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铁岭市清河流域环境准入与产业发展模式研究

2018-02-19

现代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清河流域环境

刘 冰

(铁岭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辽宁省 铁岭 112000)

本研究范围为清河流域,清河是中国东北地区南部的最大河流辽河的主要支流,位于辽宁省北部,河口地处东经 123°52′,北纬 42°25′,清河流域大部分为辽宁铁岭境内,其余部分为辽宁省抚顺市,流域面积5674.3km2,干流长217.1km[1]。清河流域流经的行政范围较广,涉及的行政管辖范围界限不明确,因此,在流域发展规划中最显著的问题就是上下游之间、行政区域之间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而且,流域具有水生态连续性的特点,上下游的环境对产业发展具有大的影响,因此,本研究从流域生态环境保护角度出发,以环境准入制度为切入点,对清河流域产业发展重新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研究[2]。

1 产业现状

1.1 工业

清河流域近年来工业发展速度迅猛。其中开原市以纺织、造纸、优质农副产品深加工、新型建材为主。工业区重点发展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和机械加工、生物能源和生物化工、农业产业化及食品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等五大主导产业。西丰县工业发展也比较快。主要工业部门有煤炭、建材、机械加工、水泥、丝绸、针纺、制药、食品加工、服装和酿造等。

1.2 农业

清河流域农业生产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开原市以水稻、玉米、大豆等农作物为主。全市年均粮食总产量达到50万t,是国家重点粮食主产区之一。清河区农业以产业为导向,以葡萄、优质林果、制种、绿色食品、畜牧业养殖、水产养殖、林蛙养殖和高效经济林等产业为主。西丰县是辽宁省以林业为主的多种经营县之一。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水稻和谷子,油料作物以大豆为主,烟草和柞蚕在全省有重要地位。

2 基于环境准入制度的清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

在清河流域自然、经济和社会情况调查基础上,对工业企业现状、结构和布局等情况进行了深入的摸底和排查,从水资源与产业结构的特点出发,进行了水资源-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系统动力学仿真模拟,对不同方案下的模拟结果进行分析,摸清流域产业结构变化时空特征,对流域污染负荷进行核定,在此基础上,按照水生态功能分区对清河流域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建立清河流域环境准入制度。

2.1 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分区

根据“十一五”辽河流域(辽河)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将清河流域划分为IV-5-1、IV-5-3、IV-5-4、IV-5-5、IV-5-6、IV-5-10 共 6 个三级水生态功能区[3]。

2.2 流域污染负荷核定

根据铁岭市污染源普查数据统计,清河流域COD产生总量为6430.72t,排放量为1375.68t,入河量为1196.84t。其中清河排放COD总量最大,为924.37t,占清河流域总排放量的67.19%;清河流域COD排放主要集中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纺织业和造纸业等行业;氨氮排放集中农副食品加工、饮料制造、食品制造和造纸业等行业[4]。

2.3 环境准入及产业结构优化

(1)环境准入:遵照《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3年修正)等相关政策,根据清河流域水生态功能区结合产业布局形成基于水环境水生态功能约束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产业结构调整及环境准入方案[5,6]。水生态功能约束高区:主要分布在IV-5-4、IV-5-5、IV-5-10和IV-5-6北部地区。

本区限制水田种植以及生猪、肉牛养殖规模,鼓励做强、做优食品制造业、机械、建材等产业。食品制造业重点发展以食品加工为主的农产品加工业;机械制造业重点抓好起重机械制造以及石油机械制造;建材业以发展绿色建材业为主。鼓励发展生态旅游业、交通物流业和特色农产品加工业。

水生态功能约束中区:IV-5-1、IV-5-3和IV-5-6南部地区。

本区逐步淘汰石化行业的落后产能,调整、优化水田种植结构,重点发展乔灌木花草基地,提高节水灌溉效率,加快优质肉鸡优势区的发展,加强畜禽养殖业氨氮排放的管控,加大污水处理力度。改造提升电力、食品制造行业。鼓励依托开原工业园发展起重机机械等先进装备制造业,打造全国最大的起重机产业园。发展生态旅游业、交通物流业。

水生态功能约束低区:IV-5-1北部地区

加快落后生产线的淘汰,提升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严格控制该行业主要水污染物的排放。鼓励昌图县发展有机农业,促进花生种植业发展。改造、提升食品制造业,以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和加工业为主,以昌图汉夏等肉牛企业为龙头,建设屠宰加工基地,促进淀粉及深加工业、花生油、花生米加工业的发展。

(2)产业结构优化方案。清河下游产品提供与农业发展水生态功能区(IV-5-1)。①第一产业:以金沟子、杨木林子乡为重点建设优质绿色稻米、高油大豆、番茄生产基地,业民、金沟子等乡镇为重点建设专用型玉米生产基地;发展生猪、肉蛋鸡、鹿和蚕等养殖业;建设苗木花卉、山野珍品等特色产业生产基地。②第二产业:发展冷饮、农产品加工、建筑、机械制造等污染较小,较为稳定的产业。③第三产业:发展集餐饮、娱乐、品尝、观光于一体的生态旅游产业。

(3)寇河中游农业发展水生态功能区(IV-5-3)。①第一产业:种植业、林果业和畜禽养殖业。②第二产业:建设辉山乳业基地群;完善郜家店工业园功能。镇西工业园以发展机械建材产业为主导;镇中工业园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镇东工业园将对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开放。③第三产业:建设辽开线绿色景观带,深度挖掘灵雨生态园、雁岭沟水库、灵芝中草药材基地等。

(4)清河水库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水生态功能区(IV-5-4)。①第一产业:形成葡萄、奶牛、制种、肉牛和绿色食品五大主导产业。②第二产业:以酿造、冷饮、建材、服装等低污染工业为主,打造生态型工业园区。利用本区水电、地热以及锶硅质重碳酸钙型地下水资源,发展天然环保产业。③第三产业:围绕清河省级旅游度假区继续发展生态旅游业。

(5)清河中上游产品提供与农业发展水生态功能区(IV-5-6)。①第一产业:发展优质、高效农业,重点开发优质绿色稻米、打造千亩绿色稻米生产基地。因地制宜发展水果、山野珍品、林下中草药等;发展苗木花卉业,如红毛柳、快柏、快柳、水腊等;在小流域内建设养殖示范小区。②第二产业:积极拓展稻米深加工工艺和稻草节能再利用产业;通过人工栽培扩大柞蚕场的面积,以缫丝厂为龙头,拉长蚕茧生产链条,提高产品附加值。③第三产业:依托城子山森林公园、团山遗址、古城子等自然和人工风景名胜发展旅游项目。

(6)寇河源头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水生态功能区(IV-5-5)和清河源头水源涵养与水文调蓄水生态功能区(IV-5-10)。①第一产业:源头区主导产业以农业为主。包括以绿色稻米为主的传统农业和中草药材等为主的经济作;以有机蔬菜和畜牧业养殖为主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用材林、生态林、风景林、山葡萄、山楂等林果业。②第二产业:加强土特产品加工企业建设;生态开发金、银、铜、铁、石灰石、花岗石、煤等丰富矿产。③第三产业:以东北土特产品交易中心为依托,发展物流产业。围绕盛京围场、冰砬山森林公园、诚信水库风景区等开发生态旅游产业。

3 结语

本研究从生态流域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出发,基于水生态功能分区结果,通过建立一个环境准入制度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打破以往单纯依靠行政边界划分、行政干预手段管理的局限,对清河流域的产业结构重新进行优化配置,发展污染小且经济效益高的产业,保证第一产业发展,推动第三产业发展,发挥生态工业园区规模化效益,严格控制区域产业经济发展的污染排放总量,实现流域范围内的经济、环境和资源的协调发展。这也为其他流域的管理体系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任宝龙.铁岭河流志[M].辽铁内出字(2000)第 018号:54-55.

[2]任晓东,黄明杰.赤水河流域产业状况与综合流域管理策略[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2):,97-98.

[3]刘素平.辽河流域三级水生态功能分区研究[R].辽宁大学,2008:15-20.

[4]王留锁,吕晓佼,侯丽敏.基于系统动力学模型的清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研究 [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4(6):40-42.

[5]清河流域产业结构优化与环境准入方案[R].辽宁省环境科学研究院,2014:64-65.

[6]杨淇微,陈颖等.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环境准入与运营管理一体化发展对策建议 [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6,(5):16.

猜你喜欢

清河流域环境
压油沟小流域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沙颍河流域管理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清河堡考略——明朝防御建州女真及后金的前沿堡城
青山湖生态清洁小流域
环境
承传统振百年清河 重实践育清正少年
河南省小流域综合治理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