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宁国市高效节水灌溉经济林农业发展之路

2018-02-18胡成伟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1期
关键词: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灌溉

胡成伟

摘 要:特殊的地形特征和气候影响,经济林成为宁国市农业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干旱、灌溉失当等因素,增加了经济林发展的不稳定性。为保证经济林健康稳定发展,促进农业经济增长,采用合理高效的节水灌溉已刻不容缓。本文分析了宁国市地形、气候降水等因素,提出了以“高效节水灌溉”发展经济林之路。

关键词:农业发展;高效节水;灌溉

中图分类号:S1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1-0222-02

皖南山区中枢、南北商旅贸易要道的宁国市,身处安徽东南部,皖南山区东北侧,东接余杭,西邻黄山,串联了皖、浙两省共七个县市,交通便利,距沪、宁、杭等城市均在300公里之内。

宁国市作为水阳江、青弋江、富春江的“三江之源”,东、西、中津三条河穿城而过。宁国市林地占土地面积80%,境内山核桃、元竹、银杏面积和产量居安徽省首位,是著名的“中国山核桃之乡”、“中国竹子之乡”[1]。因为环境的特殊性,独特的经济林,发展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根据调查数据,早在2007年时,农民人均林业纯收入接近3000元,占总纯收入的50%[2]。随着经济林的不断发展,2015年时全市林下经济年总产值接近10亿元,且依旧呈现上升趋势,已经成为全市的经济有力增长点,部分产值详情见于表1。

经济林的发展,受外界因素的强烈影响,其中灌溉设备及灌溉设计,无疑是保证恶劣时节林木稳定生长的决定因素。所以研究高效节水灌溉,对经济林农业发展之路有重要的意义。文章详细分析了宁国市地形地貌、水文气象、土壤植被等情况,因地制宜提出了适合宁国市高效节水灌溉的方法,对于经济林发展、保证经济增长有一定参考价值。

1 自然概况

1.1 地形地貌情况分析

高大的天目山脉以及黄山余脉将宁国市包裹其中,全市地处皖南山地丘陵区,境内呈现峰峦叠嶂、南高北低的景象。全市海拔分布概况见表2。

由表2不难发现,山区地势分布的不均,使得各地区林木生长环境存在较大差别。各海拔山峰占全市总面积比见表3。

宁国市构造线方向为NE-SW向,山体和谷地基本和构造线方向一致,地形总体南高北低,地貌類型主要为剥蚀—构造中山、剥蚀—构造低山、侵蚀剥蚀丘陵[4]。

1.2 水文气象

宁国市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具有以下特点:

(1)四季分明,特征明显,春有暖阳,夏有烈日,秋有霜冻,冬有风雪;

(2)温暖湿润,年均气温15.4℃~16.4℃,平均相对湿度80%,年均226天为无霜期;

(3)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时数为2039h,月平均日照时长169.9h;

(4)降水充沛,年均降水量为1460mm,月平均降水量121.7mm;

(5)风和日丽,年均风速为2.0m/s,年均大风8次。

1.3 土壤植被

土壤形成及类型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降水和垂直变化的作用尤为明显。宁国市为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境内地势南高北低,故全市土壤类型较多,分布情况见表4。

从表4中不难看出,因地势分布和降水影响,土壤类型具有较大差别。南部降水充沛及地势高处,所形成土壤类型以黄红壤、红壤性土为主,北部地势较低,以各类型田土为主。

作为安徽省重点山区,宁国市绿植覆盖率达85%,森林覆盖达74.2%,两项指标均在全省位列前茅。全市植被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南部地势较高,分布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竹林、针阔混交林;

(2)较低海拔处,珍稀林种分布普遍,具备典型组成结构;

(3)地势平缓的畈、冲、坡地,基本开垦成为耕园地,种植农作物、果桑茶园等栽培植被。

身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貌分布南高北低,充沛的降水及充足的光照,在宁国市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土壤类型和植被分布。各种外界因素的作用,共同推进了经济林的形成及发展。

2 农业灌溉现状

2017年,宁国市耕地总面积26.40万亩,总设计灌溉面积22.61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5.6%;经济林总面积49.05万亩,总设计灌溉面积11.88万亩,占总经济林面积的24.2%。其中经济林有效灌溉面积1.85万亩,占总经济林面积的3.7%;节水灌溉面积0.87万亩(管道输水6600亩、喷灌1000亩、微灌1100亩),占总经济林面积的1.8%。除节水灌溉面积外,大部分是利用小型雨水蓄集设施蓄水、少量泵站提水,人工浇灌。

近年来,经济建设的加快,山核桃、茶果园等已成为宁国市农业经济的支柱。发展同时具备不容忽视的问题,绝大部分经济林生长在山丘高岗地带,以山核桃为例,分布于土层极薄的高山山腰,缺乏自流灌溉条件,仅靠天然降雨补充,加上土壤保水保肥性差,极易受到气候影响。

地势分布、地质构造、降雨时空分布等原因,经济林存在抗旱能力不强的严重问题。因每逢干旱年份,经济果木生长缓慢,挂果数量锐减,品质大幅降低,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3 解决方案及措施

3.1 天然降水的充分利用

保证降水的蓄集,实行“减次定额”的措施,提高其有效利用率。天然降水的有效利用,对宁国市缺乏水源工程地区的经济林,意义十分重大。

3.2 因地制宜

目前节水灌溉工程有微灌、低压管灌等,喷灌、滴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既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又保障了农业经济的持续发展。但每种技术的使用都具备一定范围和条件,选用过程中必须因地制宜,与当地经济发展和生产技术水平相匹配,避免盲从与和攀比。

3.3 综合多项技术

作为系统工程,节水农业旨在提高水利用率的同时,实现优质增产的目的,这一过程必须实现工程技术、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和管理技术的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4 保证设施投入,提升节水意识

占农业生产成本大比重的水利设施,是收益的保证。因而稳定的水利设施建设、节水技术的提升等方面,必须建立合理的投入机制,确保投入的有效落实。政府合理调整水价,积极宣传,促进公民养成与提升节约用水意识。

3.5 重视节水工程维护运营

权属划分明确,维护方案详细,维护主体责任具体。明确工程维护的经费来源,建立“使用主体筹集,财政适当补助”和“以水养水”的筹措机制,搭配绩效考核的维护奖补举措等。在结合项目实际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维护新模式,引导工程维护和管理运行实现专业化、自主化、集约化、社会化。

4 结语

传统灌溉的“开渠引水”,耗费财力物力,且无法保证灌溉效果。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使用,具有节约成本,适用性广的特点,在节水的同时,保持了土壤肥力,减少了地下水污染,符合了循环经济及可持续发展理念。

宁国市特殊的地势形貌及水文气象,促进了经济林经济的发展壮大。高效集约的灌溉技术和灌溉方法,既保证了经济林的产值,削弱气候的影响,又具有环境友好的特点,是确保经济林产业健康稳定发展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王大伟. 县域低碳生态城市的规划方法初探——以安徽省宁国市生态城市规划为例[A].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9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9:5.

[2梅莹.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发展的理性思考——基于安徽省宁国市的调查[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10(01):97-101+107.

[3]石道国.宁国市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5,(10):193-194.

[4]徐小磊,戴圣潜,刘家云,陆晓三,储东如,路玉林,周存亭.安徽宁国地区岩-土系统元素迁移及其农业地质环境效应[J].地球科学,2005,(02):168-176+244.

猜你喜欢

高效节水农业发展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苍松温室 苍松灌溉
浅谈转型期农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