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德育问题的若干思考
2018-02-18于伟高
于伟高
摘 要:在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受环境因素与德育工作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作用受到严重影响。为此,德育教育实效性的转变逐渐成为当前高等院校德育工作的重点。德育教育的开展能够有效提高国民素质水平与民族精神,促进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基于此,文章将高等院校德育工作作为主要研究内容,重点阐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有所帮助。
關键词:高等院校 德育工作 问题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8)12-0-01
长期以来,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在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养水平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现代科技发展速度的不断加快,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使人们的日常生活、思维与交往等方式都发生了变化,更强调物质利益,而忽视了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社会思潮与价值观念也会受到影响。由此可见,深入研究并分析高校德育工作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现阶段高校德育问题阐释
1.教育目标单一
因国内高等院校教育的目标始终沿用传统固定模式,加之定位过高,所以对于学生个体差异严重忽视,且与学生的实际情况严重脱离[1]。受此影响,高等院校的教育功能严重错误,严重制约了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效果的提升。
2.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
在高校德育教育工作中,思想政治课程的学习十分重要[2]。但是,课堂教学理论知识过于枯燥,没有必要的实例加以证明。长此以往,非但无法实现理论与实际的有效联系,甚至会使学生形成厌学的心理。正是因为德育的内部缺乏具体性,加之德育教育的方式过于单一,都会导致高等院校道德教育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难以发挥出来。
3.教育方法落后
受应试教育影响,高校德育教育的教学方式在创新方面始终存在不足之处。大部分教师会选择课堂内学习方式,对学生生活体验的重要性严重忽视,仅向学生灌输大量的理论知识,而并没有强调学生主体性作用。这样一来,学生的个体性差异也被忽略,学生只能够被动学习理论内容,难以满足其精神需求。由此可见,当前高校德育教育的实践性严重缺失,和现代学生思想存在极大差异,难以与正常规律相吻合,直接影响了教育教学内容的有效转化,不利于学生思想理念的培养。
4.评价机制不健全
现阶段,高等院校德育评价机制始终以分数为标准,根据成绩水平评价学生能力。所以,学生的成绩也逐渐成为该机制的唯一指标,对于学生道德修养的重要性并未形成正确认知[3]。受该评价机制的影响,高校学生道德修养培养被严重忽视。长此以往,因评价机制不健全,使得高校德育教育时效性严重下降,导致学生学习和实践联系不紧密,脱节现象明显。
5.工作队伍建设效果差强人意
高等院校德育师资力量与结构缺乏合理性且地位不高,严重影响了德育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在这种情况下,德育教师队伍缺乏稳定性,责任感严重缺失。特别是在市场经济冲击的背景下,现代教育行业备受影响,教师的形象也逐渐被校外兼职与兼课的现象所影响,使其难以将工作重点放在学校教学中,盲目追求教学成绩与科研成果,对学生行为规范的重视程度过于忽视。在此基础上,受传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也使得教师的素质水平难以提高,无法为学生树立榜样。
二、创新高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路径
1.创新德育观念
高校德育理念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要想实现德育工作的有效改进,就一定要突显以人为本的思想。为更好地达到以人为本目标,最关键的就是更好地唤醒人性并尊重人性,进而对人的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使其创造力与主观能动性得以激发。而德育教师也应当对学生爱护并尊重,不断完善学生的人格,更好地实现道德终极价值。必须要积极践行以人为本思想,强调学生想法和利益,才能够使学生切实认识到情感因素的重要性[4]。而在以人为本思想树立的基础上,即可使教师对学生主体能动性进行激发,使其可以主动学习德育知识,并且在日常生活与学习中将以人为本思想突显出来,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问题形成正确认知,重点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
2.创新德育目标
教育价值需要依靠所培养的人实现,在现代教育中,致力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这也是教育事业的发展方向。与此同时,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也是社会主义人格教育的主要目标和要求。所以,在新时期背景下,创新德育教育目标,应将社会主义理想人格的培养当做重要前提条件,要对人的价值需求给予高度重视,强调人的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目标的有效创新。
3.创新德育内容
要想将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有效突显出来,不断推进职业道德教育工作的发展,就应当以高校学生为主要面向对象,贯彻落实创新精神与能力的教育。只有这样,才能够将高等院校德育教育核心切实体现出来,以保证学生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更好地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观察分析能力,可以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经过探索得以解决[5]。在创新素质教育方面,对学生的人文素质、道德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所以,在职业道德教育方面,德育工作人员应当积极接受服务群众与爱岗敬业等相关教育。通过积极践行健全的德育内容机制,不仅可以使德育视野得以拓宽,同样也能够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世界观。
4.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在改进高校德育工作方面,就必须要对传统的高校德育模式加以完善,以免受时效性差与教育方法枯燥因素影响。另外,德育教育在贯彻落实的过程中,应有机融合理论和实践内容,针对大学生实施必要的创新教育,使得德育教育的内容能够更好地转变成大学生思想观念,对其加以合理化指导,对生活问题进行科学地解决。对于德育教育而言,要以现实为基础,但同样也要高于现实,以保证在新时期背景下,学生有胆量追求个人理想,并在生活中有效地处理道德问题。在此基础上,也要对高校学生进行教育,使其不断形成民族意识,增强德育教育工作质量与效果。
5.强化形势政策教育与公德教育
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的开展还要强调形势政策教育的重要性,对大学生进行科学指导,使其能够正确认知国际与国内环境,重视国家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另外,大学生的忧患意识、危机意识以及参政意识也应当不断增强。在实践阶段,还要使学生道德境界与政治修养水平不断提升,贯彻并落实传统美德教育工作。在大学生形势政策教育的贯彻落实过程中,即可确保高等院校德育教育与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实现全面提升。
6.构建多方德育合作体系
高等院校德育工作是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途径,而且德育效果也会受到学生家庭与社会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6]。为此,必须要实现社会、学校与家庭德育力量的协调性发展,才能够不断增强思想品德发展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要想不断增强高校德育效果,就应当积极构建思想品德教育协调组织,由家长、学校以及政府职能部门组成,定期通报并交流德育工作的具体情况。在融合社会、学校与家庭三方力量的同时,积极构建合作体系,能够更好地发挥德育合力的作用。家庭与社会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实现了德育领域的全面创新发展,與丰富了德育的方式,使高等院校德育教育效果不断增强。
综上所述,近年来,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高等院校德育教育工作也必须要与时俱进,对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状况进行积极地转变,强调培养学生文明素养水平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使德育教育针对性与时效性不断增强。在上文中,将高校德育教育工作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必要的解决措施,主要的目的就是进一步推动高校德育工作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马延年.高校德育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学,2016(3):84-85.
[2]王学丽.文化视域下青年学生德性问题与高校德育研究初探[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6(6):131-131.
[3]李小芸.关于高校德育的实践困境与缓解策略的几点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视野》读后感[J].读写算(教研版),2015(9):8-8,10.
[4]党晶.高校德育构建问题及对策研究——基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35(4):34-37,43.
[5]王爽.高校德育困境问题探究——评《高校德育困境及其超越:基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J].高教探索,2018(2):后插4.
[6]杜萍.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