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菌(RS105)的抗性表现研究

2018-02-18涂军陆建康

现代农业科技 2018年23期
关键词:抗性品种水稻

涂军 陆建康

摘要    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国内重要的植物检疫病害之一,防治该病的有效措施是选育抗病品种。本试验用强致病力菌株RS105对武育粳3号、镇稻88等60个水稻品种进行抗性鉴定。结果表明,60个水稻品种中有8个高抗品种(占13.3%)、35个中抗品种(占58.3%)。

关键词    水稻;品种;细菌性条斑病;抗性

中图分类号    S511.0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8)23-0054-01

由Xanthomonas oryzaes pv.oryzicola引起的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是热带和亚热带稻作区的重要病害,我国于1957年在广东首次发现[1],后由方中达等[2]确认为细菌性条斑病。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大量感病品种(杂交组合)的种植推广和带菌种子的频繁调运,使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在我国的发病面积不断扩大,危害逐年加重,现在整个南方稻区均有发生,一般年份减产10%~20%,在有利于发病的条件下,产量损失可高达40%[3-4]。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的防治,目前尚缺乏特效药剂。因此,对水稻品种的抗性鉴定和对种质抗源的筛选变得十分必要。本试验对武育粳3号、镇稻88、武香99-15等60个品种(系)进行抗性鉴定,旨在进一步开发抗源,为抗病育种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用于抗性鉴定的品种有60份,分别为武育粳3号、镇5824、香粳119、扬9830、D09、9510、9704、9707、镇稻5394、优辐粳、武99-15、扬粳7057、8-502、半入22、95-22、97-13、南通W8、9632、9516、9311、苏香粳1号、武香5027、武香99-15、香粳9996、南粳11、南粳15、南粳33、南粳35、日本晴、连95-21、扬7057、9908、镇5398、98127、X-197、扬辐籼2号、97-59、98149、98303、9746、9964、9520、99-17-84、糯22、99-15(3号)、99-15(6号)、99-15(7号)、羽系580B、镇籼96、镇稻88、镇稻99、镇籼241、镇稻540、30152、97-5435、97-7403、97-8139、98-0866、9325、9924。其中,籼稻品种11个、粳稻品种48个、糯稻品种1个,以上品种(系)均由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提供。

1.2    供试菌株

强毒菌株RS105,由南京农业大学金陵研究院宋从凤老师提供。

1.3    试验方法

在NA培养基上,28 ℃、生长48 h的强毒病菌RS105配成108 cfu/mL的悬浮液,在孕穗期对60个供试水稻品种进行针刺法接种[5],选用剑叶或上部平展叶片在叶片中部的中脉两侧平行针刺2点,每个品种刺10~20张叶片;并用蒸馏水针刺作对照,每个品种刺10张叶片。接种后21 d剪下接种叶片,测量记录病斑长度、大小。根据各品种的平均病斑长度及菌脓的有无,进行等级划分,并作出抗感评定。

1.4    病情记载及分级标准

接种后7 d,进行第1次调查,检查病菌的致病力;接种后21 d,进行第2次调查,详细记载病斑和菌脓等情况,并进行分级(表1),HR为高抗,MR为中抗,MS为中感,HS为高感,其分级标准参照我国学者的标准[5]。

2    结果与分析

供试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有明显差异。蒸馏水针刺作对照的叶片,除针刺伤痕外无其他病斑出现。从表2可以看出,在供试品种中,对RS105表现高抗的品种有8个,如香粳119、9510、9707、扬粳7057、南通W8、9632、南粳33、南粳35等,占13.3%;中抗品种有35个,如武育粳3号、扬9830、D09、半入22、9746等,占58.3%;中感品种有11个,如苏香粳1号、9908、镇5398、镇籼241等,占18.3%;高感品种有6个,如98127、X-197、扬辐籼2号、98303、羽系580B、镇稻540,占10%。其中,籼稻品种有11个,平均病斑长度1.36 cm;粳稻品种48個,平均病斑长度0.75 cm。籼稻品种平均病斑长度明显高于粳稻品种。

3    结论与讨论

不同水稻品种基因型的差异、菌株致病力的分化、固有环境的差异以及接种方法、时期的不同均能引起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差异;且目前由于缺少统一的记载分级标准,所以各研究者试验结果的可比性较差。如Goto[6]认为,籼稻较粳稻品种感病;夏怡厚认为,糯稻较粳籼稻抗性强;而戴良英[7]则认为,籼稻和粳稻品种中抗感比例差异不大,糯稻较粳、籼稻更易感病。本试验采用针刺法接种,受环境影响较小,且用强致病力菌株RS105在孕穗期进行接种鉴定,能客观地反映品种的田间抗病性。其分级标准也较详细,包括病斑长度和菌脓两方面特征。试验筛选出的8个抗病品种、35个中抗品种多为本地主栽或国外优良品种,这将为有效利用本地抗源进行抗病育种提供依据。此外,随着生物技术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内外的学者从抗性遗传规律方面出发进行积极地探讨和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8-11]。相信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对稻作区的危害必将得到有效抑制。

4    致谢

本试验是在南京农业大学水稻研究所提供的试验条件和技术指导下完成的,感谢万建民老师和江玲老师的指导。

5    参考文献

[1] 范怀忠,伍尚志.广东省珠江三角洲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研究简报[J].植病知识,1957,1(11):6-8.

[2] 方中达.水稻白叶枯及条斑病和李氏禾条斑病病原细菌的比较研究[J].植物病理学报,1957,3(2):99-124.

[3] 陈玉奇,余明志,乐承伟,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程度与损失率的关系[J].植物保护,1990,16(4):53.

[4] 李建仁,李碧文,罗凤姿.水稻细菌性条斑病发生规律及其防治措施研究[J].湖南农业科学,1989(4):31-35.

[5] 谢关林.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技术评价[J].水稻文摘,1991,10(5):1-4.

[6] GOTO M.Restance of rice varieties and species of wide rice to bacterial leaf blight and bacterial leaf streak diseaes[J].Philipp Agric,1965,48(3):329-338.

[7] 戴良英.水稻品种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鉴定和抗性机制的研究[J].湖南农学院学报,1988,14(4):39-45.

[8] 何月秋,文艳华,黄瑞荣,等.杂交稻对细菌性条斑病抗性遗传研究[J].江西农业大学学报,1994,16(1):62-65.

[9] 张红生,陆志强,朱立宏.四个水稻品种对细菌性条斑病的抗性遗传研究[J].中国水稻科学,1996,10(4):193-196.

[10] 吴为人,唐定中,李维明,等.水稻细菌性条斑病抗性基因定位[J].高技术通讯,1998(7):49-52.

[11] NAYAK P.Pattern of inheritance of bacterial leaf streak resistance in rice[J].Current Science,1975,44:600-601.

猜你喜欢

抗性品种水稻
人体肠道中特定抗生素抗性基因累积可能导致糖尿病风险上升
沙坡头区2020年硒砂瓜自然富硒品种筛选试验
水稻种子
水稻栽培现状与高产栽培技术建议
亚洲玉米螟Bt抗性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甘肃省南瓜白粉病菌对己唑醇抗性诱导及抗性菌株生物学性状研究
黔北山乡水稻飘香
分析次日必补跌品种盘口细节
北京植物园 国内首个月季品种测试园
四川省2009年主导品种集萃