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
2018-02-20
今天,随着生活水平提高及健康意识的增强,人们更加追求生活质量、关注健康安全,不仅要求看得上病、看得好病,更希望不生病、少生病,期盼就医更舒心、服务更体贴,加之“健康中国”战略的推动,层次更高、覆盖范围更广的全民健康需求正在被释放,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应运而生。
鄂西北某大型三甲医院针对社会精英人群推出了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计划,以家庭为服务单元,以实施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为核心,通过提供院前、院中、院后一体化健康服务,防治结合,构建全面专业的家庭健康呵护体系。
整体方案
针对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计划,医院确立了相应的目标群体,其标准为:关注自身及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本区域内外企业家、社会精英,以及特殊职业群体,并且自愿签约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
根据目标群体的特点,医院制定了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的具体方案:方案基于传统家庭(假定一个家庭共有父母、年轻夫妻、孩子5口人)设计,当该家庭加入家庭健康管理特需服务以后,医院首先会对家庭成员进行全身状况评估,建立电子健康档案。除血压、血糖、血脂等常规项目外,主要是采取“私人定制”方式,开展个性化健康体检。
针对老年人除作好常规性及个性化健康体检外,还专门编制了影响老年人健康的风险度评估量表,对老人运动量及日常饮食行为等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针对年轻夫妻除做好常规项目个性化体检外,更多注重其情绪管理。年轻夫妻可能因为工作压力大等因素出现情绪不稳定、抑郁等情况,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可为其提供心理方面的指导。年轻人生活方式、膳食、身体状况等会影响到孩子,因此会得到密切关注。如孕期肥胖可能对胎儿造成影响,孩子出生后,医院会特别关注孩子的营养状况。
1 以家庭为服务单元,以实施健康管理和疾
2 关注每个家庭成员身心健康是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计划的核心要义。
基本服务
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分为基本服务和延伸服务,基本服务包括以下内容。
一是为特需家庭成员每年提供实名制健康体检服务。金卡客户平均每人每年5000元的体检项目套餐,银卡客户平均每人每年2000元的体检项目套餐。体检中心也可根据特需家庭成员的个体需求定制个性化的体检项目套餐。
二是从心理、社会、生物三维度为特需家庭成员每年提供健康评估服务,并且提供专业的健康生活方式干预,针对性一对一生活方式辅导,健康生活方式专题讲座,内容包括治疗性生活方式改变、膳食干预、运动干预、心理干预、药物干预、健康教育干预等。
三是为特需家庭提供包括医疗需求的帮助、安全用药管理、院外管理、慢性病管理、调理与保健服务以及动态演变过程监测管理等项目在内的健康维护。
四是为特需家庭成员开展实名制全程预约就医服务。预约挂号、预约专家、预约检查、预约会诊、预约手术、预约住院、预约出院和预约复诊等服务。
五是对行动不便、慢病老人等特殊情况者提供非浸入性特需医疗上门服务以及为特需家庭成员车辆进入医院提供优先通行服务、优先体验健康服务新项目等。
延伸服务
延伸服务包括以下三项。
一是提供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智慧医疗。每一个患者都可以通过手机应用查看个人曾在医院的历史预约和就诊记录,包括门诊/住院病历、用药历史、检查单/检验单图文报告,不仅可以及时自查健康体检报告,还可通过在线方式进行医生咨询、医院医生查询、医院地理位置导航、院内科室导航、健康资讯播报等,从而实现从身体不适到完成治疗的一站式信息服务。
二是提供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服务的移动医学图书馆。利用多年前已实现的电子书、在线阅读平台以及智能手机和iPad的不断发展,可以为精英人士挖掘更多的固有资源,从而让阅读不仅变得便捷、随兴,而且更为有效,如可为精英人士提供类似丁香园用药助手功能的常用药物小贴士,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了身体不适自查、小病先问诊、大病去医院的新型就医模式。
三是提供新型惠民养老或母婴照护。目前,我国养老方式有家庭养老、以房养老、社保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但在家庭功能弱化以及计划生育政策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以房养老的弊端日渐凸显。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可以为老年人提供日常的健康检查、慢性疾病管理等服务形式,充分发挥了特需医疗服务形式服务、辅助服务的内涵。
具体办法是:为特需家庭建立家庭成员健康积分,健康积分以特需家庭为单位,以特需家庭及其成员在医院实际支付的健康消费金额为计算依据,每1元积1分。每年固定支付的基本费用也全额参与积分,健康积分同时纳入家庭健康档案管理。根据积分情况,家庭成员可享受不同级别的医院养老服务(和众养老)或享受母婴照护优惠服务,也可根据特需家庭实际需求确定其他健康服务项目的优惠等。
执行主体
医院各科室对持有《特需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卡》的客户提供特需医疗服务。健康管理部是该项目的执行主体,负责“特需家庭健康管理服务方案”的组织实施。
具体职责包括组织全院各科室进行目标人群筛选、特需家庭招募、服务协议签约、目标任务分解、督导、考核;特需家庭的日常联络和客户关系维护;特需家庭成员的健康体检及就诊接待协调安排;协调临床医技科室为特需家庭成员提供健康管理服务,并督导健康管理内容的落实;组织有关部门对特需家庭进行以生活方式干预活动为主体的健康管理服务;全院各科室在日常检查、接诊服务过程中,积极推介、发现和吸引关注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客户群体,积极倡导慢病科室在服务过程中有针对性地筛选潜在客户,协助完成签约目标客户。
鄂西北地区对特需服务规模有明确的相关规定,而对于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的规定相对滞后,但是在实施效果方面,成效明显。
一是服务对象和协作单位得到拓展。签约家庭或接受健康体检的覆盖率逐年增加,自愿接受健康监测系列服务的人群越来越多,协作签约单位或集团同比增加。
二是构建健康服务产业链。设置女性健康科学中心、设立心理卫生中心、运行母婴照护和养老会所,更加重视疾病之后的康复及养生和养老。
三是健康融入诊疗环节。成立健康管理部,构建起完整的健康促进管理、制度、培训、评估工作体系,成立了16个如“肝胆相照”(肝病中心)、“馨粉家园”(乳腺外科)、“造口之家”(肛肠外科)、“棒棒糖”(糖尿病)、“风湿之家”(风湿病)等极具特色的患者俱乐部;新开设92个以疾病危险因素评估和行为干预为核心的专病健康咨询门诊,涵盖糖尿病护理、高血压、高血脂、肥胖、营养、心理、健康管理、孕期保健、乳腺保健、造口护理、戒烟等门诊。
四是搭建院内院外大平台。患者入院当天,主管护师、管床医师会对其进行健康评估。住院期间除医师、护师常规查房外,还组织心理咨询师、药师、营养师查房,综合制定合理的个性化健康教育干预计划和方案;成立了专职的院后随访中心,了解患者病情恢复情况,指导用药、康复、运动、心理等;面向社会搭建了立体化全覆盖健康促进传播平台,将健康知识和健康理念通过不同途径、不同载体进行全面渗透。
成效及建议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医院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需医疗服务以其便捷、高品质、全方位的服务具有非常广泛的社会需求,有较为广泛的发展动力。WHO一项全球性调查结果显示,全世界真正健康者仅5%,患有疾病者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2015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超过2.2亿人,占人口总数16.1%,65岁以上人口超过1.4亿人,占人口总数10.5%,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到2050年中国将有35%的人口超过60岁,65岁以上人口将达到3.32亿人,占人口总人数25.6%,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亚健康和老龄人群更容易受到健康问题困扰,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也更大,且很多慢性疾病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高血压、糖尿病、脑卒中等无不如此。
由于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社会发展面临新挑战,我国家庭也经历着快速变迁,家庭功能、家庭成员健康、居住、育儿与养老等方面都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点。家庭健康管理是家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家庭健康水平的提高,既是建设健康中国的努力目标,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因此,医院针对社会精英人群推出了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其现实意义重大。
一是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是顺应健康中国国家战略的惠民工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增进人民健康福祉,事关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必须从国家层面统筹谋划推进。这是新时代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健康的、受过良好教育的劳动者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同时,这也是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新期盼的重要支撑。
二是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是响应国家提出的发展健康产业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健康需求的一项利国利民创新医疗服务。目前,该院已经为140户签约家庭完成了近4000人次的健康服务,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可进一步创新家庭保健服务模式,提高客户的就医感受和服务质量。希望以此为契机,探索为不同人群提供差异性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的可供推广的经验。
三是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可更好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平衡。健康管理是对个体或群体的健康进行全面检测、分析、评估、提供健康咨询和指导以及对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干预的全过程。令人遗憾的是,目前健康管理仅有一项体检内容,而为此多数医院却成立独立的健康体检部门,配备了高端的检查设备和专家。这不仅无法充分发挥配置卫生资源应有的价值,造成浪费,而且还影响医疗服务体系的构建。所以前置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承担健康服务是很好的发展路径,可更好地解决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与服务供给的平衡。
需要说明的是,在实施家庭健康管理特需医疗服务的同时,应妥善处理好以下几点。
一是正确处理好特需医疗服务与服务规模的关系。要适度对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床位和服务规模进行控制,控制特需医疗服务规模,医院提供特需医疗服务的比例不得超过本院医疗服务资源的10%,不再新增特需床位;在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的选择上,应尽可能选择内涵与基本医疗不同的项目。
二是正确处理好满足特需医疗服务需求与医疗资源分配的关系。特需医疗服务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更高层次、更多形式的医疗服务需求,但同时由于通过不同的收费区分患者,医院将更多的资源分配到特需医疗服务中,会引发资源分配不公,影响了基本医疗服务,违背了公立医院的本质,以及可能会出现医务人员诱导患者使其被迫接受特需医疗服务项目等弊端。因此,建议医院在开展特需医疗服务时,在床位开设规模控制上要确定一定的比率,在特需服务的形式及内容上要深化,让参与人群真真切切地享受到特需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