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推拿治法治疗脑梗塞的效果研究

2018-02-18陈元霄赵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推拿临床症状脑梗塞

陈元霄 赵梅

【摘 要】目的:探讨针灸联合推拿对脑梗塞的治疗效果。方法:从我院在2015年10月到2017年10月间收治的脑梗塞患者中随机选择86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推拿手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方案,对两组治疗成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对比两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给予脑梗塞患者针灸联合推拿方案,可在提高疾病治疗效果的同时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展开更为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针灸;推拿;脑梗塞;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2

脑梗塞是临床常见的心脑血管病变,由脑部血供异常、缺血缺氧导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病变,发病过程中,患者往往会出现半身不遂、吞咽困难、吐字不清、猝然昏倒等症状表现,既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也带给患家属及整个社会极大的经济压力[1]。中医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对脑梗塞疾病的治疗有着深入探讨。为此,我院对收治的部分脑梗塞患者予以针灸联合推拿方式,现将研究详情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我院2015年10月至2017年10月间收治的86例脑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治疗手段均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3)。对照组中有24例男性患者和19例女性患者,年龄在42-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2.8±1.5)岁,病程0.7-8.0年,平均(5.2±0.4)年;观察组中男女患者例数分别为21例和22例,年龄介于40-79岁之间,平均(62.5±1.6)岁,病程0.8-8.2年,平均(5.1±0.5)年。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未产生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式 对照组患者用推拿方式:合谷、外关、曲池和手三里穴用点法治疗;对风府、肩井、手三里、风池、小海、足三里、丰隆、昆仑等穴位进行捻法推拿;同时采用按、揉、抖、啄、扣等手法对关节伸展、旋转进行被动治疗。每天治疗一次,连续治疗28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针灸治疗:头部取悬厘、曲鬓和百会穴、上肢取尺泽、内观、合谷等穴;下肢取伏兔、太冲、阴陵泉、足三里等穴位。早期对健侧肢体进行针灸,中期患侧与健侧交替针灸,后期以患侧肢体为主,每次针灸时长在20-30min之间,每天针灸一次,每治疗5d休息2d,连续治疗28d。

1.3 观察指标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和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疗效判定标准[2]:显效:各项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改善明显,神经功能基本恢复,可自主生活;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得到明显改善,神经功能恢复良好,生活自理能力有所提升;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和体征表现未出现明显改变,或病情比治疗前更严重,治疗总有效率=(显效患者例数+有效患者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将这86例脑梗塞患者的研究数据置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中进行处理,治疗总有效率用百分数(%)和x2表示检验,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用和t表示检验,当所得P值在0.05以下时,意味着数据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对比成效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与对照组的79.1%相比,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详见表1。

2.2 两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对比

观察组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详见表2。

3 讨论

脑梗塞在中医学领域属于”中风“范畴,多由阴阳失调、鼓动肝风和阳亢怒张等因素所致。针灸方案可奏活血行气、疏通经脉、扶正祛邪之效,可调节阴阳、增加脑组织血流量,改善血液供给,促进组织新陈代谢,可明显缓解肢体麻木、疼痛症状,促进瘫痪肢体功能的恢复。推拿手法通过对患者体表穴位进行按、揉,予以足够的外力刺激,以奏疏经通络之效,利于受损组织修复,促进脑组织血液循环;也可缓解肌肉痉挛症状,减少肌肉萎缩发生风险,加快患者康复速度。针灸和推拿手法联合使用,可充分发挥两种治疗手法的优势,在短时内促进患者的恢复,缓解临床症状[3-4]。

从上述研究中可以看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层面的数据差异(P<0.05),表明针灸联合推拿可提高脑梗塞治疗效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数据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这一结论证明在针灸基础上加用推拿手法可明显缩短 脑梗塞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总的来讲,给予脑梗塞患者针灸联合推拿疗法,既可提升疾病治疗效果,也在缩短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值得在深入探讨的前提下展开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董凤龙. CT与MRI应用于早期临床分组诊断脑梗塞的价值分析与对比评价[J]. 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5):1-3.

杜伟,庞长河,薛亚轲,等. 美国神经重症监护学会《大面积脑梗死治疗指南(2015)》解读[J].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16,15(1):2-5.

陳振翼,方邦江,刘月,等. 急性脑梗死不同中医证型与NIHSS评分时相性演变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中医急症,2017,26(7):1129-1133.

李闯,LIChuang. 针灸推拿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梗死偏瘫的疗效观察[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8):203-204.

猜你喜欢

推拿临床症状脑梗塞
恙虫病60例临床分析
丙种球蛋白无反应性川崎病药物治疗临床分析
28例老年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护理体会
舒适护理在脑梗塞患者并发症防治中的作用
补阳还五汤治疗脑梗塞恢复期患者41例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梗塞2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