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护一体化护理对胃癌患者术后不良情绪和机体免疫的影响
2018-02-19
225100扬州大学附属医院普外科,江苏
资料与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4月收治患者96例。对照组48例,男24例,女24例;年龄25~45岁,平均年龄(34.5±1.2)岁;患者胃窦部胃癌21例,胃角部胃癌15例,胃体部胃癌12例。观察组患者48例,男23例,女25例;年龄24~46岁,平均(35.6±1.4)岁;胃窦部胃癌23例,胃角部16例,胃体部9例。两组年龄、性别以及疾病的病灶位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胃癌的诊断标准,同时治疗的方式均采用胃癌根治术进行处理,本次研究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签字批准。
方法:对照组患者在临床上采用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之上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首先患者在入院之后应当由专门护理人员进行疾病和相关知识的介绍工作,同时在入院之后充分说明操作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和基本程序,避免患者出现误解心理。医生和护士共同掌握患者的具体治疗过程,并且在查房和护理过程中进行病情和生命指标的汇报工作,针对每一名患者进行个性化护理工作,同时在手术前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工作,针对出现恐惧和负面情绪的患者首先医生和护士共同分析其具体原因,进而结合具体的原因来进行护理,为患者建立信心,并且为患者更好地接受手术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1]。医生团队应当共同为患者制定个性化健康教育工作,包括术后的饮食和术后的康复性训练,将计划与患者家属进行沟通和交流,让患者家属在陪伴患者住院期间对医院产生更好的信任感。
观察指标:对患者在手术完成之后的留置导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住院时间进行评估和对比。同时对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采用SAS评分、SDS评分、自尊评分进行评价,SAS及SDS评分最高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抑郁度及焦虑情况越严重。自信评分满分20分,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自信程度越差,分数越高表示越自信。
统计学方法:采集的数据用SPSS 16.0进行统计软件处理和分析,并通过组比较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基本情况,见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自信评分情况,见表2。
讨 论
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当前作为一种全新的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的生理、精神都能够起到积极的康复性护理效果,以患者为中心,最大限度满足患者各方面的需求[2]。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根据患者的留置导尿时间、胃肠减压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统计来看,观察组患者的整体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全面、整体的护理模式。此外,所进行的心理护理工作可以有效地消除手术前患者产生的负面情绪和手术后的孤独感。缓解了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3、4]。根据SDS和SAS评分,在对患者进行综合护理工作后,患者的整体抑郁症状显著减少。同时,自信心得到显著改善,可以为克服疾病建立良好的心态,对后期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使得手术的实施者以及麻醉医生、护士人员共同参与到患者的针对性护理工作中,对患者的情况具有全方位的把握,分析具体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一方面使得患者的不良情绪得到有效控制,另一方面也能够让患者及家属感受到医院的忠实度[5]。
综上,在当前临床上针对胃癌患者实施医护一体化护理方式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不良情绪,同时,它对患者的免疫功能有很好的效果,并且可以在临床推广。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基本情况对比(±s,d)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基本情况对比(±s,d)
组别 例数 留置导尿时间 胃肠减压时间 住院时间观察组 48 1.88±0.66 7.88±1.56 12.88±2.84对照组 48 1.26±0.55 9.36±1.48 15.69±3.32 t 7.216 5.336 4.632 P<0.05 <0.05 <0.05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s,分)
表2 两组患者不良情绪对比(±s,分)
组别 例数 SAS评分 SDS评分 自信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8 63.62±7.76 35.75±6.48 54.72±6.39 32.78±6.06 13.75±1.27 16.65±1.34对照组 48 64.23±6.26 46.49±7.27 55.39±5.80 42.46±5.47 13.58±1.58 14.96±1.27 t 0.437 7.538 0.549 8.129 0.235 6.725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