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合的相关研究

2018-02-20王乐让

现代制造技术与装备 2018年12期
关键词: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受力

王乐让

(咸阳师范学院,咸阳 712025)

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优化整合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势在必行,这项工作能够有效强化知识点之间的连接关系,整合相关知识点,从而达到节省教学时长、提升教学质量的目标。

1 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课程教学内容

1.1 工程力学

在机械设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工程力学课程主要是服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在机械设计过程中,大部分理论知识均来自工程力学这门课程。材料力学是在力学基础上进行受力分析、力学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讲解。

1.2 机械设计基础

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主要是为培养学生分析能力,使其能够自主设计参数、计算传动参数、开展零件设计与选择,并为后期机械制造、机械工艺专业课程教学奠定基础。

2 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关联性

2.1 工程力学知识点关联

工程力学各个知识点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第一,静力学概念为后续力学课程教学开展奠定基础;第二,学习静力学公理,可以正确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第三,学习材料力学概念、杆件变形形式,可为材料变形、材料受力分析提供理论依据;第四,学习受力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受力分析技巧,为后期机械设计学习奠定基础;第五,力系均衡知识点主要分析作用在物体各个点上的力的联系,帮助学生建设相应理论支持;第六,学习轴向拉伸与压缩、机械构建规律,可以为后期机械零件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2.2 机械设计知识点关联

机械设计各个知识点也是相互联系、前后呼应的,将各个分散知识点整合在一起,就形成了完善的机械设计知识体系。机械设计知识点关联主要体现在:第一,机构自由度分析是分析机构运动情况、机械运动情况的理论基础;第二,带传动、轮系、齿轮传动属于常见传统系统,是机械设计关键点;第三,平面连杆机构、间歇运动机构是常见基本性机构,能够为机器运行奠定基础;第四,轴属于机器内的核心零件,可支撑机器回转,是机器运行核心;第五,联接促使机器与零件之间相互联接,计算扭转强度与挤压强度。

2.3 两部分关联性

就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而言,两者之间的关联性知识主要包括以下内容:第一,机构自由度分析与工程力学内力约束类型及性质知识点关联;第二,轴承失效分析与受力分析有关联;第三,平面连杆机构识图、特性分析、压力角、传动角与工程力学受力分析有关联;第四,轴设计受力分析与扭转强度有关联;第五,带传动、齿轮传动、轮系设计与工程力学受力分析、力系、强度计算有关联性。

3 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合措施

基于每门课程各个知识点之间的关联性,应不断优化整合教学资源,确保教学资源的有效应用,具体如图1所示。

图1 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整合

3.1 改变教学流程

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基于静力学概念与公理,分析工程力学的力系、受力部分知识,促使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能够与工程力学课程形成紧密联系。学生会先学习理论知识,接着学习机构自由度、凸轮机构等知识点;此外基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内关联部分,先教授挤压强度、剪切强度、压缩强度计算等内容,此阶段教学需要引导学生综合考虑弯曲变形、扭转变形等知识,借助工程力学内力扭转变形、轴向拉伸等知识进行引导。最后,在轴轮、机构自由度、平面连杆知识教学中,需要确保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再开展相关内容教学。

3.2 优化教学时间

在高职院校中,机械设计基础总教学时间为90个学时,力学部分占20个学时,机械设计部分教学占70个学时。传统教学模式是先力学再机械设计,这种教学模式会出现以下几类情况:在零件设计教学降解过程中,学生无法精准掌握受力分析知识,教师只有花费时间重新讲解,才可保证教学持续性;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着教学时间紧张问题,若每次都花费时间去温习知识点,将难以保障教学进度。

以光滑接触面约束内容为例,在前期,教师讲解过程只需30min,前10min讲解理论知识,20min进行举例、分析,学生基本可以理解与接受知识点。但在后续机械设计课程教学中,与光滑接触面关联的知识点为平面连杆机构传力特性,由于两部分教学时间相隔1月有余,学生无法将关联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因此教师重新安排课程,其中5min复习、20min概念讲解、30举例与分析,整个教学过程花费时间为55min,两部分知识总共花费教学时间85min。

但是通过整合两部分知识点,在光滑接触面约束知识讲解完之后,就开展平面连杆机构压力角、传动角概念讲解,两部分知识讲解总共用时60min,既可以节约教学时间,又可以使学生精准地将两部分知识联系在一起。

3.3 合理设计教学内容

在高职“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优化整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学生学习水平,满足学生学习需求,符合学生认知标准。教师在教学内容设计过程中,要严格遵循“因材施教”教学原则,不同学生分配不同任务,依据学生掌握高职“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知识点程度,设计各类操作项目,以此达到最终学习目标。

4 结语

通过本文分析,可以发现高职学院工程力学与机械设计两门课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通过优化整合各个部分知识点,可以更加合理的应用教学资源,节约教学时间,从而保障教学质量与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其他专业课程知识奠定良好基础。

猜你喜欢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受力
《工程力学》微课教学模式探索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探究
自动化技术在机械设计制造中的应用探讨
关于三维CAD技术在机械设计中的应用
与鸟相撞飞机受力几何
机械设计中减震降噪的应用研究
受力分析的三个“嘱托”
工程力学
底排药受力载荷及其分布规律
虚拟仿真技术在复杂工程力学问题实验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