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疗效观察

2018-02-18何春梅

健康大视野 2018年22期
关键词:针灸

何春梅

【摘 要】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的疗效。方法:该医院骨伤科收治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B组术后8、16、24、36、48、60、72h服西乐葆,A组术后8、16、24、36、48、60、72h针灸足三里、公孙、阳陵泉、悬钟、外膝眼、三阴交、内庭、昆仑。结果:总有效率A组93.33%,B组96.66%。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效果较好。

【关键词】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

【中图分类号】R24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0019(2018)22-0-02

近年来由于创伤、药物、疾病和老龄化等因素导致的髋部疾患明显增多,其治疗方法主要为手术及保守。采取手术治疗最大的优势在于缩短患者的卧床时间,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然而伴随麻醉药物的逐步代谢,术后疼痛亦成为影响患者功能恢复的关键因素之一。对于术后疼痛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采用药物镇痛,镇痛药在发挥其治疗作用同时,也伴随着诸多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精神抑制或亢奋、低血压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使用。寻找更有效、更便捷的术后镇痛途径是当今临床研究的热点。腕踝针采用传统医学中的针灸疗法进行相关穴位针刺并留置,起到舒经通络、散瘀止痛的作用。本研究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针灸止痛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一、资料

该医院骨伤科收治60例住院患者,随机数字表分为A组与B组各30例。A组男18例、女12例,平均年龄56.3岁,左侧15例、右侧15例。B组男16例、女14例,平均年龄57.1岁,左侧16例、右侧14例。两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标准:①符合髋关节疾病诊断标准及中医诊断标准;②年龄50~60岁;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④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严重内科疾病;②肝、肾功能不 全;③甲亢等严重内分泌疾病;④血红蛋白小于等于9g/dl;⑤精神病,恶性肿瘤,妊娠或计划妊娠,哺乳期;⑥对试验药物可疑或明确过敏;⑦近2个月内参加其他研究;⑧严重肢体障碍;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二、方法

B 组:术后8、16、24、36、48、60、72h口服西乐葆200mg,并于服用止痛药后按照VAS疼痛评分标准记录术后3天内疗效结果。

A组:术后8、16、24、36、48、60、72h针灸足三里、公孙、阳陵泉、悬钟、外膝眼、三阴交、内庭、昆仑,时间30min.同时配合G—6805型电针治疗仪连续波电刺激,频率1000次/s,正脉冲幅度为50V、负脉冲为35V,并同时按照VAS疼痛评分标准记录术后3天内疗效结果。

三、疗效标准

轻度疼痛平均值为(2.57± 1.04) ,中度疼痛平均值为( 5.18± 1.41),重度疼痛平均值为(8.41±1.35)。无痛为治愈,轻度可耐受疼痛为有效,中度疼痛及以上为无效。用SPSS17.0软件数据分析。数据以()表示,用重复测量方差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四、治疗结果

五、讨论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产生的机理是组织细胞释放大量的炎性致痛物质,炎性致痛物质既可激活感受器产生痛觉,又可造成中枢敏感化。术后镇痛方法包括自控止痛法、硬膜外腔给药、体腔内给药、恒速静脉输液泵、平衡镇痛、超前镇痛等。由于这些方法止痛并发症多,增加了医生术后监护的难度。针灸止痛强调针对疼痛病机的虚实寒热,按“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寒则留之,陷则灸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治疗原则。人体存在着内源性镇痛系统,使用镇痛药物或针刺特定穴位均可激活此系统起到镇痛作用,所不同的是针刺还具有整体的调整作用[2]。

髋关节置换术后因患处局部经脉受损,血瘀气滞,故选取通过该部位经络的穴位如足三里、阳陵泉、太冲等穴进行治疗,且足三里、阳陵泉又为阳经穴,多气多血,可充分发挥经气的作用,通过健侧的气血调节,将气血引至对侧患肢,增强患侧气血的运行,使全身气血平衡,从而达到通络止痛的效用。肝主筋,藏血,行间、太冲为肝经的穴位,通过此穴的治疗可以达到通经调脏,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急止痛的作用。根据全息理论选取太阴水穴、少阴水穴,再根据经络辨证选取患侧相应的输穴,《灵枢·九针十二原》记载:“所注为输”意指脉气至此已较强盛,如水流能注输于深处。《难经·六十八难》曰:“俞主体重节痛”说明输穴适用肢体重着,骨节酸痛者。可见将足少阳、足太阳经充足的气血引到对侧,能调节气血,并起到止痛的作用。

在现代医学研究中,认为线犹如针,线的粗细长短决定了刺激量的大小和吸收时间的长短,这与针刺进针、留针、行针、起针在治疗过程中的作用相似;羊肠线埋入机体后,逐渐液化、吸收的过程为异体蛋白刺激,类似组织疗法,有增强免疫功能的效应;埋线时针眼处少量出血或渗血,有时瘀于皮下,又增加了穴位的刺激量,进一步激发经气,辅助羊肠线发揮长效作用。认为穴位埋线治疗产生的综合作用,会产生良性诱导,刺激产生的冲动,一部分经脊髓后角内传脏腑起调节作用,另一部分经脊髓后角上传大脑皮层,加强中枢对病理刺激传入兴奋的干扰、抑制和替代。认为穴位埋线可以通过神经- 体液的调节来调整脏器机能状态,提高免疫防御能力, 在某种程度上可提高痛阈,从而达到止痛的目的。故埋线镇痛又可有一个持续过程,相当于“镇痛泵”的作用。

针灸止痛由于其低廉的费用和较少的并发症,作为一种临床止痛方法有很大的实用价值。针灸有显著的镇痛作用,几乎可以治疗各种疼痛,疼痛性疾病为针灸临床的主要适应证。针灸止痛是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止痛的有效疗法,可以减轻术后痛苦,改善关节功能。

参考文献

谭文斐,赵芸慧,方波.患者自控静脉镇痛引起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12,29(2):10.

孙立,田晓滨,陈涛.局部浸润镇痛在老年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多模式镇痛中的作用及安全性[J].中华关节外科杂志:电子版,2014,(2):15.

周本成,沈坚.腕踝针结合针刺阿是穴治疗肌肉拉伤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2,31(9):27.

李文龙,张海龙.腕踝针联合自控镇痛泵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髋关节疼痛的临床研究[J].中医正骨,2016,28(10):24-28.

魏有刚,周长萍.腕踝针针刺联合低剂量塞来昔布口服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围手术期镇痛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7,26(1):11.

王晓倩.系统化疼痛护理在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J].吉林医学,2013,34(34):78.

猜你喜欢

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飞蚊症 不妨一试针灸
爱眼有道系列之三十三 为什么治疗眼病也需要针灸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因地制宜的中国针灸——“糖针——舒适化针灸”后记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温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60例的疗效观察
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59例
马立新副主任中医师针灸治疗耳鸣经验
中药内服、外敷联合温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5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