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2018-02-18李金翠刘凡敏
李金翠 刘凡敏
【摘 要】介绍不同信息化管理方式在高血压患者治疗管理中的应用, 包括电子健康档案、远程血压监测系统、移动医疗健康App、电话、短信等, 总结国内外关于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模式,以对我国院内及社区高血压病人的管理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血压;信息化;依从性
【中图分类号】R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近年来,我国居民以心脑血管病为代表的慢性病患病率迅速增长, 其中心脑血管病死亡占总死亡的36%, 跃居首位[1]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 (2015年) 》调查显示, 2012年年龄≥18岁人群高血压的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明显升高, 分别为46.5%、41.1%和13.8%[2],近年来,高血压患者通过信息技术主动掌握医学专业知识, 改变了传统健康管理中服务对象“被支配”的地位[3] 国内外高血压信息化健康管理主要集中于电子健康档案 (EHR) 、家庭血压远程监护 (HBPT) 、手机短消息服务 (SMS) 、智能手机应用程序 (APP) 4种模式的研究[4]
电子健康档案 (Electronic Health Records, EHR) EHR 是社区居民健康资料的数字化记录。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社区居民建立EHR, 以EHR为核心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有推送功能, 可筛选出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从而健康人群、高血压高危人群及高血压患者监测和管理, 有助于高血压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5]陈庆绍等人[6]提出随机选取纸质档案高血压患者1000例, 其中500例转为电子档案管理。通过调查问卷及监测血压进行观察, 1年后对两组管理效果进行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方式、自我管理指标及血压控制率均较前提高, 健康档案的规范管理及利用对高血压的防控有积极作用, 电子档案的管理效果更佳。
家庭血压远程监护 (HBPT)林伟良等人[7]提出的:探索基于无线网络的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改善基层血压管理质量。在规范管理的高血压人群中选择服用降压药物但血压控制效果不良的患者240例, 随机分干预组和对照组, 干预组开展远程家庭血压监测, 观察3月, 比较两组知晓率和控制率。研究后干预组知晓率85.3%、控制率51.7%, 对照组知晓率62.4%、控制率27.5%。得出运用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可形成患者、家庭、医生共同参与的社区高血压管理新模式, 并探讨了存在的问题。朱爱萍[8]选取江阴市建档管理的高血压患者331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681例)和对照组(1637例)。对照组按常规社区随访管理;干预组采用家庭远程血压监测方法监测清晨血压。结果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可以改善高血压患者诊室血压和清晨血压控制情况,是评估社区患者清晨血压的首选方法,段跃兴[9]通过检索PubMed、EMBASE和Cochrane等多个数据库,查找相关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及其他灰色文献。结果:经过严格的筛选后共纳入46篇文献,包含13875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家庭血压监测组患者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下降幅度分别为3.99mmHg和1.99mmHg(P均<0.05)。对于动态血压变化情况,无论收缩压(-4.41mmHg)和舒张压(-2.33mmHg)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达标率:家庭远程血压监测组患者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得出家庭远程血压监测方法较传统方法能更好的控制血压;使用合适的干预工具或者提供积极主动的额外支持,将会有更好的血压控制效果。
手机短消息服务 (SMS)郝艳明[10]通过对社区200名高血压患者的信息化跟踪管理, 其中100名使用信息化的监测方式, 另100名作为对照组使用传统血压监测方式。信息化监测主要使用PAD电子血压计, 并且采集的患者信息输入社区医院的数据库当中, 当患者的数据信息出现异常时即刻报警, 并且以短信息的方式由社区医院其病患家属取得联系。 结果得知, 使用信息化的血压监测方式可以有效提高血压监测效率, 实现对及时通知病人血压异常的功能, 可以由病人与医生进行定期的沟通, 使病人对自己的血压状况有了更及时全面的了解。同时,注重信息的互动化, 以微信、QQ、自动语音播报等方式及时地报出提示信及时调整病人血压的方式, 建立起明确的血压管理控制方案,, 实现患者的血压稳定。Thangada, ND[11]提出的M-健康,包括智能电话,平板电脑或个人计算机配合使用在慢性病的管理。帮助患者通过以下方式管理高血压:(1)设置报警和提醒患者采取他们的药物,(2)连接患者BP报告给他们的电子医疗记录他们的医师审核,( 3)提供反馈,以对他们的BP趋势的患者,和(4)作为点的护理BP传感器起作用。 M-健康应用与报警提醒和提高了患者服药依从性,同时患者与医生共享动态血压数据应用促进改善医患对话。
国外高血压等慢性病信息化健康管理开展时间较早, 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 而我国信息化建设与健康管理仍处于起步阶段, 因此, 以信息化为基础的高血压等慢性病预防和控制实现长期性和连续性管理是我国当今医疗服务面对的严峻挑战。
Curr Hypertens[12]证据表明人工智能(AI)是用于预测危险因素的高血压及其管理的新兴有用。Curr Hypertens总结了计算机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表示了用于高血压早期阶段的潜力预测创新的AI方法。AI在高血压研究是可行的, AI-告知护理仍未改变血压(BP)控制。 是由于部分地缺乏AI的一致性,准确性的数据,和可靠性在BP球体。缺点:AI已经被主要用于研究危险因素的高血压,但尚未用于高血压管理,主要由于研究设计和计算机科学文献医生参与的局限性。[13]大多数的应用缺乏标准化和科学验证和安全缺陷可能是一个重要的,但仍然被低估的问题,较强的成果和研究成果的高度异质性没有数据严重限制了深远的影響一个明确的结论的可能性这样的策略。Chandrasekhar, A [14]扩展了示波原理,应用智能电话提供视觉反馈以引导的通过手指按压随时间施加的压力的量,并从测量值计算收缩压和舒张压。得出大约有90%的用户后,一个或两个实践试验学会了基于智能手机的设备所需的手指动作。 该设备在BP的40至50毫米汞柱的范围,得到的3.3和8.8毫米汞柱收缩压和-5.6和7.7毫米汞柱舒张压偏差和精度的误差。 李捷等人[15]提出的IMB理论模式结合电话短信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高血压病病人自我效能水平影响明显优于单纯的电话短信教育。
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下,国外高血压的信息化健康管理已趋于标准化、规范化,先进化 而我国信息化管理与健康管理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科技信息获取、处理分析的效率都得到有效提升但大多数的应用缺乏标准化和科学验证和安全缺陷仍然是现在被低估的问题,未来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政策及资金投入, 更要加强医疗、政府部门间的合作,医护人员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以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服务。努力探索、高质量、高效率的现代信息化管理。
参考文献
王文,王增武与陈伟伟,我国高血压防治的关键在基层. 中华高血压杂志,2010. 18(06): 第501-503页.
华思敏,郑轶玲与戴俊明,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社区管理现状研究. 中国全科医学,2012. 15(07): 第737-740页.
尹琳与王燕森,以信息化促进医院健康管理系统建设. 中国健康教育,2014. 30(02): 第186-187页.
Widmer,et al.,Digital Health Intervention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Mayo Clinic Proceedings,2015. 90(4).
秦歡欢等,高血压信息化健康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7. 25(07): 第553-556页.
陈庆昭,廖卫峰与林圣纳,高血压患者电子档案管理效果分析. 中国医学创新,2015. 12(18): 第102-104页.
林伟良等,远程家庭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 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7. 37(08): 第913-914页.
朱爱萍等,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在社区高血压患者清晨血压控制中应用. 江苏预防医学,2018. 29(03): 第269-271+282页.
段跃兴,家庭远程血压监测在高血压患者中应用的研究,2017,南方医科大学.
郝艳明,社区高血压管理中信息化监测的应用效果分析. 大医生,2017. 2(04): 第102-103页.
Thangada,N.D.,et al.,The Emerging Role of Mobile-Health Applications in the Management of Hypertension. Curr Cardiol Rep,2018. 20(9): p. 78.
Krittanawong,C.,et al.,Future Direction for Using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o Predict and Manage Hypertension. Curr Hypertens Rep,2018. 20(9): p. 75.
Parati,G.,et al.,Smartphone Applications for Hypertension Management: a Potential Game-Changer That Needs More Control. Curr Hypertens Rep,2017. 19(6): p. 48.
Chandrasekhar,A.,et al.,Smartphone-based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 via the oscillometric finger-pressingmethod. Sci Transl Med,2018. 10(431).
李捷等,基于IMB模型的电话短信教育应用于社区老年高血压病人自我效能的干预研究. 护理研究,2016. 30(31): 第3893-389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