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生为本,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8-02-18周冠青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目标课堂教学

周冠青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之下,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变得日益激烈。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弘扬人的主体性,激发学生的自主意识,挖掘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在生存、实践、创造等方面的能力。传统教学中,学生被视为客体,在“师讲生听”中消极地接受,教师照本宣科,导致学生的主动性难以得到发挥,学生的精神世界被忽视,影响了学生主体性人格的养成。

一、转变教师角色,构建新型关系

长期以来,教师被视为“春蚕”、“蜡烛”,被过分夸大了社会作用,成为统治阶级传播思想的工具,其主体性被消解。实行新课改后,教师要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变为全面的教育者,要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引领。教师要由教学的权威变为平等对话者,要营造民主的对话氛围,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由深受升学观念束缚的教书匠,变为创造性的劳动者,要探索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开展创造性的教学活动。教师要亲近学生,多与学生沟通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思想发展、心理健康状况。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不仅要关注表现活跃的学生,还要关注性格内向、表现不积极的学生,要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克服恐惧,鼓励他们真实地展现自我。

二、合理组织教学,发挥主体作用

有些教师的课堂教学目标设计得很随意,没有因校情、因生情而设,对教学活动缺少导向和调节作用,在教学中割裂了三维目标的整体性,只向学生呈现知识目标。实际上,教学目标要指向知识,既要让学生学会,还要让学生会学、乐学。三维目标不是彼此分割的,而是同一目标的三个维度,不能随意拆分。教学目标的设计应有所侧重,并非多多益善,因课堂时间有限,过于繁杂的目标易使教学失去平衡。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依托文本,选择合适的内容与学生展开对话交流,让师生产生思想、情感的共鸣,促进学生的思想提升与精神成长。教师要用好教材资源,不囿于教材,不盲目求新求异,要因学而教,精心设计内容,在充分理解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对教材进行再创造,根据学情决定是否对教学内容进行再调整。

教师要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现实生活密切联系起来,挖掘身边的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并将所学用于实践,以做到知行合一。例如,在“预防犯罪”的教学中,在学生了解了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呈现案例:吴某因父母外出打工,奶奶疏于管教而逃学上网,为买一个MP4而偷走商店的500元,被店主抓获送到派出所。警察口头劝诫后,他退还了赃款,学校只对他进行批评教育。但他仍不思悔改,一次入室盗窃被陈某发现,他捂住陈某的嘴并掐死陈某。然后,让学生进行探究:比较吴某两次盗窃的危害性,触犯的法律和受到的处罚有何不同?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你能从上述案例中发现犯罪的特征是什么吗?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方法多样,有讲授、讨论、演示、对话等,教师要因情施“法”,取长补短,提高教学效率。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选择恰当的方法,如有的班级学生思维活跃,教师可以用讨论法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思、听、辩中获得知识的深度理解。

三、转变传统习惯,树立主体意识

学生的生长环境、学习兴趣、认知能力的不同,导致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有的活泼,有的内向,教师要指导他们认识自我、发现自我,发掘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教师要引导他们学会自我观察、内省,能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性格特点,以及自己的优缺点,不刻意贬低自己。学生还要从别人的言语、态度中了解自己,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完善自我、提升自我。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自己的合作、沟通、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能对自己的人生做出合理规划。教师要指导学生预习、独立思考、自主作业,鼓励他们质疑问难,要监督、指导他们的学习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帮助学生改变不良的学习习惯,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升他们自主学习、协作交流、倾听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总之,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教师要以生为本,弘扬学生的主體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目标课堂教学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