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
2018-02-19刘桐
刘桐
摘 要:体育课程作为素质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即体育课堂是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学生身体、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体育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的体育技能,还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个性培养,更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如何提升初中体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展开论述,旨在构建务实高效的初中体育课堂。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堂教学;有效性;体育活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进步,素质教育理念已经深入教师和学生的脑海中,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综合发展已经成为教师的主要教学目标。作为一名体育教师,我们应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体育技能。
一、分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新课标和素质教育背景下,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是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初中体育课堂上,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和练习情况,要以学定教,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展开教学活动。诚然,学生之间由于基因遗传、家庭环境、性格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个体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是客观存在的事实。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地分层教学,让体育课堂能够真正地面向全体学生,让不同身体素质的学生都能体验到体育活动的乐趣,进而全面提升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800米的中长跑时,教师可以结合班级学生的特点,要求班级内所有的学生必须把800米跑下来一次,无论花多长时间;要求班级内的大部分学生都要达到教学大纲的要求,尽量用不到5分钟的时间跑完800米;要求班级中的少部分学生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跑完800米。当然如果班级中的男生比较多的话,教师可以适当地要求班级中更多的学生都能用3分钟左右的时间跑完800米。当教师对班级学生进行了分层,对学生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了分层,那么教师就可以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活动,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握教学节奏。然后,教师在对学生评价时,也要结合不同学生的特点给予分层评价,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了提升,只要学生获得了进步,那么教师就要进行充分的肯定和表扬。
二、游戏教学,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游戏活动对于学生而言,有着天然的吸引力,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游戏活动,进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并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背对背抱球”的游戏活动:学生两两一组,然后背对背夹住一个篮球或者排球,两名学生商量决定哪个学生为正面,哪个学生为反面,反面学生要绝对服从正面学生。学生准备好后,教师要发出“向左转,向右转,向后转,蹲下,起立,踏步走”的命令。学生在执行这些命令时,不能让球掉下来,如果球掉落下來了,学生要迅速将球夹住,继续进行游戏。这个游戏活动对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学生执行向后转的命令,背面学生要迅速反映出正面学生会怎样做,然后自己要怎样做,才能保证球不被掉落下来。
例如,在训练学生的奔跑能力时,教师可以设计“大鱼捕小鱼”的游戏活动:教师可以在操场上画出一个大大的圆圈,然后班级中2/3的学生扮演待捕的鱼儿,班级中1/3的学生扮演捕鱼人。游戏开始后,捕鱼人要手拉手围成一个圆圈去捕鱼。捕鱼人必须快速奔跑才能捕住鱼儿,鱼儿们也需要快速奔跑,才能不被捕到。整个游戏过程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体育活动的乐趣,还提升了奔跑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三、小组竞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初中生大都有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从而让学生在紧张激烈的比赛活动中全身心地投入,发挥出自己的最强水平,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引导学生进行100米的短跑训练时,教师可以设计400米的接力赛跑。教师要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将班级学生分成4人一组,进行每人100米的接力赛跑。教师要给每个小组计时,用时最短的小组获胜,教师要对其进行相应的奖励。为了小组荣誉,每一个学生都会拼尽全力,快速奔跑。这种练习方式,比让学生单调地进行100米的短跑练习的效果要好得多。
例如,在引导学生练习跳绳等体育项目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竞赛。跳绳竞赛时,小组内每一个学生连续跳绳次数的总和就是该小组最后的成绩。紧张激烈的竞赛活动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跳绳能力,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总而言之,体育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需要师生的共同努力,两者缺一不可。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要充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形成终身体育的观念,让学生的身体素质得到实质性提升。
参考文献:
[1]唐星星.体育教师课堂提问的问题及策略研究[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2).
[2]李丽萍.初中体育课中多媒体技术应用模式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