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68例分析
2018-02-18丁东宏杨坤
丁东宏 杨坤
【摘 要】目的:观察治疗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两年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患者68例(84只眼),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3岁,初次发病20例(24只眼),复发者29例(36只眼),对患者进行药物治疗、TTT激光、PDT激光等综合治疗方式,记录治疗疗效,随访时间6个月。结果:随访期间84只眼中,治愈68只眼(81.0%),显效11只眼(14.0%),有效5只眼(5.0%)。根据视网膜渗漏点距黄斑中心凹远近程度不同采取积极有效、安全的综合治疗方法,可控制及预防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复发和提高疗效,治疗期间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综合治疗对病患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有显著疗效,改善患者视力并加速黄斑区水肿的消退。
【关键词】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分析
【中图分类号】R77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3--01
前言: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简称中浆),因眼底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屏障功能受损,脉络膜毛细血管渗漏积聚在眼底神经上皮下引起的一类视功能障碍性疾病[1]。患者自觉视力下降、视物发暗、变形、视小等,多见于中青年患者,本病虽有自限性,但易复发,复发率达40%~50%,一旦反复发作或转移将知致使视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损害,给生活及工作带来极大的不便,应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恢复视力、预防复发。视力愈后一般较好,但反复发作将严重影响中心视力。以往使用维生素、血管扩张剂、高渗剂及能量合剂等药物治疗,疗效不确定,病程迁延较久。自从使用激光治疗后明显缩短了病程,疗效甚佳,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近两年我院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患者68例(84只眼),年龄20~46岁,平均年龄33岁,初次发病20例(24只眼),复发者29例(36只眼),视力<0.5者11只眼,0.5≤视力<0.8者60只眼,0.8≤视力<1.0者13只眼,随访时间6个月,排除全身疾病、过敏史、手术史、高眼压及青光眼等眼科疾病。
1.2 研究方法 对入选患者首用药物治疗,目前虽无有效药物治疗,但药物可尽快消除视觉症状的阻扰,保护黄斑区视功能,改善预后;多采用扩张血管药物、碘剂、维生素及能量合剂等辅助治疗,如卵磷脂络合碘片、迈之灵片、七叶洋黄双苷滴眼液、复方樟柳碱注射液等。首次发病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渗漏点位置距黄斑中心凹>500μm。光凝一般采用低放射强度,长时间暴露,将长脉冲的热能通过瞳孔输送到脉络膜和视网膜色素上皮,光凝反应不宜太重,以防伤及黄斑中心凹。首次急性发病或复发患者经药物治疗效果不明显,渗漏点位置距黄斑中心凹<500μm。将光敏剂Visudyne经静脉注射入体内,到达眼内靶组织,于8~15min其选择性积聚在富含低密度脂蛋白受体的组织和细胞中,从而破坏异常细胞;激光波长选择689μm,激光强度为50J/cm2,激光照射时间83s,治疗后48h内避免阳光和人工光线。为了避免激光治疗引起的并发症,对离黄斑中心凹四分之一PD范围内渗漏点不进行光凝,不在视觉最敏锐的区域用激光直接光凝,避免造成瘢痕,存在暗点;尽量采用小能量以封闭渗漏点为目的,避免损害视网膜。
1.3 观察指标 治愈:视力提高到≥1.0以上者,黄斑水肿消退;FFA:黄斑区无渗漏,血管拱环可见;OCT: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完全吸收。显效:视力提高≥3行以上者,黄斑水肿明显减轻;FFA:黄斑区渗漏明显缩小,晚期无扩大;OCT: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大部分吸收。有效:视力提高≥2行者,黄斑水肿稍减轻;FFA:黄斑区渗漏缩小;OCT: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液体较少吸收。无效:视力提高<2行者,黄斑仍水肿;FFA:黄斑区渗漏无变化;OCT:仍可见黄斑部神经上皮浆液性脱离。
1.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统计学方法采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选患者68例(84只眼)术后视力明显提高,其中52例(68只眼)视力≥1.0,FFA示黄斑区无渗漏,血管拱环可见;OCT示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完全吸收。10例(10只眼)视力0.8~1.0,FFA:黄斑区渗漏明显缩小,晚期无扩大;OCT: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液体大部分吸收。5例(5只眼)视力0.5~0.6,FFA:黄斑区渗漏缩小;OCT:黄斑部神经上皮层下液体较少吸收。两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值<0.001)。84只眼中,治愈68只眼(81.0%),显效11只眼(14.0%),有效5只眼(5.0%),无不良反应发生,见表。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脉络膜病变属自限性疾病。早期病例是否光凝,说法不一,我们主要选择反复发作,用药物治疗无效或效差的病例进行光凝,有少数初发期的病人,因自觉症状明显,强烈要求光凝的,也给予光凝治疗,效果尚好。
3 讨论
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是眼底常见的多发疾病,病因及病理机制尚不明确,但多数学者认为与过度疲劳、精神紧张、情绪波动或睡眠不足有关。本病虽属自限性疾病,即使未经治疗,约有70%患者于3~6个月时间中心视力可恢复几乎正常[2]。但随着病程的不断延长,渗漏病灶局部及周围的视网膜细胞及其下方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由于渗出液的长期浸泡作用而发生了细胞功能和代谢的紊乱,使之与视细胞外节的正常定向性生理嵌合连接小带即使在解剖结构上已复位,但是细胞及代谢功能却不能恢复正常,导致视觉质量的恢复较差[3]。中浆也是一种与全身状态有关的疾病,其病变部位原发于脉络膜,是一种因脉络膜循环异常导致的疾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及神经上皮的脱离,源于脉络膜血管渗漏。神经上皮层脱离范围越大,病程越长,视功能恢复就越不完善。采取积极的医疗干预措施,在保证治疗安全的前提下尽快提高视力,采取有效可行的方案降低副作用,改善預后,做到早发现、早治疗,缩短病程及降低复发率。
参考文献
高小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早期氪激光治疗的疗效评价.眼科新进展,2006,26:291293.
宣懿,赵培泉,彭清.半量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治疗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国际眼科杂志,2010,10:761.
任若瑾,李彬,翁乃清.中心性浆液性视网膜病变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分析.眼科,2001,10:335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