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统编版略读课文教学要实现三个转变

2018-02-19卢永霞

新教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交流平台导语课外阅读

卢永霞

今年秋季,统编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开始进入课堂。由这一册始,统编版教科书将阅读教材分为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课外阅读三类,如三年级上下两册精读课文41篇,略读课文14篇,推荐课外阅读书目7本。这样编写的目的是遵循阅读能力发展的规律,形成“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完整体系。其中,略读教学的性质是指导学生半独立阅读,架设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从学习阅读到自能阅读的桥梁。因此,要实现教科书的整体功能,略读课文的教学应实现三个方面的转变。

一、从“模糊混乱”转向“精准定位”

由于对略读教学的认识模糊,长期以来略读课文教学处于一种教学混乱的状态。要么因为略读课文文质兼美,把略读教学当作精读教学的缩微版,进行精雕细刻式教学;要么因为不作考试要求,把略读课文教学当作可有可无的点缀,作放任自流式处理;要么囿于课前导语的提示,把略读课文教学当作阅读短文练习,作浮光掠影式解答;更有甚者,将略读教学误作略读方法的训练,无论何种文本都止步于“粗知课文大意”。凡此种种,都不能充分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关于略读与精读的关系,叶圣陶先生曾有过精辟的论述:“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应用这些经验,自己去讀长篇巨著以及其他的单篇短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据此,我们可以明确略读课文的教学具有半独立阅读的性质,其目的是让学生应用“从精读方面得到种种经验”,培养独立阅读的能力。

二、从“精雕细刻”转向“删繁就简”

略读课文的教学应该怎么教?在教学中该如何给“略”定位呢?笔者以为,略读之“略”,“略”在删繁就简。客观上目标简明,时间减少;主观上环节简化,教学简约,指导简要,不必作精雕细刻的设计,无需作精耕细作的钻研,减少精心设问和穿插,教学活动以学生大量自读自悟为主,教学内容以学生自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要,教学评价以促进阅读理解和提高阅读速度为准,通过有方法有速度的阅读实践,提高学生独立阅读水平。比如采用“三读一分享”式教学结构:初读,用比较快的速度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解决读通的问题;再读,知道讲了什么事,解决读懂的问题;三读,通过对重点问题的提炼,学生充分自读自悟,重在运用阅读技能,享受阅读乐趣,教师则相机点拨,精当指导,解决读透的问题;最后全班交流,分享阅读所得,教师总结延伸,鼓励课外阅读,解决提升的问题。这样的教学体现“半扶半放,教略学丰”的略读教学特点。略读课文教学过程,教师要管得住嘴,少说话,多观察,偶尔给“走错”或“迷路”的学生悄悄递上学习的“指南针”,在其“不通”之处“点”之,“偏颇”之处“拨”之。学生要潜得下心,少合作,多静读,养成做读书笔记、促进内化吸收的习惯。

三、从“单篇孤立”转向“三位一体”

过去略读课文的教学主要依据“课前导语”,但“课前导语”大多只在内容、主题上承接了前文,并未在语文要素、学习方法等方面建立联系,对于学以致用的略读教学没有多大帮助,使得略读课文实际上处于单篇教学的孤立状态,难以发挥其承前启后的桥梁作用。统编教科书“三位一体”的阅读教材设计,使精读教学、略读教学和课外阅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略读课文的教学提示不再仅凭“课前导语”,而是贯穿在整个单元中,在单元导读、课前导语、课后练习、交流平台、快乐读书吧等处留下线索。这就提醒我们要树立单元整体意识,前后文勾连,课内外链接,才能有效发挥略读课文的教学功能。

以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为例,如何确定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的核心教学价值呢?线索一:“单元导读”提示“一边读一边预测,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学习预测的一些基本方法;尝试续编故事”。线索二:精读课文《总也倒不了的墙》,通过旁批、预测依据表、预测交流等,指导学生体会什么是预测,学习怎样预测,体验预测的感受。线索三:略读课文本身的助读材料,包括课前导语、课后练习、预测验证、预测分享、拓展实践等,无不指向预测的巩固运用。线索四:“习作”和“交流平台”对“预测”的拓展和升华,习作“续写故事”引导学生运用预测有依据地推想故事的发展,“交流平台”则进一步将预测方法扩展运用到课外阅读中,重在习惯的养成。如此分析,略读课文《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和《不会叫的狗》的核心教学价值呼之欲出。教学时,可以先引导学生重温单元学习目标,回顾在精读课文中习得的预测方法,再提示学生运用习得的方法开展自主阅读。两篇文本的自读既是对预测方法的实践运用,又有所拓展和延伸,为在更广泛的课外阅读中有效运用预测做准备。如《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预测的是故事情节的发展,提示学生可以一边阅读一边修正自己的预测;《不会叫的狗》预测的是故事的结局,提示学生养成“一边阅读一边预测”的常态习惯,在交流预测经验中共同获得进步。两篇略读课文之后均安排了课外拓展的实践活动,前者根据题目预测内容,后者在整本书阅读中运用预测。有了这样的实践,学生对“交流平台”中的预测体会才会有真切的感悟,继而产生跃跃欲试的冲动。

略读教学除了巩固运用所学,还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视野,将学生的阅读兴趣点、学用结合点引向广阔的课外阅读天地。除了每册“快乐读书吧”推荐的优秀读物,还可以结合单元目标或文本特点补充相关的阅读材料,或片段,或单篇,或群文,或整本书。比如学完《不会叫的狗》,可以推荐学生阅读作者贾尼·罗大里的其他几篇故事,如《当帽子从米兰上空纷纷坠落时》《大胡萝卜》《里纳尔多奇遇记》《巫师基罗》等,既激发阅读兴趣,又可增进阅读此类文本的经验,还可以为其中一两个故事续写结局,以进一步巩固运用预测策略。

倘若不从单元整体来考虑,而仅凭“课前导语”的提示,则难免会窄化略读课文的教学价值。如统编版三年级上册《听听,秋的声音》“课前导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然后和同学交流:你听到了秋天的哪些声音”,但本课教学只是通过朗读和想象提取信息吗?结合单元导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三篇精读课文《古诗三首》《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秋天的雨》都涉及理解词语的方法和经验,“交流平台”分小组总结理解词语的方法,以单元整体意识瞻前顾后,就会发现本课教学还应该致力于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灵活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如借助图画、结合上下文语境、联系生活经验、近义词替换、语素义叠加等),并在实践中予以矫正或强化,促进阅读理解水平的提升。

综上所述,半独立阅读,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性质;培养独立阅读能力,是略读课文教学的方向;三位一体的阅读教材,是略读课文教学实施的有效路径。只有把握性质,明确方向,并通过有效的实施,才能使略读课文的功能和价值得到充分的彰显。

(作者单位:福建教育学院语文课程与教学研究所)

猜你喜欢

交流平台导语课外阅读
导语
阳光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