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探讨
2018-02-18钟燕
钟燕
【摘 要】目的:探讨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科麻醉手术治疗的患者130例选为研究对象,根据护理方案的不同分为研究组(n=65)以及对照组(n=65)。对照组麻醉复苏过程中采取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麻醉复苏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15%)较对照组(18.46%)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可降低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患者正常恢复。
【关键词】预见性护理;手术;麻醉复苏;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3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1
在外科手术治疗过程中,通常需要对患者进行麻醉处理,确保手术顺利实施。外科麻醉手术患者由于个体差异性以及受病情与麻醉药物影响,术后可能会出现麻醉药物残留,再加上手术创伤,在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容易发生不良反应如非计划拔管、呕吐、呼吸抑制等,不利于其术后恢复[1-2]。因此需采取一定护理措施进行干预,让患者能够平稳度過麻醉复苏期。我院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间收治的65例外科麻醉手术患者采取了预见性护理,获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我院接受外科麻醉手术治疗的13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护理方案差异分为对照组(n=65)以及研究组(n=65)。所有患者ASA分级为Ⅱ-Ⅲ级,均为女性。对照组年龄为20~70岁,平均年龄为(43.11±5.43)岁;研究组年龄为22~72岁,平均年龄为(43.32±5.56)岁。两组患者在年龄等基础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密切关注其生命体征变化,固定各类管路并保持通畅状态,维持正常呼吸。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1)组建预见性护理小组。由科室组长担任小组组长,并选取6名具有一定临床护理经验的护士作为小组成员。小组对以往临床护理经验进行总结,并查阅相关文献,对麻醉复苏过程中可能存在的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共同探讨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小组组长负责监督、协调,由小组成员完成相关护理操作。(2)预见性护理具体实施。①对患者病例信息及生理状态资料等进行分析,根据其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对于肥胖、脖颈部粗短者,容易出现舌后坠,要安排专人给予重点监护,并要求患者家属配合监视。若患者出现熟睡且发出鼾声,将其唤醒,将其头部偏向一旁,预防其出现呼吸抑制。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适当延长拔管前吸氧时间,确认患者未出现躁动且意识清醒后,再进行拔管,避免患者出现胃肠道反应或非计划性拔管。
④心理干预。手术前要告知患者麻醉相关注意事项,并给予患者言语安抚,向其讲述成功病例,让患者树立信心。同时要求患者家属予以配合,给予患者情感支持,协助其克服抑郁、焦虑等负面心理影响,让患者能够积极配合治疗。⑤患者麻醉复苏期间通过呼吸监测机监测其状态,做好详细记录。若患者出现呼吸异常,及时向医生汇报,做出有效处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麻醉复苏过程中不良反应(呼吸抑制、非计划拔管、呕吐、低血氧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所涉及数据以SPSS15.0完成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计数资料通过χ2检验,P<0.05表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麻醉复苏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15%)较对照组(18.46%)组更低,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如下表1所示:
3 讨论
麻醉复苏期主要是指患者手术完成后至其苏醒之间的这段时间。部分患者体内可能存在残留麻醉药物,同时受外科手术创伤应激性影响,可能会影响机体正常功能,导致其出现呼吸抑制,并影响循环系统,还有可能出现机体代谢异常[2]。所以患者术后麻醉复苏过程中,需要采取针对性护理措施进行干预,促使其正常恢复,确保其生命健康。
本次研究当中研究组实施了预见性护理,从结果来看研究组麻醉复苏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6.15%)较对照组(18.46%)组更低(P<0.05),与有关报道结果一致[3],这反映出通过实施预见性护理能够进一步降低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预见性护理主要是指护理人员通过护理程序对患者进行综合性、全面性的分析及判断,对护理风险做出提前预测,并以此为依据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尽最大程度预防护理并发症,以此来提升护理质量[4]。预见性护理由专项小组实施,组长会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向组员分配任务,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护理工作实施前,小组会对患者病情特征进行综合性分析,提前制定预防措施。在关注患者生理状态、病情的同时,也会密切关注患者心理状态,在患者家属配合下实施有效的心理疏导,让患者能够保持稳定的心态接受治疗,以降低其心理应激性,对于其术后恢复具有积极的作用。针对一系列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非计划拔管、呕吐等会制定预防性方案,以此来控制不良反应。
综合来看,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过程中应用预见性护理措施可降低复苏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恢复。
参考文献
徐维昉,马岩.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观察[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18(73):239.
谢海娇.预见性护理管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中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8,26(08):69-70.
缪海燕.预见性护理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30):135,138.
姜莉.预见性护理干预在手术患者麻醉复苏管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7(24):136-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