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字理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几点作用
2018-02-19刘春艳
刘春艳
摘要:关于识字教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应遵循汉字本身的规律,遵循儿童认识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以提高识字效率,发展儿童的智力。运用字理教学就是根据汉字的具体情况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并适当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
关键词:字理;识字;教学;语文
由于汉字具有一定的图画性,追本溯源解析字理,把由点点划划组成的方块汉字变成形象生动的图画,可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尤其是加深对汉字构形的理解,减少死记硬背,提高识记的效果。
一、忽视字理的教学误区
当前的识字教學普遍忽视字理,其做法是用分析汉字结构、数一数笔画、机械抄写几遍来代替对汉字结构的剖析和规律的探寻,从而使形象生动的汉字成了一种僵死的纯工具性的符号,学生无法对汉字本身产生真正内在的情感和兴趣,有的学生甚至一开始接触汉字就害怕汉字。识字教学忽视字理的主要表现是:
(一)重形轻义
汉字绝大多数是合体字,合体字是由“偏旁”或叫“字符”组合而成的,每一个偏旁,都有确立的形、音、义。讲错了构件的形、音、义,就会使整个字的讲解发生错误。
(二)重趣轻理
低年级的学生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他们往往喜欢趣味性强的识记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老师们经常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点采用编字谜、顺口溜或编故事的方法帮助学生识记生字。
(三)重认轻用
由于当代小学语文教师对有关汉字的知识知之甚少,教学时,常把记忆字形作为识字的第一要义,而忽略了引导学生对字义的准确理解,影响了学生对汉字的正确运用。例如教学“进”字,以往经常让学生用部件记字法——“走之耳里面有个井。”可是这样的记忆方法往往是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并没有真正领会字的含义,只记字形并不会运用,经常与“近”混淆。如果能够运用汉字学知识让学生真正理解字的意思,就可以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因为它的甲骨文是会意字,从隹(鸟)从彳从止(脚),用鸟脚只能前行不能后退表示前进的意思。前进就要越过原先的位置,所以又引申为超过。后来又引申指从外到内,如“进入”、“进学校”。这样的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记住汉字的形态,也可以准确把握汉字的意思,不会在组词、造句、写文时因理解偏差而出现错误,如“靠进”、“近步”。
二、运用字理的主要做法
运用字理就是利用汉字的构字规律进行教学,让学生正确认识汉字,为他们进一步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这也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一个重要途径。
(一)分析明理法
汉字的最大特点是表意性,教师要掌握汉字这一特点认真研究分析每个生字,注意汉字音、形、义统一的问题。如教“阳”,教师让学生回顾以往学过的汉字学知识,左“阜”与什么有关?当学生回答是“山”时,再追问:右边的“日”与山结合起来,又表示什么呢?当学生领悟是山向太阳的那一边时,老师再进行适当的讲解。“阳”是形声兼会意字,表示山南向阳的一面。如此形义结合,达到明理效应。
(二)比较明理法
有些汉字字形相近,容易混淆,我们就可以采用比较明理法帮助学生理解字义、记忆字形。
(1)借助字形比较明理。如教“寇”和“冠”。这两个形近字学生很容易写错。为让学生在识字一开始就有准确的认知,老师先展示“寇”的小篆字形,引导学生思考这个字形是如何表意的。
(2)借助示音符号比较明理。如“狼”和“狠”两个字学生经常混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辨析比较,狼是动物,部首是反犬旁;运用基本字“良”引出一串字“浪、娘、狼、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良”的韵母“iang”示音,“浪”跟水有关,部首是三点水;“娘”指女性,部首是“女”旁;“粮”是粮食,包括大米、面、豆,部首是“米”旁。“良”是它的示音符号,所以整字读“láng”。而“狠”的示音符号是右偏旁,读艮(gèn)声。整字读“hěn”。再由“艮”(gèn)引出一串形声字,如很、跟、恳、垦等。由于重点比较了两个字的声符,学生能够记得牢、用得准。
(三)演示明理法
在日常教学中,让教师经常感到头疼的是“染”字,因为总有学生多写一点,将“九”写成“丸”字。为了突破这一难点,笔者在教学“染”字时,讲台上,摆放一个水彩盒,一小瓶水和一些棉球。要求学生仔细观察实验,在观察中明确“染”的意思与偏旁的联系。教师用水调好各色颜料,用镊子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红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红色,教师又夹起一个棉球浸到绿色的水彩中蘸了片刻,棉球被染成了绿色。
三、运用字理要适度
恰到好处地运用字理固然可以提高识字效率,但要牢牢把握“适度”二字,否则可能适得其反。所谓“适度”,就是要做到:
(一)难易适中
首先我们要明确识字教学的目的是掌握汉字的音、形、义,为阅读和写作打好基础。为了让学生正确了解字意,适当地进行字理的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但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难易适度。有些汉字形体的演变和社会生活的发展,不少汉字的音、形、义已经失去联系,而有些汉字的字理未必能为学生所接受。如“厅”,原本写作“聽”,指“聽事”之处,即官员办公事的堂屋,后省说为“聽”。以后楷书写作“廳”,成为形声兼会意字,从广(宽敞屋),聽声,兼表听事之意。规范简化为“厅”。这样分析不顾及学生的生活经验,反而将简单的字义理解复杂化。因为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结合以往所积累的汉字学知识,很快就理解,“厅”,从厂(房屋),丁声。本义是官府办公处。引申为现代党政机关的办事机构,如“办公厅”、“教育厅”。又引申指聚会或接待客人的房间、店堂,如“客厅”、“饭厅”。
(二)分步推进
教材的编排体系是按照螺旋式上升的形式,教学目标的要求也是分学段落实的。在运用字理分析识记汉字时,我们也不能一口气想吃成个大胖子,每认识一个汉字,都想把相关的一切全部塞给学生,而是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分阶段理解和运用。如“行”,(甲骨文)(金文)、(篆文)。甲骨文、金文是象形字,模拟十字路口形,音háng引申泛指道路。由条条道路引申为行列,再引申为行辈、排行。以后又引申为行业、行业机构,如“行行出状元”、“银行”。音xíng,“道路”供人行走,又引申为走,并成为常用义。再引申为做、进行,如“身体力行”、“举行”。由“行走”引申作名词:表明品质的举止行动,如“行为”、“品行”(旧读xíng)。而用作副词:将要,如“行将灭亡”。这个含义可以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在阅读教学中,或课外阅读时巧妙渗透,使学生对“行”的意思的理解以螺旋式上升达到全面而透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