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2018-05-23

现代农业 2018年5期
关键词:学业团体信念

任 楠

(商洛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打完这局王者就看书;刷新一下微信、微博动态就做题;追完这集电视剧就睡觉……”这是大学生中经常可以听到的对话,事实是游戏打完一局还有一局;微信、微博聊一圈个把小时就过去了:追完电视剧已不知不觉到深夜。这些现象似乎已经构成当今大学生的“日常”。社会、科技的进步丰富了现代人的生活,但拖延却成为阻碍人们事业、学习进步的一道坎儿,尤其是大学生已经成为拖延行为的高发人群。据调查,5%~80%的大学生不同程度上存在学业拖延行为,95%以上的拖延者都想要摆脱或减少拖延行为[1]。在拖延过程中,焦虑、痛苦、自责、后悔等心理体验常常伴随个体,这不仅影响大学生的学业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大学生情绪困扰,影响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探析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的原因,寻找摆脱大学生拖延行为的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1 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拖延观

认知-行为理论(Cognition and Behavior Theory)是一组通过改变思维或信念和行为的方法来改变不良认知,它是认知理论和行为理论的整合,是对认知和行为理论所存在缺陷的一种批评和发展[1]。认知-行为理论的主要观点是:在认知、情绪和行为三者中,认知起中介和协调作用;自动化思维影响个体认知形成;将认知应用于行为修正上,强调认知在修正行为中的重要性和内在认知与外在环境的互动。具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埃利斯理性情绪治疗理论、班杜拉社会学习理论、格拉瑟显示治疗理论、贝克的认知疗法理论和托尔曼认知行为主义理论等。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认知-行为疗法强调认知活动在心理或行为问题发生于转变的作用,将认知矫正技术和行为治疗技术应用于治疗过程中。认知重建法、应付技能法和问题解决法是其主要的三类治疗方法。

学业拖延是指学生在面对必要的学习任务时出现懒惰倾向和消极心理,行为上拖延或推迟学习任务。认知、行为、情绪是影响学业拖延的三个维度。根据不同维度标准学业拖延可以划分为:情景拖延、特质拖延、状态拖延、被动拖延、主动拖延、放松型拖延和焦虑型拖延等类型[2]。

基于认知-行为理论的拖延观是埃利斯和诺斯从多年心理治疗临床实践中总结提出的,埃利斯和诺斯认为,由于拖延者不自信、自我效能感不高,担心失败,对不能完成的任务感到焦虑,从而产生拖延行为。探究这种害怕失败的背后,发现拖延者对于完成目标任务存在不合理信念——拖延者认为有能力的人不需要付出努力就可以达成理想目标,而每一任务的结果都会对他们的能力产生决定性的影响,一次失败就意味着这是个失败者。从某种程度上,他们有完美主义倾向,因而当任务具有挑战性时,他们就会有意无意地选择逃避,直至任务截止时间匆忙“交差”,从而告诉自己,“这不是个人能力问题,只是时间不够而已,如果有充裕的时间,我可以做的更好。”这种观点中,拖延行为对于个体而言具有防御功能。认知-行为理论视角下的拖延观认为主要是不合理的认知导致个体产生拖延行为,如果可以协助个体意识到自己的不理信念,找到并修正不合理认知就可以改善拖延行为。

认知-行为主义技术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键在于改变有拖延倾向学生的非理性信念。认知-行为主义技术对学业拖延者的干预可以分为以下步骤:首先,协助拖延者认识到自己学业拖延的根本原因是自己的不合理信念;然后,协助拖延者制定一个合理的、具体的、可量化的、具有操作性的目标,并要求其根据计划完成目标任务;最后,要协助个体不断强化、坚持习得的克服拖延的方法,即使个体在短期内体验不良,也要不断暗示个体为了长远目标要坚持按计划完成任务。

2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辅导中的应用

2.1 团体心理辅导

团体心理辅导是指应用心理学理论、技术在团体的情境下,通过在团体成员互动中观察、学习、体验来认识自我、探索自我,从而调整、改善与他人的关系,学习新的态度与行为方式,进而促进良好的适应与发展的助人自助的过程[3]。团体心理辅导的主要理论基础有:库尔特·温勒的群体动力学、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柏恩的交互作用分析理论以及人际沟通理论。樊富珉教授总结团体心理辅导的开展一般分为以下阶段:创始阶段、过渡阶段、规范阶段、工作阶段以及结束阶段[4]。各阶段具体目标、任务如表1所示。

表1 团体心理辅导各阶段目标、任务

2.2 学业拖延的心理机制

认知-行为理论认为个体在成长过程中,由于早期经验或过去经历,如果在多次相似的经历、体验中产生了不合理信念,同时也就习得了这种情景下(如面对一项任务)某种类似的情绪体验(如某种消极情绪),或许这种情绪体验个体都未意识到,但当个体再次面对相似的事件或情景时,个体潜意识里就会条件性的产生潜意识中储存的情绪体验,从而产生类似的行为(如拖延)。当行为产生后,相应的情绪体验(如某种消极情绪)和行为后果(如拖延)会导致个体内部或外部环境对该事件(完成某项任务)中出负性评价,这种负性评价反过来优惠强化个体最初的不合理信念和消极情绪体验,进而强化拖延行为,如此反复,则形成了一种强化了的潜意识情绪反应,这种心理机制过程具体到学业拖延心理机制中就如图1所示。

图1 认知-行为理论下的学业拖延心理机制图

2.3 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学业拖延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根据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心理机制分析和认知-行为理论可知,干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关键在于改变关于拖延事件的不合理信念和相应的存在于潜意识中的情绪体验,基于此来设计大学生学业拖延的团体心理辅导方案。

2.3.1 团体辅导目标。通过团体心理辅导有关技术协助团体成员了解认识拖延形成机制,学习相关知识和方法改善大学生学业拖延行为协助团体成员深化自我认知,挖掘自身潜能。

2.3.2 团体性质:发展性团体。

2.3.3 团体名称:告别拖延,超越自我。

2.3.4 团体对象。通过校园招募对改善学业拖延行为有需要的在校大学生,成员招募、筛选时注意性别、专业、年级平衡。

2.3.5 团体规模:10人。

2.3.6 团体次数:每周一次,每次90分钟。

2.3.7方案设计:建立团队——制定目标——了解拖延机制——行为训练——总结与告别。

3 认知-行为疗法在大学生学业拖延团体辅导中应用的优势与不足

基于群体动力学、社会学习理论、加护作用分析理论等理论基础上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力求在团体成员互动中改变个体的认知和行为,并在体验认知改变和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内化已经改变的行为。与传统的单向度知识、观念的灌输相比,团体心理辅导可以通过个体的参与、体验、自我领悟使个体形成的认知更为深刻,行为更为持久。一方面,基于认知-行为疗法的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从认知上,该团体心理辅导协助成员对拖延及其形成的心理机制有了更多认识,个体能更为主动地察觉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和拖延情绪;从情绪上,在彼此信任、相互支持的团体氛围中,个体可以更好的接纳自己的负性情绪,表达自己的感受,倾听别人的建议,从而纠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为告别学业拖延奠定基础;从行为上,团体成员能在人际互动中进行交流、分享,并尝试为自己制定可行性的学习规划,在团体成员的相互支持、督促下执行计划,从而告别学业拖延,并尝试学习更为有效的自我管理方法。另一方面,行为、信念的改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但是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性在于干预时间较短。短期的团体心理辅导作用是有限的,长期的告别拖延,需要个体不断加强自我管理。同时,团体心理辅导的重点在于共性问题的解决,而对个体的差异性讨论不足,如果能尝试将团体心理辅导和个体心理咨询结合起来设计干预大学生学业拖延的方案可以促进个体更好地告别拖延,进而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参考文献:

[1]Piers.S.(2007).The nature ofprocrastination:a meta-analytic and theoretical review of quintessential self-regulatory failure.Psychological Bulletin,133,65-94.

[2](美)贝克(Judith S.Beck). 张怡,孙凌,王辰怡(译).认知疗法基础与应用(第2版)[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3).

[3]徐丹丹.大学生学业拖延的类型比较及干预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9.

[4]樊富珉.团体心理咨询[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5]樊富珉.我国团体心理咨询的发展:回顾与展望[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6):62-69,109.

猜你喜欢

学业团体信念
中国队获第63届IMO团体总分第一名
艰苦的学业
为了信念
发光的信念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信念
团体无偿献血难成主流
35
美团体打广告抗议“中国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