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对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的思考

2018-02-19侯惠英

当代旅游 2018年8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普通高校

摘要:新时代历史发展背景下,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创新型人才是适合这种变化的主体。而创新型人才培养则是高校的重任。高校运作的核心是教育改革和专业建设。对此,专业建设要注重内涵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通过通识教育培养创新性人才:学科与专业互助,加大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以及以产、学、研融合方式培养创新型人才等操作方式,以较好地完成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任。

关键词:普通高校;专业建设;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

科教兴国的核心在于人才战略,人才战略的核心则在于创新型人才培养。高等学校的专业建设也是人才培养的基石和创新型人才诞生的摇篮。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背景下,加上科学技术的进步、互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出现,使经济环境和社会的人才需求发生了新变化,对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新的挑战和发展机遇。面对全球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新要求,专业发展中如何不断优化创新型人才成长环境,培养创新型人才的良好学术环境和氛围,深刻把握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具有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专业建设要注重内涵上的创新性人才培养

高校专业建设是人才培养的基石,也是学生得以成长的“土壤”。在这重要的培育平台上,使学生茁壮成长的前提是按照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变化和要求,做好专业建设,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在这一过程中,适时开展教育改革和创新,已达到预期目标。在当前形势下,专业内涵应体现在:第一,专业建设要把时代变化特点,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第二,专业建设改革应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的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要考虑人的与其他素质提高的密切关系。所以,培养高素质、综合素质强的工作就十分重要;第三,专业建设应考虑教育资源的精准配置;专业建设要以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顶层设计。据此形成良好基础与顶层优化的完整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策;第四,创新型人才培养要以人为本、重专业内涵建设。

二、推进通识教育培养学生博学多识

通识教育是一种提供通行于不同人群之间的知识和价值观。可有助于实现以人为本、学生得以自由的、顺其自然的成长。专业发展中不要以固定模式培养创新人才,应创造一种学生以个人爱好自主学习和成长的环境。这有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的夯实。为防止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业、知识被严重割裂等弊端。需要学生对不同的学科有所认识,以至于能将不同的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最终培养出“完全、完整的人”或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因此,可考虑专业学科的宽泛性并融入新知识的人才培养体系,以达到跨学科、交叉融合式及个性化培养的目标。

三、学科与专业互助,加大创新性人才培养力度

兴趣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内在推动作用。专业建设发展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科研方向在校内开展讲座,学生也可以根据他们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教师的课题研究组成研讨小组,设立不同的以学生为主体的小型讨论课,对学生开展启发式、研究性教学,还可以为学生分解一部分研究内容,让学生直接接触科学研究前沿,参与科研项目或自主立項,为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研究搭建平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创造的能力,对于创新人才的成长具有非常积极的内在推动作用。

四、产、学、研融合促进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产、学、研融合是创新性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式,已经成为世界性的教育改革重要方式。搞好校企联合、产学结合,重要的是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促进技术创新所需各种生产要素的有效组合,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等多种不同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以及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各自优势让企业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生培养中来,为学生提供了必要的实习条件和难得的锻炼机会。帮助学生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从而在社会中历练并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创造、创新的愿望和热情,建立集实践训练与就业创业、师资交流与员工培训、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技术支撑和综合实践基地。以综合素质强有创新能力的人的培养为着重点。加强形成强大的研究、开发、生产一体化的先进系统并在运行过程中体现出综合优势。

五、结语

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多方面多角度结合体,是一个从创新意识培养到创新实践能力养成的过程。首先从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将创新教育融合到整个教育体系中,且鼓励博学多识的通识教育,形成跨学科、交叉融合式及个性化培养方式。使学生打好创新教育的理论基础。其次,将学生融入到教师的科学研究过程中,根据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教师的课题研究方向,搭建多种方向的创新教育研究平台,使学生能够直接接触到创新研究的过程中,从而得到创新能力和素质的提高。最后,专业建设应构建创新教育的时间环境,通过建立产、学、研融合性的综合实践基地以及大学生创业基地,让学生了解社会并体验创业过程,在与社会实践的广泛接触中发现问题,并不断地进行探索研究,实现对自身创新能力的培养过程。

参考文献:

[1]马廷奇.高等教育如何适应新常态[J].高等教育研究,2015,36(3):6-10.

[2]侯惠英,罗鹏,张长胜 .浅析seminar教学法在现代高校中的运用[J].高校教育研究,2008.

[3]王建宏.高等教育新常态背景下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方式普通高校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山西省2019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高中历史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浅析流动儿童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方式
如何在生理学教学中培养创新型人才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对汽车服务顾问人才的培养方式
高校艺术专业打造“众创空间”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