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技巧
2018-02-18吴忠权
吴忠权
【摘 要】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在急性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药物使用技巧以及对于疾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药物使用技巧)和对照组(常规用药)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的心功能均得到良好改善,主要表现为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的降低(P<0.05)以及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提升(P<0.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91.38%>82.76%)和LVEF[(49.18±3.55)%>(41.04±4.13)%]相对更高(P<0.05),而并发症发生率(5.17%<15.52%)、LVESD[(40.43±2.81)mm<(46.02±3.31)mm]和LVEDD[(49.16±3.59)mm<(55.86±3.23)mm]相对更低(P<0.05)。结论: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技巧的应用,对于提高急性心衰药物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有着积极的影响。
【关键词】急性心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技巧
【中图分类号】R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2
血管活性药物在急性心衰临床治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药物的作用下,能够有效促进心血管舒张,提高心肌收缩能力,进而减轻心脏负荷。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过程中,应该注意用药的方式、方法,合理用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减少不良反应的干扰和妨碍,保障用药的安全性[1]。本研究以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衰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析药物使用技巧,探讨血管活性药物在急性心衰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研究对象为我院2016年9月~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116例急性心衰患者,在使用血管活性药物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分别应用药物应用技巧(58例)和常规用药方法(58例),行分组对照研究(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4例和24例,最高龄81岁,最低龄59岁,平均年龄(64.51±4.82)岁。对照组男女患者分别为35例和23例,最高龄78岁,最低龄56岁,平均年龄(64.26±5.02)岁。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照相仿(P>0.05),本研究具有可行性。
1.2 方法 在急性心衰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对于存在心源性休克表现的患者,进行抗休克治疗,给予循环支持(药物、心室机械辅助)。对于存在呼吸衰竭的患者,则给予氧疗、无创正压通气进行呼吸支持。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对照组给予注射用硝普钠(湖南恒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84100)+葡萄糖溶液(5%浓度),按照0.3~5μg/(kg·min)的剂量给药,逐渐增加用药剂量。同时给予左西孟旦注射液(齐鲁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00043)12~24μg/kg,静脉推注给药。然后按照0.1~0.2μg/(kg·min)静滴。
在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中,基于常规治疗,结合急性心衰患者的“冷暖湿干”临床表现,合理选用治疗药物。“湿暖”型患者表现为收缩压升高或充血表现,分别给予硝普钠+利尿剂进行治疗。“湿冷”型患者,根据其收缩压大小,采取左西孟旦+利尿剂+升壓药(SBP<90mmHg)或硝普钠+左西孟旦+利尿剂(SBP>90mmHg)。“干暖”型患者,采用口服硝普钠或左西孟旦进行治疗。“干冷”型患者,采用给予左西孟旦+扩容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1.3 统计学处理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应用()和(%)进行计量和计数,由t值和χ2检验,P<0.05代表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2.3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3 讨论
急性心衰是心血管疾病引发的病症,患者心肌组织受损,心脏的收缩与舒张功能异常,心肌组织血液循环出现障碍,往往伴随有心源性休克、呼吸衰竭等表现,并会诱发多种并发症,增加疾病的危险程度。在急性心衰的临床治疗中,应该密切关注患者的微循环血流灌注情况,进而采取针对性治疗方法,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予以改善。在血管活性药物的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实际,合理选择药物种类和用药方式、方法,注重用药技巧,寻求更好的治疗效果,同时保障用药的安全性[2]。
综上所述,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治疗急性心衰,注重药物使用技巧,充分发挥药物的功能和作用,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同时减少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患者的良好恢复。
参考文献
隋春兴,郑晓群.静脉血管扩张剂在急性失代偿心力衰竭中的应用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8,39(05):840-843.
刘冠男,孔晓琳,唐静,张辰浩.急性心衰“冷暖湿干”临床分型与经方关联方证初探[J].中国中医急症,2018,27(09):1594-1596+1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