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溯远古 展望未来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2018-02-20

科学中国人 2018年21期
关键词:古生物学起源化石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于2001年由国家科技部批准建设,其前身是1989年中国科学院批准成立的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开放研究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要研究地质历史时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及其环境背景等。在2015年国家科技部对地球科学领域的4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的评估中被评为优秀,这是自实验室成立以来连续第四次被评为优秀(A类)重点实验室。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办公楼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逆时而研,有的放矢

追寻生命演化历程、重建地球历史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化石及其赋存的地层沉积是研究地球和生命演化历史的基础。近年来,古生物学和地层学通过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合作,不断发现新的研究材料,积极拓展与环境背景相结合的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新的进展,在当代自然科学领域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根据国内外本学科发展的特点,实验室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集中在具有关键性、前瞻性和综合性的若干国际前沿领域,以获取高水平成果、培育高质量人才和解决国家矿产资源勘探中的基础地质问题作为实验室发展的首要目标。实验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和目标如下:

1.综合地层学

《国际地质年代表》是地质工作者学习、研究和交流的共同语言,是地质学领域的基础。一方面,建立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金钉子),即在全球范围内选择一个最佳的特定岩层序列中的特定点,作为定义和识别某条年代地层界线的全球标准,从而为建立全球统一的《国际地质年代表》,为研究地质和生命过程提供标准的“时间参照系”。“金钉子”的确立,体现了一个国家地层学研究的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代表着国家的荣誉。另一方面,国际地层委员会同时推动“后层型”研究,即利用多学科交叉手段包括生物地层、岩石地层、年代地层、化学地层、同位素测年和磁性地层等,以更精确、更综合的方式解决全球高精度地层对比问题。继续“金钉子”的创建、开展我国已建“金钉子”的“后层型”研究是近期实验室的重要工作。

2.早期生命演化

发生在元古代至寒武纪早期的真核生物起源、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辐射是地球早期生命演化史上“里程碑”式的演化事件。中国南、北方新元古代地层出露完好,所产化石类型丰富,保存独特,多个化石库是该时期世界同期地层中独一无二的,是我们认识和了解真核生物圈早期演化的重要实证。

通过化石生物学、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等多学科交叉手段,利用传统古生物学与同步辐射三维成像等新技术相结合,对我国最具特色的早期生物化石资源和连续沉积岩层进行综合研究。重点开展新元古代大冰期之前的微体真核生物化石组合,埃迪卡拉纪的蓝田生物群、瓮安生物群、埃迪卡拉生物群,寒武纪早期的小壳动物群、澄江动物群、关山生物群和凯里生物群等一系列特异埋葬生物群的化石生物学和沉积环境研究,旨在深入了解真核生物起源、多细胞生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过程以及背景机制。

3.古生代海洋生物演化

寒武纪大爆发以后的2.5亿年间,地球海洋生物群发生过多次重大更替,每次都表现为大辐射或大灭绝。其中,奥陶纪生物大辐射是寒武纪演化动物群逐渐消亡、古生代演化动物群起源与早期演化并逐步取代前者在海洋生态系统中霸主地位的关键事件;奥陶纪末和泥盆纪晚期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是古生代演化动物群发展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石炭纪—二叠纪包含了显生宙以来地球生命系统最长的稳定发展期,又经历了地史中最严重的生物灭绝事件,还伴随有全球规模的大冰期、联合超大陆的形成与裂解等环境事件。实验室重点研究古生代海洋生物演变中的重大事件,主要包括寒武纪生物群的消亡、奥陶纪大辐射、奥陶纪末大灭绝及其后的残存与复苏、泥盆纪晚期以及二叠纪末的大灭绝等,并着力探索这些重大生物事件的背景机制。

4.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和演化

早古生代植物成功登陆是生物演化史上的重大事件。植物登陆后对陆地进行改造并建立起原始的陆地生态系统,为动物相继登陆和繁衍提供了必要的生存环境,最终演化成现今复杂的陆地生态系统。陆生生物的出现和发展,不仅为地球生物圈增添了新的内容,同时也对陆地岩石圈的表层结构和大气圈进行了改造。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演化过程,对于了解整个地表圈层的演变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我国丰富的陆相地层和化石资源,实验室重点开展陆生植物起源和早期演化的研究,探索陆地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开展重要陆生生物类群研究,揭示陆地生物圈的面貌和演化历史;开展中生代陆生动植物研究,探讨现代陆生生态系统的起源和早期演化。

5.重大生物演化事件的环境背景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伴随着地球生命演化史,生物演化与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的演变休戚相关。关键生物类群的起源以及生物大规模的辐射、灭绝和复苏是地球生命中的重大演化事件,它们的发生和发展有着特定的、复杂的环境背景。实验室利用化石生物学、古生态学以及沉积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在高精度年代地层的框架下,探讨生物多样性的演变规律和重大生物演化事件的背景机制。化石记录与分子系统学的综合研究将构筑现代生物学与古生物学之间的学科交叉的桥梁,是系统生物学、进化生物学和古生物学跨学科交叉研究的重要探索。实验室通过谱系年代学和构建系统树的方法,探索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和重要生物类群起源和辐射模式。这些既是实验室重要研究方向的拓展,也是实验室从基础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到综合交叉研究的重要体现。

志存高远,团结务实

实验室的定位是利用我国独具特色的地层古生物资源,开展重大生物演化事件和生物与环境共演化的综合研究;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合作,保持一支具国际影响的科技队伍;建立国际一流的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实验和数据平台;注重科教融合和科学传播,将实验室建设成为在国内引领相关学科发展、在国际地层古生物学界具有重要影响的研究基地之一。

实验室现有固定成员59人,其中研究员29人,副研究员12人,助理研究员11人,技术支撑人员6人,行政秘书1人。实验室成员中包括中科院院士3人、原“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现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5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4人,国家基金委创新群体2个,有10多位专家在国内外学术组织中担任主席、副主席、选举委员或理事长、副理事长、常务理事等职务,众多专家在国内外期刊任主编、副主编及编委,是一支名符其实的、老中青相结合的优秀科技团队。

实验室拥有包括LEO1530VP型可变压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EVO-18型扫描电子显微镜、Oxford Aztec X-max 20型X射线能谱仪、VIX-M150型软X射线透射仪、LSM710型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ABI Prism 310全自动DNA遗传分析仪以及与从事同位素地球化学和生物标志化合物研究相关的MAT253同位素质谱仪、气相(液相)—串联四极杆质谱等10多台大型仪器设备。这些实验设备有力支撑了实验室承担项目的进行。

近几年,实验室承担了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项目、基金委重点项目、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原“973”计划项目等40项国家重大项目,其他项目50余项。至今,实验室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1项;贵州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项;南京市科技成果奖-98南京十大科技成果奖1项。

逆时而行,追溯看似遥不可及的过去,其实是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在为更好地迎接未来而努力。

猜你喜欢

古生物学起源化石
恐龙的宏观进化与生态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第三章 化石大作战
西藏改则地区昂拉仁错中—下二叠统昂杰组—下拉组地层古生物
化石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冰化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