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泗阳杨树林地引种太子参复合栽培试验初报

2018-02-19左其峰臧红霞王进杰

江苏林业科技 2018年6期
关键词:广德杨树林太子参

左其峰,臧红霞,王进杰

(泗阳县林业中心,江苏 宿迁 223700)

杨树是苏北地区重要的速生工业用材树种和城乡生态建设树种。全省杨树总面积92.8万 hm2,杨树蓄积量6841万 m3,杨树森林碳汇12587万 t,杨树林木覆盖率为12.77%。

泗阳有成片杨树林4万hm2以上,四旁植树5000万株,活立木蓄积量600万 m3,杨树年生产量100万 m3,境内杨树林木覆盖率达42%,居全国第一。目前杨树存在着低产林分多,林地资源利用效率低,经济效益不高等问题,影响农民的造林积极性和杨树产业化发展。为此,泗阳县林业中心开展了在杨树林地引种太子参进行复合经营的试验,以提高杨树林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林地收益,推进苏北杨树产业的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引种试验

2015年9月下旬从太子参主要产区贵州施秉、福建柘荣和安徽广德等地引进了3个太子参种源10个品种的试验材料,每个品种引块根100kg(见表1)。

表1 泗阳县引进太子参种源及种源地基本情况

种源经纬度土壤类型品种块根/kg立地环境贵州施秉E107°55' N27°10'黄棕壤施1100山地农田施2100山地农田施3100山地林下福建柘荣E119°45' N27°10'黄棕壤柘1100农田柘2100农田柘3100山地林下安徽广德E119°25' N30°40'黄壤广1100农田广2100农田广3100山地农田广4100山地林下

1.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泗阳县农业开发区林业中心苗圃。试验地原为杨树育苗地,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轻质沙壤;pH值中性偏碱;土层厚,排水良好。

1.1.2试验方法 试验地在9月下旬全垦深翻,细耙。筑垄,垄宽60cm,垄高30cm,垄间距30cm。试验采用随机完全区组设计,重复3个。3个种源的每1个品种为1小区,每小区垄长10m,栽种太子参3行。试验时间为2015年10月8日。

栽培方法:在垄上开沟,沟间距20cm,沟深6cm。播种时将太子参种根斜放排列在沟内,播种间距4cm,块根上端朝上。排好后覆土,覆土厚度为2—3cm。

观测方法:翌年春季观测出苗数,统计出苗率;9月上旬测定各品种单株块根繁育数,测量块根长度、粗度、鲜质量、干质量和含水率。

1.2 复合栽培试验

1.2.1试验材料 试验太子参原种2016年秋从安徽广德引进。

1.2.2试验方法

(1)试验地选择:在泗阳县林苗圃场、泗阳县农业开发区杨树良种基地选择不同林龄、株行距的杨树林地3块(见表2)。

表2 太子参复合栽培试验林地情况

(2)栽培试验:①不同杨树林龄林下栽培太子参:分别在林苗圃场1,2号林地栽培太子参,1号林地杨树林龄为4a,2号林地杨树林龄为6a,林下太子参采用筑垄条播方式,播种量为750kg/hm2,林地立地栽培和管理方式相同。②杨树林地不同土壤类型栽培太子参试验:分别在泗阳县林苗圃场1号林地沙土、沙壤土和壤土上开沟条播栽培太子参,其他条件一致,试验面积各0.13hm3。③不同密度杨树林下栽培太子参试验:株行距分别为5m×5m、6m×6m的林下栽培太子参,其他条件一致。④在泗阳县林苗圃地1,2号林地,在杨树林下不同时间栽培太子参试验:分别于9月上旬、中旬、下旬、10月上旬、中旬在林苗圃场1号地沙壤土上,采用作垄开沟条播方式栽培,分别用地膜覆盖和不覆盖2种措施。⑤不同播种根量试验:试验种根播种量设计为450,600,750kg/hm2。⑥不同整地方式栽培试验:分垄状和平地条状开沟2种方式栽培。垄状整地时,作垄宽60cm,垄高30cm,垄间沟宽为30cm,每垄栽太子参3排,成条带状;平地栽培时,仅深耕细耙,条状开沟,播种根。复合栽培设计见表3。

表3 杨树林地太子参复合栽培设计

杨树林地编号用种量/(kg/hm2)整地方式播种时间薄膜覆盖1405060作垄,平地条播9月上中下旬有,无250作垄条播9月中旬有,无350平地条播9月中旬无

(3)观测方法。观察不同栽培措施下的栽培效果。太子参栽植后翌年春天开始观测,主要测定成苗率;收获季测定单位面积产量(鲜质量)。

2 结果与分析

2.1 引种试验结果

2016年9月上旬统计单株块根数,测量块根长度、粗度、鲜质量、风干质量和含水率,结果见表4。

表4 太子参引种试验结果

种源品种成苗率/%单株块根数块根长/cm块根粗/mm100个鲜质量/g100个风干质量/g小区产量/kg贵州施秉施182.36.43.82.628.8622.201.386施284.95.64.22.729.5622.741.242施381.65.04.62.929.9323.021.122平均82.95.64.22.729.4522.651.250福建柘荣柘188.18.25.23.131.5924.301.943柘287.98.65.73.331.3424.112.021柘389.57.65.53.031.0123.862.000平均88.58.25.53.131.3124.091.988安徽广德广192.49.26.43.836.1326.572.492广295.79.85.93.335.2225.902.589广391.38.05.13.435.0525.772.103广494.911.06.63.936.5826.903.017平均93.69.66.03.635.7526.292.550平均值88.37.85.23.132.1724.341.929

表4结果表明,太子参成苗率,安徽广德种源最高,达到93.6%,贵州施秉种源最低,仅为82.9%;广德种源成苗率,最好的广2品种达到95.7%。太子参单株块根数不同种源,最大值安徽广德种源平均值达9.6个;其次福建柘荣,贵州施秉最小,仅为5.6个。太子参块根长度和块根粗度在种源间和品种间,安徽广德种源块根平均长度为5.2,粗度为3.6,大于其他2个种源。太子参产量以100个块根鲜质量进行测量,随机取样,每个品种每小区分别抽取3组进行称重,取其平均值作为小区品种鲜质量。3个种源间鲜质量,安徽广德观测值最大,100个块根为35.75g,其次为福建柘荣,最小贵州施秉为100个块根29.45g。3个种源的太子参平均含水率为23%—26%。安徽广德种源的太子参鲜块根的含水率为26.46%,略高于另外2种源。测定结果表明,小区产量最高的种源为安徽广德种源,平均为2.55kg,高于福建柘荣28.26%和贵州施104.0%。

2.2 复合栽培试验结果

2.2.1不同杨树林龄对林下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列于表5。

表5 不同杨树林龄条件下太子参产量 kg/hm2

表5结果说明,在不同杨树林龄林下栽培太子参产量明显不同。造林4a 后的林下太子参产量比较高,每公顷可达3000kg,高于造林6a 后林下产量。造林6a后林地基本郁闭,透光性差,根系分布整个林地的地下空间,与太子参争水争肥,太子参产量较低。造林后第4a,林地郁闭度适中,林地光照环境有利于太子参生长,产量较高。

2.2.2杨树林地不同土壤类型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沙土上太子参产量最低,每公顷仅为2193kg;太子参产量最高的是壤土,达到3307.5kg;沙壤土上太子参也表现较好,达到2980.5kg/hm2。沙土地和沙壤地上的产量分别为壤土地的66.2%和90.1%。沙壤土和壤土保水保肥性好,更接近原产地的土壤类型;而沙土地保水保肥性差,春季易引起干旱,影响成苗率,从而直接影响产量。

表6 不同杨树密度条件下太子参产量 kg/ hm2

2.2.3杨树不同密度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表6结果说明,不同造林密度下杨树林地对太子参产量有影响,株行距6m×6m,每公顷270株,2块林地太子参平均产量为3137.25kg/hm2,高于5m×5m林下太子参产量11.28%。

2.2.4杨树林地下不同栽培时间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结果见表7。

从表7可以看出,杨树林地太子参最佳栽培时间为9月26号,即9下旬栽培,产量高。在9月下旬之前或之后,产量均会有所下降。

表7 不同栽培时间太子参的成苗率和产量 kg/hm2

有无覆盖栽培时间09-0609-1609-2610-0610-16平均值地膜覆盖2 6732 776.53 487.53 028.52 830.52 959.5不覆盖2 416.52 5622 854.52 668.52 299.52 760平均值2 545.52 6703 1712 842.52 565

地膜覆盖对提高太子参产量有利,相对无覆盖栽培提高产量7.2%。地膜覆盖有利于土壤保温保湿,促进太子参早发芽,提高成苗率,特别是在沙地上,相对无覆盖栽培有利于太子参丰产。但要注意在翌年春季需及时揭去地膜。

2.2.5种根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见表8。

表8结果说明播种量对太子参产量有影响。播种量小于600kg/hm2时对产量影响比较大,大于600kg/hm2时产量虽有增加,但增加幅度不大。播种根量在600—750kg/hm2为最佳。播种量对杨树林地太子参产量有直接影响,但与林地土壤条件有关,肥沃的土壤可适当减少播种量,在差的土壤上,适当密植,有利于丰产。

表8 杨树林地不同播种量太子参的产量 kg/ hm2

2.2.6不同整地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影响 不同栽培方式对太子参产量影响结果(见表8)表明,垄状栽培优于平地条状栽植方式,产量略高。垄状栽植可提高太子参产量9.4%。

3 结论与讨论

(1)3个种源10个品种的太子参在泗阳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太子参不同的地理种源和不同的品种间存在显著差异。安徽广德种源在成苗率、单株块根数、个头大小、每100个块根鲜质量和小区产量

等性状上明显优于其他种源。同一种源内品种间各性状上差异不明显。

(2)太子参引种试验结果表明,广德种源广4品种较适于泗阳林下栽培,可作为泗阳引种的主要栽培品种。

(3)选择太子参广德种源优良品种广德4号为泗阳杨树林地复合经营主要栽培种,以优质种根作为栽培材料,是提高杨树林地太子参产量的关键。

(4)不同的杨树林立地和不同林龄的杨树林对林下太子参栽培产量有直接影响。选择沙壤土或壤土、造林密度在270—405株/hm2、造林第4 a的杨树林下栽培太子参效果较好。土壤条件、播种量与太子参产量的相互影响关系比较复杂,这还需在今后进一步试验研究。

(5)杨树林地太子参最佳栽培时间为9月下旬,过早、过迟都影响太子参的产量。

(6)垄状栽植、地膜覆盖均有利于提高杨树林地太子参的产量,林地复合经营效果得到有效提高。垄状栽培有利于排水,特别是在雨季,不会因积水导致太子参烂根,从而严重影响产量,但作垄成本相对要高,春季容易造成干旱。

猜你喜欢

广德杨树林太子参
广德市交通运输局
——加大『四好农村路』建设 铺就乡村振兴『幸福路』
书法作品 张广德
太子参品种栽培特性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研究
“杨树林”计划
摄影
大长夜
杨树林地生活污水生态处理研究
杨树林间复合种植模式及造林技术
正交设计优化太子参ISSR—PCR反应体系
太子参危情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