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嘉兴市秀洲区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及效益分析

2018-02-18查黎春朱晨辉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林下经济效益分析发展模式

查黎春 朱晨辉

摘要    分析了嘉兴市秀洲区林下经济发展的现状,总结了秀洲区“林下经济”模式示范技术,包括“林—药”“林—苗”“林—禽”“林—菜”等模式,并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个方面对其效益进行了分析,以期为壮大秀洲区林下经济产业提供参考。

关键詞    林下经济;发展现状;发展模式;效益分析;浙江嘉兴;秀洲区

中图分类号    F326.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175-02

林果是秀洲区传统的优势产业,现有苗木产业1 800 hm2、水果产业3 133.33 hm2、桑蚕产业2 000 hm2,产业主体日益扩大,产值和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但是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之秀洲区是经济发达地区,土地紧缺,林业用地不断压缩。制约因素:一是秀洲区林果种植较为单一,经济效益不高;二是土地成本逐年上升;三是土地利用率不高。这些因素都制约着秀洲区林果产业的发展。因此,应大力提高土地利用率,发展林下经济,在土地空间和时间上做文章,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水肥、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综合收益。

1    秀洲区林下经济发展现状

秀洲区地处杭嘉湖平原,林业资源分布不同于浙西、浙南地区,相应林下经济发展方式不同于其他地区的“一竹三笋”[1]产业。通过2016年嘉兴市农推项目的调查,秀洲区林业产业有以下3种:一是以蜜梨、油桃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二是以香樟为主的苗木产业;三是传统桑林产业。

2    秀洲区“林下经济”模式示范技术

结合百姓种养习惯和自身特色,重点筛选出适应秀洲区林下经济发展的4种林下经济模式。

2.1    “林—药”林下经济模式技术

“林—药”林下经济模式主要考虑空间和时间的错开,利用林下特殊的遮荫环境合理种植耐荫中药材。中药材的种植周期较短,充分利用了原有的林地资源,提高土地生产效益。在管理药材的同时,无论是施肥、除虫、除草,还是浇水灌溉,都能使得林木得到很好管理。秀洲区利用晚熟葡萄品种秋红采收休眠间隙培养藏红花球茎,有效地提高了水肥利用率。

2.1.1    整地施肥。选择疏松肥沃、保水保肥性好、采收完成的葡萄园地。栽种前15~20 d深翻土壤,打碎土块,拣除前作残根,耙平田面。移栽前施足基肥。施肥要施用经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为主,适当配施磷、钾肥,施入45%硫酸钾复合肥(15-15-15)600~750 kg/hm2,深翻入土作底肥;栽种前在栽种沟内施入钙镁磷肥1 500 kg/hm2。

2.1.2    适时种植。种植最佳时机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选晴天种植,最迟不超过11月20日。在畦上按株行距20~25 cm×10~15 cm的密度打孔栽种,栽种深度6 cm以上。栽种后,用腐熟栏肥60~75 t/hm2或干稻草22.5 t/hm2覆盖行间作面肥,然后将沟中的泥土覆盖于畦面,覆土厚度为3 cm左右。

2.1.3    肥水管理。1—2月,看苗施肥,苗情差的用 45%硫酸钾复合肥225 kg/hm2冲水浇施;2月中旬至3月中旬,用0.2%磷酸二氢钾溶液进行根外追肥,每隔7~10 d喷1次,连喷2~3次。田间及时排灌,保持土壤湿润,严防干旱和田间积水[1]。

2.1.4    除草。及时拔除田间杂草,不要翻动叶片,但要去除球茎四周长出的侧芽。3月15日后停止除草。

2.1.5    收获球茎。5月上中旬,选晴天并视土壤墒情适宜及时收获。收获时,先拔除畦面老草,然后从畦的一端按次序挖掘,把挖出的球茎运回光线明亮、通风的室内,薄摊在阴凉、干燥的地上,摊放高度不超过10 cm。

2.2    “林—苗”林下经济模式技术

“林—苗”林下经济模式主要考虑给下层灌木、地被植物生长有一定量的空间和光照,同时要考虑乔木和花灌木、地被植物在耐干、耐湿等习性方面要基本一致[2]。秀洲区的“林—苗”立体栽培主要有2种模式:一种为以高干大乔木为优势树种的栽培模式,另一种为以冠型稀疏小乔木为优势树种的栽培模式。

2.2.1    高干大乔木为优势树种的栽培模式。高干大乔木常与矮小耐阴或半耐阴灌木球类和色块地被植物进行的立体化栽培。这种栽培技术要求做垄宽度在2 m以上,大乔木株距在3 m以上,种植密度600~900株/hm2;灌木球类株距在1 m以上,种植密度3 750~13 500株/hm2;色块树种的芽苗种植株行距控制在15 cm×15 cm以上,种植密度16.5万~21万株/hm2(图1)。

2.2.2    冠型稀疏小乔木为优势树种的栽培模式。冠型稀疏小乔木常与矮小耐阴或半耐阴灌木球类和色块地被植树结合,进行立体化栽培。这种栽培模式要求做垄宽度在2 m以上,小乔木株距在2 m以上,种植密度1 500~2 250株/hm2;灌木球类株距在2 m以上,种植密度3 750~5 250株/hm2;色块树种的芽苗种植株行距控制在15 cm×15 cm以上,种植密度18万~22.5万株/hm2(图2)。

2.3    “林—禽”林下经济模式技术

林禽模式是利用林下空间为禽类养殖区域,通过禽、畜类自主取食来控制林地杂草的生长速度,减少病虫害发生次数,直接有效地降低林业生产的成本及护林的成本。禽类的粪便发酵后进入林地,可供给果树生长所需的钾肥,提高果实产量及质量[3]。

2.3.1    园地选择。一是要选择排水良好、通风向阳,树龄2年以上果园为宜,以便有足够的遮荫树叶;二是要有有利于搭建鸡舍的高燥的地形条件,给鸡创造一个干燥、清洁的环境,以减少鸡疫病的发生;三是交通要方便,以便饲料和產品的运输;四是场地要有水源和电源;五是最好有适当轮作草本类作物,以便供鸡食用;六是要远离工厂、环境清静、周围没有污染源,以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2.3.2    园地放养。冬季开始放养时间以中午前后为宜,在园地放养要有个渐进的适应过程,每天放养的时间长短也应逐渐过渡,鸡的活动范围随着鸡日龄的增长逐步增大。40日龄起就可以全天候放养,直至出栏。但需要注意的是,果园开花时和刚结果时不宜放养成年鸡,以防鸡啄食。园地放养同时要供给清洁的饮水,饮水器分布放在园地内或鸡舍内均可。

2.4    “林—菜”林下经济模式技术

林—菜模式根据林间光照强度及不同蔬菜对光需求的特性,科学地选择种植种类和品种。林下种植蔬菜,一般在北方比较盛行。由于蔬菜对于水、肥、热的要求比较高,对于林地选择有特殊要求,所以并不是所有蔬菜均适合林下种植。

根据秀洲区实际种植情况及当地种植习惯,选择的主要树种为樱桃、梨树、桃树、湿地松、枫杨等。林下作物选择常以间作青菜、毛豆、花菜、大蒜、青椒等蔬菜和瓜果为主。常见的配置模式采用梨树—青菜、桃树—包菜、樱桃—花菜的种植模式。造林密度用材林实行宽带种植,行距为4~8 m;经济林行距为3~4 m;间作期在新造林1~3年,间作物应距离林木50~80 cm。

3    秀洲区林下经济效益分析

3.1    经济效益

秀洲区在推广林下模式后,全区农用土地利用率及农民平均收入都在不断提高。“林—苗”模式共推广306.67 hm2,林下产出平均年产值4.8万元/hm2,林下产出平均年效益2.63万元/hm2,年总产值1 472万元,年总效益806.5万元;“林—禽”模式共推广286.67 hm2,林下产出平均年产值达到6万元/hm2,林下产出平均年效益为2.7万元/hm2,年总产值1 720万元,年总效益774万元;“林—菜”模式共推广260 hm2,林下产出平均年产值2.25万元/hm2,林下产出平均年效益1.28万元/hm2,年总产值585万元,年总效益332.8万元;“林—药”模式共推广1 hm2,林下产出平均年产值52.5万元/hm2,林下产出平均年效益15万元/hm2,年总产值52.5万元,年总效益15万元(表1)。

3.2    社会生态效益

通过林下经济模式的不断发展,减少农业面源污染,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水肥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增加农民综合收益,提高农民收入。

3.2.1    “林—苗”模式。一是能节约土地。通过对苗木栽培方式的改革,按照苗木的不同特点,以生态学原理为依据,利用不同的时间、空间、土壤等,选择适合当地的苗木品种进行多层次种植。从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多层次性上充分利用光、气、热、肥等自然资源。二是提高品质。利用不同品种苗木的共生关系,促进生态的群体优势,从而在单位面积上以较低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4]。

3.2.2    “林—禽”模式。一是养种结合可实现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土地利用率,充分利用农闲时间;二是家禽可吃园地里的害虫,去除杂草,减少了农药使用量,有利于林木生长;三是家禽粪便能够当作有机肥,可减少肥料的施用,减轻面源污染;四是契合当今市场对无公害绿色产品的需要,也能提高品牌知名度。

3.2.3    “林—菜”模式。能实现林菜空间互补。一般经济林如桃树、梨树,秋冬落叶,林下种植蔬菜不仅能充分利用土地,同时种植蔬菜需要开垦,垦后使林地土壤疏松,给林木创造了良好的通气条件[5]。

3.2.4    “林—药”模式。一是能优化资源配置,特别是对土地、时间、水肥进行最高效率的轮作。确保上半年以种植葡萄为主,下半年以藏红花种植为主。土地空间得到最大化利用。二是互利共生,减少面源污染。经过藏红花种植,下一年葡萄种植可以免去清园和施用基肥等田间管理,形成生态循环模式[6]。

4    参考文献

[1] 翁翊.浙江省主要林下经济模式及关键技术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2.

[2] 苏潇.林下经济发展分析与评价初探[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6.

[3] 周卫文,鲁建栋.浅析苗木立体栽培的意义和前景[J].浙江林业,2015(7):32-33.

[4] 李丹,曹玉昆.东北林区社区林业发展林下经济模式探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4):1085-1087.

[5] 刘立武,刘绍先.湖区林菜立体种植:模式[J].湖南林业,2005(1):17.

[6] 杨彦伶,张新叶,张军,等.鄂东丘陵山地林药复合种植模式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2(1):39-42.

猜你喜欢

林下经济效益分析发展模式
吉林省林地清收背景下林下经济推广的研究
谈我国东北地区机械化保护性耕作技术
我国微型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思路
基于山东生态农业的绿色供应链管理研究分析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