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封人文秘境系列之二
——小巷深处的乡愁记忆

2018-02-19刘海永

协商论坛 2018年12期
关键词:同乡会同乡会馆

┃刘海永

如果不是被山陕甘会馆吸引,如果不是探寻中原几百年的工商业繁荣,人们不会孜孜不倦地走进岁月深处,只为目睹那些老会馆的芳容。在青砖灰瓦的缝隙间,在发黄书页的字迹中,丝丝残迹幻化成一堵残损的墙壁,或者一块长眠于废墟中的瓦当,依稀呈现那陈旧苍老的故事。

关帝庙大殿的飞檐斗拱

曾是地方政府“驻京办事处”

会馆兴起于明朝,缘于永乐年间大明王朝迁都北京。其时商业繁盛,全国举子入京参加会试,不但各地政府需要“驻京办事处”,商贾也需要加强生意上的联络,会馆应运而生。会馆不仅解决了同乡官僚与商贾在京的住宿问题,还为同乡之间的团拜、祭祖、敬贤提供了活动场所。

开封地处中原,一直是客商云集之地。明朝中后期,开封商业达到了极盛,较大的商业店铺有488家,小店铺不计其数。《如梦录》记载:“大街小巷,王府乡绅牌坊,鱼鳞相次。满城街市,不可计数,势若两京。”1643年,黄河水淹没开封之后,经过短暂的恢复,到了清康熙年间,开封商业又逐渐兴盛,吸引了南来北往的客商。从清顺治年间开始,开封商业的行会组织就出现了会馆和乡祠,因会馆可以保存乡土文化、凝聚同乡力量、推行宗法制度,各地在开封的商旅纷纷效仿,开封的会馆如雨后春笋般兴起,到清光绪年间,各地域商人在开封所建会馆有十余所,光绪二十四年《祥符县志》的“县城图”上面就绘有浙江会馆、福建会馆、两广会馆等10所会馆。《汴城筹防备览》记载的还有江苏乡祠、湖广会馆等,另外,还有炉食会馆、盐梅会馆和五圣会馆等专业会馆。

《中国会馆史》将会馆分为官绅试子会馆、工商会馆和移民会馆三种,在开封城里都能觅踪迹。

官绅试子会馆,也叫科举会馆、试馆,这是科举制度的附属产物。河南贡院早在1659年就在明代周王府旧址修建,拥有号舍5000多间,1731年,院址迁往开封城东北隅的上方寺内,号舍增至11866间。乡试、会试都在贡院举行,各地的人为了帮助家乡学子谋求入仕,不惜采取官捐、商捐等方式来建立会馆,为本籍应试子弟提供尽量周全的服务。

工商业者为协调工商业务或互相联络感情,以应付同行竞争,排除异己,需要经常集会、议事、宴饮,这就有了工商会馆。至今开封仍有街道名字叫“老会馆街”。康熙年间,开封当时的商业以农产品、布匹及日用货品为主,大多由山西客商掌控。山西旅汴的客商遂集资建起一处山西旅汴同乡会馆,简称山西会馆。这座会馆是山陕甘会馆的前身,也是河南境内第一家商业会馆。

另外,由于语言习俗等的差异,刚到一个陌生之地的移民群体与土著及其他省的移民间存在较大的隔阂,缺乏认同感和信任感,使得移民内部需要有一种内聚的集体组织,便于互相帮助,共御外来势力,移民会馆由此而生。

11座外省同乡会馆云集开封

《开封市志》记载:“据开封市公安局社团登记档案查考,新中国成立初期,省外的有山陕甘、福建、浙江、江苏、安徽、冀宁、两广、两湖、山东、云贵川和江西11座同乡会馆;省内有覃怀、汜水、陈州和淅川等地会馆。”

现存建筑最为完整的山陕甘会馆最早为山西会馆,乾隆年间,山西和陕西商人看中了徐府街的有利地段,联合集资在明开国元勋徐达后裔府旧址上新建山陕会馆。据1812年《山陕会馆晋蒲双厘头碑记》记载,会馆初建时,“接檐香亭五间,旁构两庑,前起歌楼,外设大门,庙貌赫奕,规模闳敞。每逢圣诞,山陕商民奉祭惟谨”。晋商把同乡关羽视为“武财神”,因而每逢关帝圣君的祭日及重大节日、买卖开业时都要在会馆唱戏。《歧路灯》多次提到山陕会馆的唱戏盛况。后经多次修葺,日臻完善。道光十八年重修牌坊,之后东西两庑各扩至8间,建成钟楼、鼓楼各一座;同治三年重修后道院。后来甘肃旅汴商人加入,会馆易名为山陕甘会馆。光绪二十八年,三省商人在大殿后增建了一座春秋楼,可惜未能保存下来。

浙江会馆建于1778年,馆址设于财政厅东街路北54号,创建人为浙江人何恭惠、章继辉。初为乡祠性质,办理一些施药舍棺等慈善事宜。后因浙籍客商旅汴者渐渐多了起来,捐款不断增多,除重修扩建原址外,又先后购房4处,房屋增至169间,置土地120余亩,会员亦增至230余人,会务甚为发达。光绪年间,浙江人廉晋省集资在会馆前院加盖群楼罩棚、戏台,并扩充西院房舍一所。1931年,更名为浙江旅汴同乡会。该会会章规定其宗旨为:敦睦乡谊,抚恤孤寡贫困,帮助同乡子弟求学等。

山东会馆创建于清同治年间,坐落于省府后街44号,并在袁宅街设立分馆。山东会馆主要接待山东来汴官员,“凡鲁籍来豫谋求或候补官职者,均须有同乡会或同乡会员具保”。作为交换条件,得官职者照例捐钱财若干给会馆,这是会馆的主要经济来源。山东会馆有房产5处,有“齐鲁公园”占地78亩。辛亥革命起义的时候,河南义军曾在山东会馆设司令部。

冀宁会馆,为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四省旅汴同乡会馆,成立于清道光年间,位于自由路北侧,原名八旗会馆,又称直奉会馆。1934年因馆址被占用,暂移复兴南街,同年正式定名为冀宁会馆,宗旨为:联络四省同乡感情,增进友谊,协谋桑梓,养成互助精神。1936年,该会馆一分为二,一为河北同乡会,一为东北同乡会。

其余,福建会馆于乾隆年间由林义兴、谢开泰发起创建,馆址在理事厅街。两广会馆在学院门街,是广东和广西两省的同乡会馆,建于道光年间,曾用过广东会所、广东花园等名字。1877年,始定名为两广会馆。两湖会馆在北门大街33号,建于咸丰年间,系湖南、湖北同乡会所建。云贵川会馆为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旅汴同乡共属,坐落于大袁坑沿街。江苏会馆在成功街,抗日战争时期为铁路部门占用,一直当做仓库,新中国成立后为铁路中学。

会馆照壁

琉璃屋顶

精美木雕

汜水会馆残迹诉说往昔繁华

除了省级会馆云集,开封还曾有不少省内区域性会馆。

覃怀会馆,又称怀庆会馆,坐落于文庙街15号,由清朝怀庆府属八县(温县、孟县、沁阳、济源、武陟、修武、阳武、原武)旅汴同乡捐资创建,主要为同乡企划工商业、谋事求职、办理婚丧事宜,敬有灾神、大王、火神及财神等。道光年间先后三次共买房78间、义地71.8亩,会员有6000人,理监事多为富商巨贾。1892年,由药商同仁中、同仁福捐资修大殿一座,陪廊各两楹。1924年,又增修大楼一座,中建戏台。新中国成立前后,该馆址为开封制药厂使用。

另一座尚有迹可寻的是汜水会馆,位于开封市南京巷东侧的一个胡同里。汜水是今天的荥阳,那时还是个小县城,但是汜水商人却在省城为出门在外的乡人造了一座家园。当年的汜水商人,虽无晋商们财大气粗,但是在凝聚乡情、汇集乡音、帮扶乡党方面作用是一样的。汜水商人清末民初时已经在省城开封崭露头角,仅在开封城内从事商业经营的就有两千多人。当时其他省会会馆林立,河南省区域性质的仅仅覃怀会馆一座,而汜水籍商人、学子越来越多,居无定所,造成很多不便。1905年,汜水商人马云衢、曹润泉等发起募捐,计划修建会馆一座。经过筹备,集资在南京巷东侧的茅胡同购买地皮三亩多,选取吉日动工修建会馆。汜水会馆经过十余年的营建,建成一座完整的四合院建筑,门楼高大、影壁砖雕精美,正院瓦房12间,后院瓦房50间。有东西厢房,硬山灰瓦顶,出抱厦,现存的两座房子都是面阔三间,进深二间,硬山灰瓦顶。

自建成以来,汜水会馆就成了汜水工商士农的大本营和驻汴办事处,来省城办理公事的人员或者来开封求学读书的学子经常小住会馆。每逢佳节,这里还要举办盛大的宴会,让那些漂泊在异乡的汜水人在茅胡同有了一个温馨的家。寓汴的汜水人深感在异乡生活的艰辛,因而,把兴办公共福利事业、救济贫困作为自己的一项义务。汜水会馆促进了汜水商人的事业发展,民国时期,开封南北书店街的书简业,几乎全部由汜水人经营,书店街一时竟有“小汜水”之称。

20世纪50年代初,汜水会馆的一部分被辟为省文联宿舍,就在那个院子里,居住着文学界的多位重量级人物:苏金伞、徐玉诺、塞风、周原、青勃等人。汜水会馆见证了新中国成立初期河南文学的繁盛,那些文学前辈在会馆留下了生活的足迹,写下了优美的篇章。后来这里改成了黄河委员会的家属院,加盖的房子犬牙交错,再也没有了昔日四合院的华美。

会馆的宗旨是为联络乡谊以及救济同乡人。1938年,开封沦陷,各会馆事务大多停顿。1945年抗战胜利后,各地同乡会曾谋恢复和改组,因连年战火、民不聊生,加之各会馆房舍年久失修,经费拮据,想振兴已经很难了。开封解放后,经过土地改革、社团登记、房产改革,会馆房屋、土地少数变卖,多数归公,同乡会组织亦自行瓦解,会馆原来建筑十不存一,原有面貌已成历史陈迹。开封现存的会馆之中,山陕甘会馆成了“重点保护文物”,而汜水会馆等处却相形见绌,已经衰败不堪,只留下屋檐的木雕还在诉说着昔日的辉煌。

猜你喜欢

同乡会同乡会馆
强化农村基层党建 引领乡村振兴之路——石家庄市元氏县赵同乡毛遗村
风雨兼程,紫荆花开——扬州(香港)同乡会十年侧记
一岩九饮会馆
选个累人的店铺
“东方明珠”与“江中明珠”间的浓情厚意——记香港扬中同乡会
千年闽商商会会馆 烟台福建会馆
陈埭镇同乡总会
近代旅外徽州同乡会的治理架构与社会功能
同呼吸 共祭奠——加拿大南京同乡会呼吁全球侨胞团体国家公祭日举办海外同步祭奠活动
或恐是同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