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期康复护理对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
2018-02-18马静静
马静静
【摘 要】目的:对脑梗死患者开展分期康复护理后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进行探析。方法:将2017年1月-12月我院接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纳入研究中,通过数字表法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均给予积极对症组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治疗组实施分期康复护理,应用Fugl-Meyer量表(FMA)、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测两组患者康复效果。结果:护理后,两组患者的FMA、ADL评分均有改善,但治疗组更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实施分期康复护理有助于脑梗死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改善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意义重大。
【关键词】分期康复护理;脑梗死;肢体运动功能
【中图分类号】R47.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3--01
脑梗死是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是由于颅脑血管堵塞致局部缺血缺氧引起的,具有发病急,病情重、变化快等特点,死亡率、致残率高。当前,脑梗死救治成功率大幅提升,但大多数患者会合并不同程度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极大影响[1]。所以,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康复护理有着重要意义。但脑梗死不同阶段的护理侧重点是不同的,分期护理就是基于脑梗死恢复规律和特征进行的护理方式,可有效提升临床效果。本文主要对90例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研究,剖析分期康复护理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7年1月~12月我院神经内科接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通过临床症状、颅脑CT或MRI等检查确诊,符合《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相关诊断标准[2],均为首次发病,在发病后4h内送院诊治。排除肝肾功能不全、先天心脏病、凝血机制障碍、颅脑外伤及意识障碍等患者,患者及其家属对此项研究知情并同意。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5例。其中,对照组:男女患者比为24:21;57~71岁,平均(60.6±3.5)岁;严重度:轻度12例,中度23例,重度10例。治疗组:男女患者比为23:22;55~72岁,平均(61.2±3.2)岁;严重度:轻度11例,中度20例,重度14例。在基本信息、病情等方面,2组患者差异不具统计意义(P>0.05),具备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进行溶栓、吸氧、抗血凝、营养神经等对症治疗,对照组实施常规康复护理,根据患者病情好转情况指导进行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并发放康复手册。治疗组开展分期康复护理,由康复医生、护士负责进行,具体包括:(1)急性期:该阶段先要对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由于发病突然,语言、肢体功能障碍,患者易出现焦虑、不安、消极等心理,不利于康复;所以,要求责任护士密切注意患者情绪变化,尊重和理解患者,给予其安慰、鼓励,并向患者讲解脑梗死的原因、危险因素、治疗及康复等知识,以消除其疑虑,缓解其不良心理。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摆放肢体,并定时转变体位;并指导患者在床上进行患肢被动运动,包括肩胛带活动,活动强度从小到大,以不会出现疼痛为宜;患侧翻身练习;双手交叉上举与桥式运动;腕关节背伸、踝关节背伸等练习。(2)稳定期:在患者病情和体征稳定后指导进行早期康复锻炼,主要是下床站立平衡训练、单腿站立、步行与上下楼梯等,循序渐进,以促进行走功能恢复;同时,穿插日常生活能力训练,主要是穿脱衣、刷牙、进餐、如厕等。并行康复性按摩,对患者手指、手背、前臂、肩部等行向心性按摩,由轻到重、由浅到深。(3)延续期:教会患者掌握出院后康复锻炼方法,比如:上肢、手指运动,以锻炼关节灵活性及肌力。并嘱患者在家继续进行行走、生活能力等训练,通过健侧肢体代偿患侧功能,指导家属辅助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1.3 效果观察 在护理前后应用FMA量表评测患者肢体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包括上、下肢,总分为100分,评分越高表明康复效果越好[3];同时,应用ADL量表评测患者的生活能力,包括进餐、沐浴、洗漱、穿脱衣物、大小便、上下楼梯等方面,满分100分,分值越高表示越好。
1.4 统计处理 应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数据用()表示,均呈正态分布,组间以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意义。
2 结果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FMA、ADL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护理后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据报道,临床上70%~80%脑梗死患者会有不同程度肢体功能障碍,具体表现为半身不遂、口角歪斜等,使得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大幅降低,影响生活质量。现代康复学理论认为[3],中枢神经系有很强可塑性,脑梗死患者部分脑组织细胞处在休眠中,在高层次中枢或通路受到损害时,该类细胞就会苏醒,迅速发挥相应的功能。康复训练就是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法刺激中枢神经系建立新的运动投射区,使休眠脑细胞苏醒,加快脑侧支循环创建,促进病灶周边组织重组、代偿,重塑中枢神经功能,达到康复目的。
但从当前临床情况,脑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可得到较规范康复护理,但出院后康复护理难以得到延续、规范,影响到康复效果。本研究中,基于脑梗死康复阶段性特点,强化早期和稳定期康复护理,并积极开展延续期康复护理,使整个康复过程处在连续状态中。在急性期以被动活动为主,逐步到辅助性主动运动锻炼,以促进患者患侧肢体功能恢复,防止关节强直、肌肉萎缩等发生;在稳定期主要进行肢体主动功能锻炼、生活能力训练,侧重“自我护理”;在延续期进行巩固性、持续性功能锻炼。从研究结果看,实施分期康复护理治疗组患者的肢体功能、生活能力得到显著改善,优于常规康复护理对照组(P<0.05)。与徐艳等人相关课题研究报道基本一致[4]。
综上而言,对脑梗死患者进行分期康复护理,有助于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提升日常生活能力,改善预后,值得临床实践。
参考文献
林华晶,江景珠.脑梗死62例分期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福建医药杂志,2017,39(02):146-148.
饶明俐.中国脑血管病防治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2007,1.
張东霞.分期康复护理在脑梗死患者病情康复中的应用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17(41):223-225.
徐艳,王霞,胡维,等.分期康复护理模式对急性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08):12-14.8):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