由于自卸车车厢自重过大,需要对之进行有效的优化设计,降低其重量,确从而提高其燃油经济性。本文通过对某自卸车车厢进行研究与分析,在不改变自卸车车厢原结构的基础上,将车厢部件的材料、板厚作为自卸车车厢优化设计的重要方向,从静态与动态两个方面,,进行轻量化的设计,最终实现了自卸车车厢减重的目标,在保证车厢强度与刚度的基础上,自卸车车厢减重效果达到23.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