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下学生发展性评价的探索与实践

2018-02-19叶水明林勇

新教师 2018年10期
关键词:测试情境改革

叶水明 林勇

“立課改潮头前,创评价新模式。”教学评价改革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课程改革中的一个难点和关键点。多年来,我校持续推进学生评价改革,在灵活设定评价项目,恰当设计评价内容等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2017年我校被省教育厅确认为首批“义务教育教改示范性建设学校”,学校根据建设要求开展了相关工作。在推进学生发展性评价改革的过程中,遵循因材施教和综合评价的原则,立足学生个性,关注个体的进步和发展。完善过程性评价的成长记录袋,推行开放性评价的学科单项测试,侧重模糊性评价的情境测试,逐步构建符合教育规律、体现时代特征、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和充满活力的教学评价机制,积极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一、立综合评价新机制

建立学生发展性评价制度,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日常教学管理相结合,形成平时分类检测、学期统一测评、学年综合测试的学生评价体系。

1. 强化评价主体,体现多元性。评价主体从教师单向转为教师、学生、学校、家长等多元参与,被评价者成为评价主体中的重要一员,既增强评价主体间的互动,也促进评价客体的自我反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

2. 弱化评价功能,注重过程性。评价是为了激励和促进。实践中,我们弱化评价的选拔功能,强化过程性的评价,强调师生和课程都是评价的组成部分,充分利用和发挥评价过程的反馈激励功能的作用。

3. 优化评价内容,突出综合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课堂内外的探究、合作、创新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上。被评价者之间的各项能力存在差异,评价内容应突出综合性和层次性,促进每位被评价者在其原有水平上的提高和发展。

4. 简化评价方式,强调多样性。在综合评价的需要的同时,简化评价方式。如成长卡在平时课堂中,由各学科教师按阶段让学生完成建卡,各学科单项测试则统一时间分学科进行抽检。这样,将量化评价方法与质性评价方法相结合,体现了评价方式的科学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二、建个性发展新体系

1. 成长记录,注重过程。以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建立,取代过去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与简单的一份各科期末成绩单。成长卡及其操作办法经多年的运作和完善,在教学实践中已能较好地发挥其评价和促进激励作用:能突出体现学生成长过程中各方面、各阶段进步变化的足迹,使之成为学生的一面镜子、一块路标,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不断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成长袋有总袋与子袋。总袋由教务处负责建立,子袋由各学科教师、班主任、辅导员、家长、学生等多元参与建立。成长袋包含学生在思想领域、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艺术领域、发展性领域等方面的成长情况。各学科成长卡内容主要包括学生的基本情况、本学科的综合素质发展、收获园等,设计了活泼可爱的画面和丰富的内容,让成长袋伴随着学生一起成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调研和初步实践,学生电子成长卡的评价方式比纸质成长卡的评价方式更具时效性、灵活性和可操作性,学校正在对电子成长卡进行思考和探索,建立学生电子成长卡。

2. 单项测试,挖掘潜力。单项测试从各学科的特点出发,侧重测试学生在期末试卷中不易体现和评价的内容,如语文口语交际、朗读,数学动手操作、口头表达,科学实验操作,英语口语等进行各单项能力评定。力求体现学生三维目标的发展状况,客观反映教学的全过程,充分发挥考试测评的导向作用。单项测试活动平时由任课教师分项目对学生进行测试,每学期由学校教研室组织对学生进行抽查检测,以进一步推动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单项测试这一评价方式已被多所兄弟学校采用和推广,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产生良好的社会影响,有力推动学生的评价改革走向多元化。

3. 缤纷活动,发展个性。主要体现在“每周之星”的评选、“五节”活动和各学科活动等。其中“每周之星”这一富有活力的活动受到学生和家长的极大欢迎,许多当选“每周之星”学生的家长,在周一升旗仪式时都赶到学校,用手中的摄像机或照相机等记录下校长向“每周之星”颁发奖章和“每周之星”向全校师生自我介绍先进事迹的精彩瞬间。到目前为止,学校已经有2000多人次成为“每周之星”,在学校形成一个先进的群体。当选本周“每周之星”的同学佩戴绶带在校园中引导、示范同学的言行,充分发挥“星”的作用,这些“每周之星”所焕发的光彩,使得校园“星光灿烂”。“每周之星”的评选模式受到多位省、市领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肯定这一活动值得认真总结,无论在城乡均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三、创情境测试新模式

综合能力情境测试遵循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儿童教育专家李吉林情境教育模式理论,依据学生年龄特点,各阶段设计不同的活动主题,创设活动情境,让个体与同伴一起介入活动的情境中,完成相应任务。教师观察个体参与情境活动过程中所完成任务的质量与表现,检测学生素养和能力的达成情况,对学生综合能力进行模糊性评估。

1. 基本素养:一是具有良好的品德行为,有一定的心理承受力、耐挫力和自信心;二是语言表达清晰流利,感情丰富,声音洪亮,有一定的逻辑性;三是兴趣广泛,善于吸收课外信息,知识面广;四是有一定运动技能,协调性好,勇于参加活动全过程。

2. 综合能力:一是动手操作能力强,动作协调、灵活,方法科学有技巧;二是主动交流与合作,尊重他人,能与同伴一起确立并努力实现目标;三是善于发现与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知识,采取较科学、合理方法解决问题;四是有一定创新能力,善于发挥潜能,有创造性的行为表现。

3. 情感与审美:积极主动,乐于表现,具有健康审美情趣,能用多种方式进行艺术表现。这一富有特色和创新的评价活动,一学年对学生进行一次综合能力测试,以达到较客观地反映学生学习状况全貌的目的,并力求真实反映学生的各项能力和综合素质状况。

长期以来,学校持续推进教学评价改革实践,我们将不断总结教学评价改革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深入开展研究,实现行为可观测、可记录,评价机制可视化、互动化,激励制度阶梯性、可持续,建立更加科学、实效、可复制的教学评价新体系。

(作者单位:福建省南平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猜你喜欢

测试情境改革
幽默大测试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改革之路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摄问”测试
改革备忘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